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曹皇后稳坐后位之谜
应该说每一位后宫之人都想成为母仪天下的后宫之主,然而,这个位子只能有一人坐得。具有贤良淑德品性之人必能得到后宫上下、朝廷内外的拥护和敬仰,坐稳皇后之位更是众望所归。宋仁宗的曹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勤谨清俭且处乱不惊的后宫之主。
宋仁宗在刘太后死后,于1033年,以郭皇后无子嗣为由废除了自己的第一任皇后。同年,枢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孙女曹氏便被诏聘入宫。第二年九月,曹氏被册封为皇后,入主后宫。
曹皇后出身将门,其祖父曹彬是宋朝开国元勋,史称“宋朝良将第一”,子孙也都是文臣武将。曹皇后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学习诗书礼乐和历史典籍,并且练就了一手好字,善飞白书。而且曹皇后面目慈善,勤俭节约,知书达理,亲自带领宫中的妃嫔在苑中种植谷物,采桑养蚕,深得人们的称赞。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文弱的曹皇后能够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所以后世人认为,只有具有像曹皇后这样的人格和修养,才能在明争暗斗的宫廷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庆历八年(1048年)正月,在曹皇后册封的第二年便发生了一次兵变事件。那天夜里曹皇后刚刚侍候仁宗就寝,就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声。仁宗想要出去看看究竟,被曹皇后拦住,恐怕仁宗遭遇不测。仔细一听,方知是一些侍从想要夺取兵权,之后再杀死仁宗,抢掠宫中财物。曹皇后急忙将内监宫人集中起来,吩咐近侍将门窗紧闭、堵死,同时取水防火。并亲手为每人剪下一绺头发,誓言叛乱平息之后,以发为记,论功行赏。而此时的仁宗已经被吓得六神无主了。曹皇后果断地派人告知都知王守忠,让其带兵攻入寝宫平息叛乱。
但远水救不了近火,王守忠还没有率兵到来,叛贼已经开始放火烧寝宫。曹皇后一边组织宫女救火,一边鼓励宦官们努力杀敌,这才阻挡住了叛兵的入侵。等到都知王守忠带兵赶到,擒杀全部的叛兵,才平息了这场血雨腥风的叛乱。曹皇后面对叛逆者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指挥若定,真不愧是将门之后,使得满朝文武大为佩服。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宋仁宗却十分糊涂。他能够在这场变故中转危为安,完全是因为曹皇后的英明决断与处事不惊,而他偏要说是张美人护驾有功,还要颁发诏书欲升张美人为贵妃。想是这位“英明”的皇帝一定是被那些叛兵给吓住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赏谁罚谁了。这次升迁事件引起了后宫和朝臣们的强烈不满,知谏院王贽、御史何郯则上书力谏,直接说出了此举的不妥之处。翰林学士张方平也是婉转劝解皇帝,不可舍皇后而礼尊美人。但是仁宗皇帝什么话都听不进去,执意要晋升张美人为贵妃。大度的曹皇后对此也没有什么怨言,并不与之相计较。曹皇后的宅心仁厚受到世人的广泛称赞。
宋仁宗曹皇后
宋仁宗一生共育有三子,但是三子均早夭。在仁宗病危期间,宰相韩琦奏请仁宗早日立嗣。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仁宗下诏,立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宗实为皇太子,并赐名曙。虽然赵曙已经30岁了,但是身体却十分孱弱。第二年仁宗过世,赵曙继位,是为宋英宗,尊曹皇后为皇太后。
据史料记载,英宗即位不久便生病了,也就无法再处理朝政,于是曹太后只好代为处理政务,暂时于内东门小殿垂帘听政。想待英宗病情好转后,即撤帘听政。但是,宋英宗的病情始终没有好转,反而愈加严重,心情烦闷的他有时甚至还会辱骂曹太后,对她临朝一事耿耿于怀。但是曹太后从大局考虑,并未对病重的英宗予以计较,还是细心地处理着朝中的大事。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英宗于福宁殿病逝,其长子赵顼即位,为宋神宗,尊曹太后为太皇太后。神宗重用王安石变法,革除了很多政治与经济上的弊端,但是曹太后认为祖宗法度不应该轻易改动,坚决反对神宗与王安石的做法,不过神宗并没有采纳曹太后的意见。1079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下狱,幸得曹太后求情才免于一死。就在这年冬天,曹太后病逝,终年64岁,谥号为“慈圣光献皇后”,葬于永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