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的新型毒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新型毒品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

本文所指的“新型毒品”主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大麻等传统麻醉药品”而言,在近几十年发生滥用的、以化学合成为主的毒品。

“新型毒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包括甲基苯丙胺(中国俗称“冰毒”)和可卡因;第二类是致幻剂,包括植物来源和化学合成的,代表物质有色胺类(如裸盖菇素)、麦色酰二乙胺(LSD)、苯烷胺类(如麦司卡林)和分离性麻醉剂(苯环己哌啶和氯胺酮);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中国俗称“摇头丸”);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氟硝西泮和γ-羟基丁丙酯。

联合国于1971年制定的“精神药品公约”(Convention on Psychotropic Substances简称“71公约”)规定,新型毒品归“71公约”管制。“71公约”管制的精神药品又分为三大类,即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镇静催眠药和致幻剂。

一、冰毒(甲基苯丙胺,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素,Methamphetamine)

甲基苯丙胺1919年由一位日本药理学家合成。在二战期间,甲基苯丙胺作为抗疲劳剂在士兵中广泛使用,日本在战后曾经经历了全国范围的流行性滥用。据估计日本在1945年至1952年期间全国滥用人数达55万,滥用者中约十分之一患严重苯丙胺中毒精神病。20世纪90年代以来,甲基苯丙胺已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快、滥用最为广泛的中枢兴奋剂。

甲基苯丙胺,也叫甲基安非他明,俗称伪麻黄素,又称去氧麻黄素,形状为白色透明结晶体,与普通冰决相似,被称之为“冰”即ice,故得名“冰毒”。它是一组单胺化合物,与脑内某些神经递质的化学结构相似,故能影响脑内一些神经递质的贮存、释放和摄取。大脑边缘系统(扣带回、海马回)和中脑边缘系统(伏隔核、臭结节)是调节人的情感活动的主要部位,在这些区域有大量的多巴胺能神经分布,当多巴胺能神经兴奋时,其末梢便释放化学递质——多巴胺,后者进入突触间隙,迅速与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结合,产生兴奋效应。

甲基苯丙胺属中枢兴奋剂,对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其机理是通过释放中枢及外周神经末梢中储存的去甲肾上腺素,使去甲肾上腺素代谢受阻,致使血中浓度增高而发生作用,具有较强的习惯性、耐药性及欲求性,服药后有欣快感,易成瘾癖。人不断服用甲基苯丙胺之后,在体内逐渐蓄积,并通过两种方式影响正常的多巴胺能神经功能:(1)甲基苯丙胺既能促进多巴胺自神经末梢的释放,又能抑制神经末梢对多巴胺的重摄取,使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高;(2)甲基苯丙胺能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使多巴胺分解破坏减少,导致多巴胺在神经末梢内贮存量增加。

使用冰毒对人的身体极为不利,其危害主要表现为:

(1)强烈刺激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其成瘾性、耐受性及毒副作用甚至比海洛因更强。滥用后人的精神会出现极度兴奋、易冲动、不讲道理,出现狂妄、焦虑不安、震颤、抽搐、肌肉反复强烈收缩、颈部肌肉不断扭动、头颅不停地左右摇摆等症状。

(2)导致人体精神活动明显异常。冰毒使用后短期内会出现警觉性增高、自我意识特别清晰、疲劳消失、信心十足、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昂、话语增多等反应,但时间一长,药性过后就会出现疲劳乏力、头痛头昏、心境恶劣、焦躁激动等反应,有的会出现胡言乱语、谵妄等症状。

(3)产生幻觉妄想和极度恐慌。长期使用冰毒会导致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显著下降,如果不加控制,极易产生自杀或杀人等危险行为;滥用后如果突然停止使用,会出现高度疲劳、精神抑郁、饥饿感以及强烈的求药行为。

(4)使血压升高。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会升高,而脑部供血并不增加,会使人体感到极为不适,对身体非常不利。

(5)易患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疾病。长期使用会导致体质明显下降、免疫力降低、易发生多种脓肿和指甲脆化等。最糟糕的是使用者的大脑机能会受到损伤,并产生偏执性的精神分裂症,表现为精神抑郁或焦虑不安。如果使用过量,还会出现恶性高热、心肌梗塞、呼吸困难、循环衰竭、胸痛昏迷等症状直至死亡。有时仅仅一次大剂量的使用也会导致上述后果。

