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首语
疲惫
寻找下榻之处
垂挂的紫藤
——松尾芭蕉(Matsuo Basho,1644—1694)
对京都一直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听人说过,人的一生应该拥有三个城市:出生和成长的城市是故乡;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是为了谋生;而第三个城市,就是心灵的出口、中途站、加油站。京都于我来说属第三个城市,我暗自依赖它,让它变成一种淡淡的回忆,轻轻地充盈着思绪和感官;让它勾起我内心与之相关的所有美感经验——视觉、触觉、听觉,甚至是嗅觉。京都于我也是日本俳句诗人与旅行家松尾芭蕉所谓的那一串紫藤。旅人累了,尚未找到下榻之处,也许升起了焦虑沮丧之念。然而,一串紫藤的美将他唤回了当下,一切不快消隐了……
晨风
波动着
毛毛虫的毛
——与谢芜村(Yosa Buson,1716—1784)
芭蕉竹杖芒鞋的徒步行旅无非是练习步步当下。现在想起来,年轻时无法体会芭蕉那首俳句的妙境是因为我这个披星戴月、四处奔波的旅人没有把头脑停下来,再像另一位俳句大师与谢芜村一样去深层“观察”这个大千世界。写这本书让我有机会重新勾起大家童年时都有过的那种长长的、静静的凝视,以及对万事万物充满的欣喜之情……我写京都不是单纯为了要写京都,而是希望读者通过我的“知觉经验”能够发现一个洋溢着美学省思及生命活力的优美空间。我们都知道旅行的好处,然而,旅行的意义在于能够感受旅途中,那种与当地人文景致“一期一会”所迸发出的光芒……如果读者在读完此书后能让自己拥有一个宁静的空间,让此书自行展开它无言的、余韵的京都涟漪,那也许就更能体会芜村俳句中那种简洁、纯粹、动态的感官意境。
梅花香
当我打开纸门
一轮明月
——小林一茶(Kobayashi Issa,1763—1828)
以一个香水创意设计师的角度切入,这本书行走于京都旅行、知觉设计、日本美学之间。它记载我的一些生活逸事,一些美学创意,一些京都访谈,穿插着试图让人在阅读时眼睛一亮,耳际、心底回响美妙余音的照片与插图,再循序渐进地引领读者进入那种代表京都元素却不可言说的嗅觉冥想;有点像是禅宗《楞伽经》里说的“指月之指”。旅行也好,设计也好,美学也好,通过我的文字、图片与KyotEau香水的这些指标,我期待读者能够暂停“观看所以思考”的惯性而倾向于“感觉所以思考”的启发,然后再纯粹地去感受精致简洁的京都。
没有眼里无法看见的花朵,
更无心中不愿思念的明月。
——松尾芭蕉
凝视着天上明月,心中升起温暖的京都回忆,让我觉得自己从未离开过,不论这次距上回已过了一年或好几季,不论身在纽约、洛桑或赫尔辛基……在书写的过程中,我得到许多人的忠告与支持。以“理想国”、北京一石文化的团队为首,还有我在纽约与京都采访过的艺术家、设计师及调香师,以及各专业领域的行家们:Christophe Laudamiel,精湛有趣的调香创造力;George Utley,熟练精准的香水瓶与漆盒模型制作;Arty Westphal,细腻雅致的香水瓶与包装的摄影;Manfred Koh,独具风味的静物摄影。感谢朋友们在日文与法文翻译上的协助:东京的Ryoko Hatogai,可达尼产业有限公司(Katani Sangyo Co., Ltd.)大阪支店的Chikara Takano与Keichi Kamori,京都SOU ·SOU的Maki Hashimoto;苏黎世的Bernhard Suter。同时也感谢那些曾经回答过我的问题并给予建议的朋友:Caroline Fleury, Vanessa Fleury, Kiyomi Komatsu, Mototsugu Komatsu, Kazuko Moriyama, Allison Mitchell, Yuka Nihei, Julie Onishi, Yumiko Takeuchi and Yann Vasnier.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将此书献给Matthias Grossglauser教授。Grossglauser教授是瑞士籍计算机科学家,无论是工作上或是生活上,他在科学上的理性创意往往意想不到地启发我在设计和写作上的灵感。我曾在台湾出版的三本中英双语著作:《纽约下城风格》(New York Downtown Style)、《纽约下城创意设计》(NYDS: Witty Design Objects)和《京都之水:瓶装记忆》(KyotEau: Bottled Memories),也倚仗他洞若观火的英文编辑力,才得以和全球读者分享。谢谢您,Grossglauser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