☆ 儿童行为发展的认知发展是什么?
1.语言的发展
(1)语言前期(出生~12个月):指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词产生之前这一时期。根据婴儿言语发展的规律,该阶段又分为单音节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段(4~10个月)和学话萌芽阶段(10~13个月)。
(2)语言初期(1~3岁):儿童可以使用词语来指代他们已经知道的事物,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3)学前期(3~5岁):儿童开始出现更复杂的语言形式,更加熟练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意思,在不同情境下使用适当的语言。
(4)学龄早期(6~12岁):开始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新生活,利用书面言语来表达思想和进行交际。使用抽象语言思考问题,12岁时儿童的认知和语言能力接近成人。
2.感知觉的发展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感知觉是儿童认识世界和自我的重要手段,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和发展。
新生儿出生后就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能力。知觉的发生较晚,婴儿大约在3个月时开始产生物体整体性知觉,初步将物体同背景区分开来,4~5个月才出现明显的知觉活动,视觉和运动觉协同发展时出现的手眼协调运动是最明显的表现。6个月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随后空间知觉、距离知觉等逐渐发展。
2~3岁儿童的感知觉发展迅速,能辨别几种基本颜色,如黄、红、蓝、绿,也能辨别物体的上下远近。3岁时时间知觉开始清晰,能正确运用早上、晚上的概念。8岁儿童时间知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开始接近成人。
3.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婴儿心理活动在时间上得以延续的根本保证,是经验积累的重要前提。没有记忆就没有经验,更没有个体行为的发展。一般认为,第一个条件反射(哺乳姿势的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产生的标志,大约发生在出生后10天。在2~3个月时,婴儿注意的物体从视野中消失时他能用眼睛去寻找,表明这时已有短时记忆。5~6个月的婴儿可以再认妈妈,把她与陌生人相区别。婴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忆为主,2岁以前最容易记住的是那些印象强烈或带情绪色彩的事情。2岁以后有意识记忆开始萌芽,可以记住一些歌谣与故事,能够再认相隔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学前期儿童由于活动的复杂性、言语的发展,记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但仍以无意识记为主,尚不能利用语词为中介帮助记忆。儿童入学后,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求他们学会识字、数学、记住课文,记忆得以迅速发展。有意识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从机械记忆逐渐过渡到理解记忆,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