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THE SCULPTING OF HUMAN THOUGHT
雕刻人类思想
唐纳德·霍夫曼(Donald D.Hoffman)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认知科学家,著有《视觉智能》(Visual Intelligence)。
人类的思想曾有很多的雕刻家,每个雕刻家都运用特有的工具给思想留下了独特的影响。互联网是否在这个特殊的工具箱中呢?这取决于雕刻家。
自然选择跨越地区和年代的界限,塑造了人们的思想。“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目的,人类的天性以及我们作为同一个物种所共有的天资则是自然选择产生的主要影响。尽管每个人的思想是独一无二的,但思维模式却可以超越种族、文化和职业的不同而被识别;相似地,尽管每个人的面貌都是独一无二的,但面貌的样式——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同样可超越个人的差异而被辨别出来。
互联网存在于自然选择的工具箱中吗?也就是说,互联网是否改变了人类这个物种的适应能力?它是否改变了我们生存和繁殖的可能?对这个问题的争论有序地进行着,那些持否定态度的人责任重大。我们过去的发明都改变了我们的适应能力:箭、农业、火。互联网也许做着相同的事。
但是,互联网是否改变了超越于个体差异之上的人类思维模式?还没有。自然选择作用于世世代代的人,而互联网目前只影响了一代人。互联网的确在工具箱中,但它还未被应用。久而久之,当互联网促成了特定的认知技巧并忽略或是阻止其他一些认知技巧时,互联网甚至可能深刻地改变我们作为同一个物种所共有的思维模式基础。但是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很长时间。互联网会帮助新的一代人快速进化,其用时会远远短于智人进化的时间——这些后代,而不是互联网本身,将会变革人类的本质。这些后代人与互联网的相似之处,不会多于智人与变形虫的相似之处。
学习对思想的塑造贯穿了人的一生。经验是个体的工具,独特的认知模式、情感和生理机能是其产生的关键影响。生理学家马塞尔·贾斯特(Marcel Just)和提摩西·凯勒(Timothy Keller)发现,小学里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6个月的集中训练后阅读技巧可以显著提高,在此过程中,他们左半脑的白质连接有了某种程度的增加。
当然,学习的内容有许多内在的限制,这些限制大多受基本突变和自然选择的影响。一个正常的婴儿若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他很快就能学会说英语,但是若置身于C++或是HTML的环境中,他只能学会极少的一部分。
互联网存在于学习的工具箱中吗?毫无疑问,答案是肯定的。在基因遗传造成学习思维定势的限制条件下,互联网环境对思维模式的改变程度绝不小于其他语言、文学或数学环境。但是,内在的限制十分关键。比如,一心多用可以是多线程开发利用互联网丰富资源的实用技能,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心多用,至今可能仍是智人注意力系统所不能达到的。在人类世世代代的繁衍中,这种生理的内在限制可能会被减弱。互联网作为一种学习工具无法完成的任务,最后可能由其作为自然选择的工具来完成。
表观遗传学(研究由某些机制而非DNA变化引发的,外观或基因表达变化的学科)在人的一生和其相邻几代人之间塑造着相似的思想。经验和环境是表观遗传学的指导,因基因表达的改变引起的认知、情感和生理变化是其相关影响。神经系统科学家提摩西·奥伯兰德(Timothy Oberlander)和他的同事发现,母亲的抑郁情绪可以使婴儿的NR3C1基因表达发生变化,从而增加婴儿对压力的反应能力。相似地,童年受到虐待可使孩子产成持久性焦虑和急性压力,这些会从根本上改变他的思想世界。
互联网存在于表观遗传学工具箱中吗?也许吧,但是没有人知道。表观遗传学是一个新兴的领域,甚至其中的基础机制都还未被完全理解。基于这些基础机制,代际表观遗传学的影响也由此产生。这些亲代的行为可改变儿童基因表达及其思想世界,这一发现为我们研究互联网提供了可能性:包括互联网在内其他的行为环境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
因此,总的来说,互联网与人类思维的相关性,取决于对这种关联性的分析是从物种角度、个体角度,还是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来进行的。关于此议题的辩论,可指定具体的分析框架来详细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