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民俗是常民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举凡生活中食、衣、住、行、育、乐的内涵与形式,以及其间思想、行为、仪节、活动的记录与形成,都是民俗学探讨的主题。这种习惯与风俗,不仅反映了人们生活的提升与满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湖口民俗,指的是湖口县域内自古以来逐渐形成并流传至今的独有的各种各样的民间风俗习惯。本篇编辑记载的主要有年节、延师、竖屋、寿诞、嫁娶、丧葬、修谱、饮食和民间文娱活动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这九个方面的民俗内容,虽说不能百分之百地记载湖口民俗的全部细节,但基本上涵盖了湖口民俗的绝大多数内容。有些可列入民俗范围的内容因另编成篇,如民歌民谣、故事传说、文艺戏曲、手工技艺等,故未编入本册。
湖口地处赣、鄂、皖交界,鄱阳湖之口,长江之滨,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大,文化底蕴厚重,民俗文化风趣独特,精彩纷呈。
湖口人过年过节的习俗虽说和周边省市县包括全国大部分省市县有相同之处,但一些具体细节仍然有明显不同。如在湖口流行(传)的过年顺口溜:廿七整齐齐(杀年猪),廿八捉鸡杀,廿九喝团年酒,噼噼啪啪放鞭炮,初一早晨拜祖宗等。另外,由于湖口气候条件、经济生活条件及湖口地方方言与他处的差异,也自然形成了湖口人过年过节及日常生活习俗的独有之处。
湖口旧时的延师习俗,竖屋(即建房)习俗,寿诞中的“洗三”、满月、“试周”(即周岁)、“响号”、“上红丁”、祝寿和修谱等风俗都具有浓厚的湖口地方色彩。特别是湖口婚俗中的“打新房”(也称“闹新房”)习俗是湖口民俗中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中一大亮点。《撒帐歌》曲调是湖口青阳腔(即高腔戏)的曲调,并早已成为一首著名的婚礼风俗歌。
湖口的丧葬习俗同样充满地方特色,尤其是丧葬风俗歌中的《十月怀胎》、《十哭》等,既真实地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怀念和悲痛之情,又再现了父母在生时含辛茹苦养育儿女的不世之恩,具有教育下一代孝敬父母、认真处事、诚实做人的正能量。
饮食习俗在湖口民俗内容中占有相当的比重。饮食文化是把饮食赋予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即一个国家及民族的食物、饮食器具、食品加工方法及烹任技艺、饮食方式、食物营养学研究以及以食物为基础的哲学、伦理、礼仪、习俗、心理、文学、艺术等的总称。饮食文化历史久远,是自出现人类以来就存在。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日常生活起居,开门总是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用湖口话说就是“长嘴要吃,长根要蓊(“蓊”:湖口方言音,意为植物施肥)”。所以千事万事吃是大事,民以食为天嘛。湖口濒湖靠山,四季分明、冷热变化显著,体现在饮食方面也千姿百态,但都带有自然、地理和历史的烙印。
自古以来,湖口人每逢过年过节或遇喜庆之日,唱戏的、走灯的或围鼓坐唱的比比皆是,男女老少奔走相告,成群结队赶热闹,简直是乐翻了天,笑开了花,处处喜气洋洋。湖口的灯彩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游龙、游狗、游虾,有打莲箫、打新房、打蚌売、打狮子、打花棍、打王古州,还有划莲船、踩高跷、摆云舞、挑花篮、推车赶会和湖口道情等等。不少项目可谓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近几年来,湖口的节庆文化又增添了打腰鼓、跳扇舞、剑舞及广场舞等,这也反映了湖口民俗文化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