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因果作用)
孩子长大以后,在他们的心目当中,你将会是怎样的妈妈?也就是说,你的孩子会怎样形容你(受苦的人、有耐性、脾气坏、严格、随和)?我们的话语和行为会对孩子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佛教里有个常见的说法:如你想为自身现状找个解释,那就看你的过往;如你想知道自己的未来如何,那就看你的现状。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不能支配未来;我们所能影响的只有此时此刻,因此,必须将觉知投注在当下。这正是专注力如此重要的缘故:它影响我们的未来,以及我们孩子的未来。
对于“业”,我们不必抱持任何神奇或迷信的看法。业所说的并不是这个宇宙会有审判并且惩恶扬善。业所说的是关于因和果的道理:每一件你所做、所想、所说的事,都有其结果。
所有现象都是互相依存的,我们的每个举动都会影响下个举动,没有自行发生的事。下面的这首诗,说明了我们的想法在造业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想法会展现为文字,
文字会展现为行为,
行为会形成习惯,
而习惯强化成为个性。
因此,要小心看顾你的想法及其演变,
让想法由爱而来,
由关怀众生的爱而来。
印象中,你的妈妈好像总是在帮她的朋友。于是当你看到需要帮助的朋友,就想到自己的妈妈会怎样做,便帮了这位朋友。很快,你开始帮助更多的朋友,在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以前,你的个性已变得爱帮助人了,而属于这一个性的命运便在前头等着你了。
不论我们往何处去,不论我们停留在何处,我们行事的结果总跟随着我们。
又譬如,一位亲戚说了贬抑你孩子的话。你对此感到不公平。因此你怒气冲天、急急忙忙地为孩子辩护,你与亲戚之间出现了紧张的状态。当下回你们遇上时,这种情形又发生了一次,你的愤怒如雪球般越滚越大。时间一久,你就养成了习惯,当有人说了不值得回应的话时,你便有所反应。而随着每次的反应,你的个性更加固化,变得更为“防卫性”而“容易感到被冒犯”。这影响了别人看待你的方式,也影响了你找到平静及快乐的可能性。
上面这两个例子就是“业”在运作时的情形。当我们谈到业时,行为背后的意图要比行为本身更为重要。由罪恶感或责任感而引发的行为,和由爱及关怀所带来的行为相比,业的价值要少上许多。源自对别人的爱与关怀的念头,对我们的业有最好的影响。
我的朋友洛琳某个周末待在朋友处过夜,突然在饭后清理碗盘时发现自己是很善良的,因为在同样的情况下,她几乎都会这么做。她告诉自己,她为自己造了善业;但她也知道行为的意图比行为本身更重要,所以她便更进一步探查自己真正的动机。结果她发现,被人家认为是“好客人”,避免被视为负担,让自己在良心上过得去,这些才是动机。她同时还希望主人会记住这件事,而在他们来她的住处过夜时也能记得帮她做家务。
洛琳为自己的发现而感到谦卑,虽说她的行为看起来颇为友善,但动机却不然。于是在接下来的清理行动中,她开始进行慈爱的练习,把动机转为对主人的慈与悲。她让自己想到这些主人有多么疲累,他们对她是多么好,以及她对他们的友谊深怀感激。她因而真诚地希望他们能快乐、没有痛苦。
当我们被习惯及反射性行为所束缚的时候,要改变我们的命运便需投入较大的努力。每次当你以某种特定方式做事时,便使你以后用这种方式做事的可能性增加,因为你这么做是在制约自己。重复出现的举止会成为模式,我们却经常浑然不觉,而这些行为模式则造就了我们生活的样貌。
当我无法静下来休息时,会将自己封闭在客厅中,同时,却希望自己身在别处,我还发觉自己的想法会逐渐进入熟悉的模式中。我让自己的思考变得越来越负面:“好无聊,真希望附近能有更多有孩子的朋友,如果我们附近的朋友有空多好,希望老公能回家,我无法再继续念任何一本童书了,我不想去公园,真希望没把蛋糕都解决掉,如果孩子更大些多好,我已经厌倦这些一再重复的家务,把碗放到洗碗机的时间又到了,别再来要果汁了!”
如果我常常屈服于这些念头(如果不想办法,这样的念头可以持续好几个钟头),我便开始将自己的人格塑造为只注意事情的负面。关于如何处理负面想法有许多小方法,我会在下一章探讨愤怒时谈到一些。有个相当有效的方法(有效到让人惊奇的程度),让我可以逃离自怜的漩涡,那就是做些专注的瑜伽伸展动作,即使孩子在我身上爬来爬去也无妨。当我让自己的身体及呼吸都深深投入在每个伸展动作上时,便会立即拥有惊人的精力,可以焕然一新地投入生活。突然之间,我又可以掸一掸婴儿车的灰尘,或踢一场足球。当心神容易游走的时候,瑜伽可以把它拉回身体里。我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我隔壁教瑜伽的邻居常常跟她的两个孩子玩得很疯。与孩子在一起时,她似乎很快乐。而她也说,能感受到身体且注意到身体的需要,会带来精力,让自己能够自主、平静。
了解了业的概念,我们也了解到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不需始终保持过去的样子,也不需继续以一贯的方式过日子。我们可以选择,不过,首先必须察觉到自己发展出来的模式。在生命中的每一刻,我们都在做选择,而我们必须在余生一直带着这些选择的结果。我们实在没有多大空间为自己的不满足之处来怪罪父母、环境或社会体系。即使在外在环境最糟糕的时刻,我们仍然可以选择自己的内在反应:生气、原谅、伤心或是慈悲。我们对于事情的反应要比事情本身重要得多。
如你想知道你的未来人生是什么样,请注意看你目前的生活。
对于业的了解说服了我们,要我们专注在当下,因为只有当下才是我们可以影响自身业的时刻。
不时地问自己:“运用当下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训练好自己的心,便可造善业,增加未来得到快乐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