女性在妊娠期间吸食,还会导致胎儿畸形和孕妇死亡。同时苯丙胺还会损害神经、生殖、肠胃、心血管和内分泌等系统,发生其他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心功能不全、心血管疾病、细菌性内膜炎、败血症和肺动脉高压等疾病,严重损害身体健康。

临床研究发现,注射甲基苯丙胺数小时后或者使用过量,使用者会迅速进入沮丧期,出现以下情况:

(1)急性中毒。常为使用过量所致。轻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出汗、口渴、呼吸困难、肌痛、头痛、兴奋躁动、感觉异常等症状;中度中毒主要出现失眠、抑郁、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精神症状;重度中毒时出现心律失常、痉挛、出血、胸痛以及高热、昏迷、肝坏死、循环呼吸衰竭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有时也会猝死。何颂跃编著:《冰毒危害与毒品犯罪》,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李兢、周巧玲、敖翔:《冰毒致急性肾衰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中国现代医学》2001, 14(10);寇清、何卫平:《急性甲基苯丙胺中毒34例临床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03,23(5); Kendrick W C, HullAR, Knockel JP Rhabdanyolysis and shock after intravenous amphetam ine administration.Ann lntern Med 1977,86(4):pp.381—387;Kamijo, Sama K, Nishida M, et al Acute liver failure following intravenous methamphetanine Vet Hun Toxicol 2002 44(4):pp.216—217。

(2)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更为常见。通常以重度的精神异常为特征,可出现明显的暴力、伤人和杀人等倾向,因而产生重大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刘铁桥、郝伟:《苯丙胺类兴奋剂概介》,《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1,28(3),第129—134页;杨良主编:《海洛因的毒性及危害海洛因依赖毒理学基础与临床病理研究》,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3)对胎儿、儿童的毒性作用。可使胎儿出现心血管发育和骨骼发育畸形,使低体重儿、早产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和胎死宫内率提高。中毒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心动过速、易激惹、啼哭不止、易怒和呕吐等症状。Kolecki P.Methanphetanine poisoning in pediatric patients.Pediatr Emerg Care 1998, 14(6):pp.385—387.

二、摇头丸(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

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3,4-methylenedioxy methamphetamine, MDMA)俗称“摇头丸”,又称“迷魂药”(ecstasy),是苯丙胺类策划药。在“策划药”这个概念提出之前,它的合成是合法的。MDMA是1912年在德国合成的,1914年获得专利。Marc AS.Educating yourself about alcohol and drugs.Plenum Press is a Division of Plenum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4,280—285; Arthur KC, David SS.Amphetamine andits analogs.Academic Press Inc. 1994, pp.59—60, 374—375.这一合成化合物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直到70年代才开始出现流行性滥用,到80年代中后期,MDMA作为致幻剂在美国流行起来。

尽管苯丙胺本身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但苯丙胺的其他衍生物却多是致幻剂。MDMA就是这样一种药,它的药理作用属于一种新的药理学分类,是一种具有精神活性作用的药物。Philip R.Forbidden drugunderstanding drugs and why people take them.Publish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New York. 1994, pp.97—108.它的兴奋作用比可卡因或苯丙胺要低,它既有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又有麦司卡林的致幻作用,滥用者主要利用其致幻作用而不是兴奋作用。刘维勤、赵成正、赵冬:《策划药》,《中国药物依赖性通报》1992年第1期,第72—77页。滥用后能产生高热和一系列行为改变。Green AR, Cross AJ, Coodwin CM.Review of thpharmacology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 or“Fctasy”).Psychopharmaology Rerl. 1995, 119(3):pp.247—260.高热可导致其他疾病的突然发作,甚至是致命的。最近报告的MDMA中毒现象多发生在一些通宵舞会上。Nielsen JC, Nicholson K, Pitzner JB, Unden M.Abuse of Ecstasy.Pharmacological, nenropsychiatric and behavioral aspects.Ugeskr Laeger 1995, 157(6):pp.724—727.

