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愤怒:一时而非永久的状态
如果我们能加以探索,并妥善处理,愤怒可以让我们看到事情的核心,也让我们有机会得到智慧。
我们的另一半可能有时会说些不体贴的话、工作到很晚、打鼾、吃东西声音很大,我们的孩子可能不听话、打架、唠叨、发牢骚。家居生活呈现在眼前的面貌,很可能会让我们在愤怒的状态中消耗许多时间。有时候我们会发个较温和的脾气,略微感到不快或讨厌,也可能斥责孩子或与另一半争吵;还有些时候,我们气愤到无法自制,会出现粗暴的言行或报复的想法。在家庭以外也一样,想出一个让我们觉得有敌意的人并不难,有时还可以想出一长串的人呢。我们甚至还会对陌生人生气,只要开车绕绕我们的城市,就足以让我们当中最温和的人变成很不友善的斗士。
家居生活中不断出现的家务事,还导致我们缺乏时间照顾自身的需求。有时候,即使洗个澡也会让自己觉得受宠若惊,而对某些需要长时间工作的妈妈来说,情况更是严重。爱瑞恩谈到,当她难得偷闲来写作,却被孩子打断时的内心感受:
我会觉得,在这种时候,他的要求是故意的,是想把我仅有的十五分钟都骗走。我开始生气,觉得不论怎么尝试都无法挽救自己,也感受到我们之间是不平等的。同时面对我和孩子的需求,我总是得放弃自己的需求。我告诉自己,即使只有一刻的自私与平静,只要能离开孩子那么一会儿,我就能好好爱人了。
乔安也有类似的想法。同样身为人母的她,写了这首跟压抑怒气及放弃以往生活有关的诗:
她极力掩饰那顿脾气带来的羞愧,
只因她的孩子小小地违了规。
从不知这脾气所闷烧的是终要忘却的心痛。
她落入回忆里、梦想中,
折叠起自己的边边角角,
就像张干净的餐巾,
藏起污渍、脏污、属于最神奇、吉卜赛自我的那些。
这人生,这完美而快乐的人生,
或许因此可以没有麻烦、没有悲哀。
她写这歌给自己,
如今吟唱,为那些无处容身的自我。
这两位妈妈,就像我们当中的许多人,也为了身为母亲所需做出的自我牺牲而忿忿难平。
在佛教里,愤怒,特别是表现出来、有所行动的愤怒,被视为如敌人一般。若能好好处理,愤怒有可能让我们因此拥有一些内在的支撑,那些赖以保护弱势者或为正义而努力的支撑。如果我们能加以探索,并妥善处理,愤怒可以让我们看到事情的核心,也让我们有机会得到智慧。不过,愤怒也是慈爱心的最大敌人,通常会带来破坏力。愤怒对我们内心的平静及慈悲的胸怀具有扰动的效果。
停止生气让你不再受苦,也带来平静及快乐。
愤怒是唯一所有智者都同意要戒除的大敌。
表达愤怒的方式并不只有情绪上的爆发或充满敌意的冲突。我们生气的方式有许多种,除了冷战、退缩,还有冷漠的应对及丢出冰冷的意见,等等。对女人来说,愤怒使你在人际交往中较难被接受,因此我们大多会压抑。如果有专注力,我们可以更容易察觉那些在心里翻搅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