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堪印骨伤科临证经验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十、强直性脊柱炎临证经验

(一)病因病机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强脊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轴关节受累的关节病变,主要影响骶髂关节、脊柱关节和脊椎旁组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僵硬和疼痛。历代医家类似“强脊炎”症状的病名记载有“龟背风”、“竹节风”、“骨痹”、“尪痹”、“大偻”等。中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是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病的病因和发病与人体的体质因素有明显的关系,即与先天禀赋不足直接相关。因虚致脏腑功能失调,使有形之邪内生,或因虚而感受外邪,发病之后,因正气无力驱邪外出而致邪滞留。明·张介宾在《类经》中说“骨痹”者,病在阴分也,真阴不足则邪气得留于其间,至虚之处,乃是留邪之所。陈士铎在《石室秘录》中说,脊背骨痛者以肾阴亏竭,不能上润于脑,河车之路干涩而难行,故而作痛,肾精不足,气血必虚,不荣则痛。这就是强直性脊柱炎,按照一般痹证的治疗原则疗效不理想的原因。脊柱为病,首当责之在督脉。督脉为奇经八脉之一,行于背正中,总督一身阳气,腰背强痛,不能俯仰,道出督脉为病的特点。

先生认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可以用“肾虚督滞”四字来概括。肾之精气不足,可导致督脉空疏,经脉瘀滞不通,内邪乘虚作患,称之为邪因虚生,邪浸督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已有肾精不足,督脉空疏遗传在先,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发病,而外感六淫仅是外因诱发,内因才是首要因素。

肾虚一是先天不足(来自父母),二是后天失养。先天之精继发受累,失养而虚(肾阴虚,肾阳虚)。督滞是指督阳滞,因正虚而生邪(也兼有外来之邪)。痰、瘀、湿、浊都自内生,痰湿阻于气机,瘀浊滞于血脉,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所,督脉为之阻滞,病即由此而生。

(二)临床表现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强脊炎”,症状常以膝、髋、骶髂关节疼痛为始,逐渐蔓延,上至枕骨,下至足跟。因反复疼痛,可导致脊柱前后左右不能屈伸、转侧,重者畸形而致残。认为本病是以肾虚为先,寒邪深入骨髓,气血凝滞,脊柱失去温煦所致。

痰湿阻于气机,瘀浊滞于血脉,至虚之处,便是留邪之所,督脉为之阻滞,病即由此而生。

(三)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绝大多数患者以慢性发病为主,少数的也有急性发病,一般随着病情的发展,全身症状也逐渐的加重。常有食欲减退、四肢酸懒、乏力、渐隐性的低热、慢性贫血、消瘦等症状。

早期以腰部及腰骶部的疼痛并伴有腰背部及僵硬居多,这种疼痛及僵硬在夜间及晨起最为明显,称为“晨僵”现象。经活动后可以减轻,也有的以双髋关节、双膝关节、足踝关节及足跟而起病的。如在15~40岁的青壮年男性,发生了腰骶部及髋关节的持续性疼痛,或间歇性疼痛,伴有腰背部的僵硬感或发生不明原因的,膝、踝、关节、足跟、胸锁关节部位的疼痛都应考虑到是否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

中期症状为腰背及腰骶部的疼痛加重,腰脊柱晨僵明显,自腰骶部向上逐渐累及胸椎、颈椎疼痛加重,出现活动受限,轻中度的脊柱活动固定,向下累及双髋关节,下蹲受限,外展内旋活动受限,在行走劳累,夜间疼痛加重。

晚期症状为腰背、胸背及颈椎部疼痛加重,脊柱呈强直或驼背状,脊柱严重受限固定,并伴有全身关节疼痛,周身无力、消瘦、肌肉萎缩,脏器功能下降,再进一步发展,造成脊柱的严重畸形、强直而终生残疾。

X片检查骨盆平片,100%患者都有骶髂关节损伤的改变。实验室检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B27阳性,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阳性。

早期明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及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期进行系统的正规的治疗是关键,治疗的时间短,愈后不易留强直症状。在临床上来就诊的患者,大多都是中、晚期慢性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关节强直症状,虽然通过中医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康复,但是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延长了治愈的时间。临床上应尽量多的使用必要的现代检查手段,以便早期明确诊断。