动物实验表明,MDMA能引起大量的5-羟色胺释放,抑制它的合成。Cartside SE, McQuade R, Sharp T.Effects of repeated administration of 3, 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on 5-hydroxytryptamine neuronal activity and releasein the rat brainin vivo.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6,279(1):pp.277—283.5羟色胺在调节心境、睡眠、食欲和性功能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大剂量下,常有听觉和视觉的改变。毒性作用通常是身体器官上的作用,包括血压和心律增加,肌肉紧张和疲劳、视物不清、降低运动协调和焦虑,引起精神失调和身体损伤。最近有一些MDMA导致急性中毒和死亡的报告。Charles FL.Drugs behavior, and modern Society.Allyn&Bacon A Simon&Schuster Company Needham Height, M A. 1996, pp. 192—193.

对多数人来说,使用MDMA后那种脱离现实的妄想和视幻觉的感觉没有LSD(迷幻药)或麦司卡林那么强烈,而得意洋洋、自鸣得意的感觉却比它们强,但实质上它们的作用是十分相似的。Charles FL.Drugs behavior, and m odern Society.Allyn&Bacon A Simon&Schuster Company Needham Height, M A. 1996, pp. 192—193.

MDMA能造成多种心理上的障碍,包括抑郁、失眠、焦虑及精神错乱,在滥用者中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有恐慌和妄想症。MDMA能使精力分散、动作不协调,因此对于要集中注意力的工作特别是开车来说是十分危险的。MDMA还能造成永久性的脑细胞和肝细胞损伤,而且它的毒性几乎比其他致幻剂都强。即使是中等剂量的MDMA也会产生严重的体温升高、心血管功能障碍、黄疸及抽搐。有大量服用MDMA后死亡的报告。将其与LSD、咖啡因等合用,会造成更为严重的毒性反应。

三、氯胺酮(K粉)

氯胺酮(ketamine)是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能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新皮层的传导,产生意识模糊、短暂性记忆缺失及镇痛效应。使用后意识并不完全消失,呈浅睡眠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刺激反应迟钝,感觉与环境分离,故称为“分离性麻醉”。

由于氯胺酮在产生麻醉作用的同时,病人常伴有严重的精神行为异常,故临床已经停用。此外,由于氯胺酮不但无肌肉松弛作用,反而会出现因肌张力增加造成的肌肉强直或木僵状态,故亦称为“木僵状麻醉”。

氯胺酮的不良反应:氯胺酮的不良反应具有与剂量相关的特点,使用剂量越大,不良反应越显著。其毒副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神经系统。表现为鲜明的梦幻觉、错觉、分离状态或分裂症,尖叫、兴奋、烦躁不安、定向障碍、认知障碍、易激惹行为、呕吐、流涎、谵妄、中等肌张力增加和颤抖等这些不良反应可发生于给药期甚至在恢复期。

(2)心血管系统。氯胺酮可增加主动脉压、颅内压以及眼压。因此,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或青光眼患者使用氯胺酮会非常危险。

(3)消化系统反应。因氯胺酮有拟交感神经作用,麻醉状态时唾液和胃液均分泌旺盛,麻醉过程中咽喉反射不消失,常吞进大量气体和液体,会造成急性胃扩张、胃黏膜出血等。

(4)呼吸系统。主要表现为呼吸暂停、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哮喘等。

(5)复视或暂时失明。一般发生于刚苏醒时,持续可达15至30分钟。

(6)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急性荨麻疹、眼结膜水肿、喉水肿、休克等,故有药物过敏史者易发生过敏性休克。此外还有苏醒缓迟和术中高热等报道。燕兴梅等:《氯胺酮不良反应国内文献系统综述》,《药物流行病学》2000年第1期。

氯胺酮溶液的街头黑市名称有K、Ket、Kit、Kat等;其粉、片剂的名称有Green, Purple, Mauve等。滥用者为了使用方便,常将溶液氯胺酮蒸制成粉末(即为K粉)吸用,或与海洛因、大麻等毒品合并使用、与摇头丸同时溶于可乐等饮料中服用等,以获得毒品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

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受试者,在使用氯胺酮后都会出现“去人格化”、“去真实感”、人体形象改变、梦境、幻觉以及恶心、呕吐。这些梦境或幻觉有的是“愉悦性”的,有些则是不愉快的痛苦梦境。幻觉的主观感受包括“乌托邦”式的空想、“不现实”或“神秘的”。这些感受包括近期记忆的梦境、“流动的感情”,感觉驾驶着交通工具在太空飞翔,看到五光十色的几何图形,感到自己被施以魔法,身体溶化等。

长期使用氯胺酮的效应类似于其他致幻剂如LSD(麦角酰二乙胺)。此外,氯胺酮有“迷奸药”之称,是一些不法之徒用于迷奸女性的工具,同时也是导致暴力犯罪的重要因素。

四、三唑仑

三唑仑是一种短效的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物,起效快,作用强,主要用于失眠治疗、麻醉前给药,也适用于焦虑、神经紧张等症状。三唑仑原属二类管制精神药,随着滥用现象的增多,已归为一类管制精神药。

长期频繁使用三唑仑易造成精神依赖性。表现为心理上对该药的渴求、烦躁不安、失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因此国家药政法规明文规定,医生应根据医疗需要合理使用该类精神药品,严禁滥用。

造成对三唑仑依赖的主要原因是长期服用,也有一些使用者是为了抑制鸦片类毒品如海洛因的不良症状,或增强海洛因的作用而联合使用,即多药滥用。王建军、梁克亮:《288例海洛因依赖者使用三唑仑的情况调查》,《中国药物滥用防治》1997年第2期;曹永孝、孙燕玲、张国柱等:《阿片类滥用者及其多药滥用情况调查》,《中国药物依赖性》2000年第9期。此外,有些海洛因依赖者会将它作为海洛因的临时替代,或用它来减轻毒瘾发作时的戒断症状。

三唑仑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药物依赖。产生依赖者最初大都是由于学习、工作紧张,或经商失败、更年期综合征,或因悲伤、戒毒等原因引起失眠而滥用该药,导致依赖;李国庆、刘长辉:《三唑仑依赖11例报道》,《中国医师》2000年第2期。也有一些人是海洛因依赖者,因找不到毒品而用三唑仑替代,以缓解毒瘾发作时产生的戒断症状。

三唑仑依赖主要表现为精神依赖,每次使用后就感觉“舒服”,若停用就感觉全身不适、心绪不宁,因此渴望获取该药。人体对三唑仑能产生快速耐受性,因此依赖者的使用量会不断上升,使用频数也不断增加。

精神失常也是滥用三唑仑后报道较多的不良反应。文献检索到30例因服用三唑仑而产生的精神失常。多数患者无三唑仑服药史,因出现睡眠困难而临时服用三唑仑1—2片。多数人半小时左右即出现精神失常症状,个别在服药后2小时出现精神失常症状,所有病例在第二天恢复正常,且对失常言行没有记忆。精神失常主要表现为兴奋、跳动、胡言乱语、定向力消失、烦躁、神志恍惚,全身不适,入眠困难,也有表现为脱光衣服,表情欣快,夸夸其谈,自造词语,欲跳楼自杀等失常行为。有失眠患者因服用三唑仑而于次日出现步行、骑车不稳,对时间判断错误等共济失调症状,停药后恢复正常,但对发生之事没有记忆或有遗忘;还有使用者出现大泡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头痛并伴头部麻木、记忆力减退及夜游症。

五、氟硝西泮

氟硝西泮(flunitrazepam)为世界范围内制药工业合成的苯二氮类药,已有2000多个品种。它们的药理性质相似,主要差别体现在它们的作用强度、药效速度和作用持续时间不同。氟硝西泮是滥用的苯二氮类药中的一种。

使用氟硝西泮中等剂量(7.25毫克)可产生愉快与不愉快模糊不清的感觉;Roset PN, Farre M, Torre R, et al.M odulation of rate of onset and intensity of drug effects reduces abuse potential in healthym ales.Drug Alcohol Dependen,2001.64(3):pp.285—298.其剂量为2毫克时有不愉快的感觉。使用氟硝西泮发生高危险因素主要是与其他药物合用,因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和具有不可预测性。调查900名服用氟硝西泮的女性患者,合并使用乙醇的致死率比单用氟硝西泮高1/3,合并使用其他药物的致死率比单用氟硝西泮高1倍。

氟硝西泮通常与乙醇合并滥用,可使受害者在药物作用下无能力反抗而被强奸并产生顺行性遗忘(Anterograde amnesia),对所发生的事情失忆。氟硝西泮与乙醇或其他镇静催眠药合用后可导致中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