(四)治疗原则及方法

中医治疗总的原则是补肾通督。针对上述病机,先生认为导致强直性脊柱炎,肾之精气不足是本,督脉阻滞是标,正虚而邪实,概括来讲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

所谓扶正,就是补肾。补肾之法,不仅能养精,生髓,壮骨,消除阴蕴寒凝,也能养筋荣筋。因乙癸同源,肝肾一荣俱荣,滋补肾阴,生精养精之药,也能滋补肝阴肝血,也能荣筋利爪,强壮关节。所谓祛邪,就是通督,包括化痰、利湿、逐瘀、祛浊,扶正、祛邪二者,是相辅相承,正气充盛,则痰湿瘀浊之邪自灭,邪气退却,则精、津、气、血自然充盈。

根据上述基本法则,先生临症以补肾填精、通调督脉兼强筋健骨为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基础方用益肾通督汤(龟甲胶10g,鹿角胶10g,熟地20g,山萸肉10g,女贞子10g,生白芍15g,汉三七20g,枸杞子15g,生地20g,生甘草10g,青风藤15g,砂仁10g,水煎服)。加减方法:中气不足加西洋参、生黄芪。气分有热加知母,生石膏。湿浊加薏米,血分有热加玄参,水牛角。同时他认为此病病情变化纷纷,用药应不泥死方,知常达变,随症用药,才能保证疗效。

中医药治疗的变法:

先生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并非一法就可以包治,应法随证变,证变法也变。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阶段性,特殊性,要有随机权变之法。

调和营卫法(调节免疫功能):营卫失调,外邪容易内侵,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诱因之一。因此,先生认为治疗时要注意扶助正气,调和营卫,祛除外邪。桂枝汤,是调和营卫之祖方,桂枝辛温,擅温经脉,温则散寒湿,通则利气血,芍药酸寒,生津血,润关节,解拘挛,桂枝、芍药是调和营卫之首选药。强直性脊柱炎各期均可随症应用(此方临床应用时,宜加大芍药用量,按现代药理机制解释,芍药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清热解毒法:先生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期,是肾虚不足之体,湿热之邪作祟所致。湿热之邪或自内生、或受外邪,侵及筋骨经脉,多见突然腰骶疼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心烦易怒、口干舌燥、舌红、脉数。此阶段治疗,当以祛邪为主,立清热解毒法。方药定名清热解毒汤(半枝莲15g,金银花15g,虎杖15g,丹皮10g,生大地30g,生白芍15g,土苓10g,牛膝10g,女贞子10g,生草10g,水煎服,每日一服,分早晚服)。

(五)预防及调护

坚持运动锻炼有利于促进脊柱关节功能的改善,对维持脊柱生理曲度,保持良好的胸廓活动度,防止或减轻肢体废用及肌肉萎缩,降低致残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病发展缓慢,发作和缓解交替进行,病程可达数年乃至数十年。90%的患者治疗后可以拥有较好的生活质量,一般不影响寿命。要鼓励患者及其家属面对现实,正确对待疾病,保持乐观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同疾病作长期的斗争。

强脊炎患者的病情有进行性、反复发作加重的特点,危害在于可形成脊柱及外周关节钙化、骨化而致残。保持正确的日常起居姿势是预防脊柱及外周关节畸形的措施之一。要时刻告诫患者在行走时尽量挺直腰板,两肩放平,头要摆正;站立时尽量收腹挺胸,两目平视;坐位时坐直背靠椅背,不能久坐沙发、软椅、矮凳,尽量不坐躺椅;卧位时应睡硬板床,铺上4~5厘米厚的软垫,用薄枕头或不用枕头,可减少颈椎前弯。对腰椎曲度消失或强直者,平卧时在腰部垫一小枕头。禁止睡软床垫。睡姿宜仰卧或俯卧,避免屈曲侧卧,以保持腰、颈部的生理曲度,防止脊柱及髋关节变形。

中药治疗与乐观的情绪与良好的生活习惯相结合,这对“强脊炎”早、中期及缓解期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