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个沿海城市开放纪实·湛江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亲历城市规划三十年

张湛鸿

张湛鸿:湛江市城市规划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

我1977年毕业被分配到湛江市城建局从事城市规划工作,从一名技术员做起,一直在城市规划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多年来,我担任湛江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湛江市建筑与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参与了湛江市多项重大规划的编制,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湛江城市规划发展的整个历程。

1984年,湛江市被列为全国十四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之一,国务院批复了《湛江市对外开放工作的报告》,同意湛江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此,开发区规划选址和《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紧张展开。当时,我在湛江市城建局属下的市规划勘测设计室当技术员,从事城市规划编制工作,参与了开发区规划选址和《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并赴上海与同济大学师生一起完善了该项规划和制作了模型,赶在开发区开工奠基仪式上展示。

鉴于湛江市被确定为对外开放城市并兴办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市与湛江地区合并升格为地级市,市域面积扩大;同时,上一版《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75—1985年)》的实施年限将至的实际,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城市总体规划——《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2000年)》的编制工作。

1985年,市城乡建设局和市规划勘测设计室开始共同编制《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2000年)》。这次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首先从编制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入手,在开发区的规划布局、主要路网骨架基本确定后,再开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形势的要求,这次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为“以发展工业为中心,贸易为导向,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第三产业,努力实现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把湛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环境净美,具有热带风光的现代化海港城市”。规划年限为15年,到2000年,建成区面积为58—68万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为55—65万人。城市按组团式布局,在原霞山、赤坎、调顺三个组团的基础上增加开发区组团和东海岸的坡头组团,五个组团环海湾分布,互有城市干道相连,开发区与霞山、赤坎区组团之间分别有两条沿菉塘河和文保河分布宽300—800米的绿带(含农田、林地)相隔,并规定这些绿带的山坡造林,农田仍种农作物,保留田园绿色,不得做建筑或做农林业种植之外用途(后来,这些绿带被规划为东菊公园、银帆公园并先后建成了南国热带花园和菉塘河国家湿地公园)。同时,各组团都有各自侧重的功能,以此组成城市有机整体。对海岸线规划安排做了适当调整,增加观海、游览的生活岸线,有利于改善城市沿海景观。规划的路网骨架比较完整,城市主干道路形成三纵(人民大道、椹川大道、海滨大道)四横(北站路接体育南路、乐山大道、龙潮路、菉塘路)网络,将开发区与霞山、赤坎三个组团紧密连接起来。规划的主要特点是各个专项规划如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给水排水、供电、通信、公共建筑等都制定得比较具体详细,并首次制定了环境保护规划,为改善湛江市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86—2000年)》中,规划部门首次明确提出规划建设湛江海湾过海通道(考虑台风的影响及海上通航要求,当时规划中提出了过海隧道方案),并在规划图中确定了隧道的位置及走向,及与之相连接的人民大道、乐山大道的位置及走向,后来,在原隧道的位置上采用了跨海大桥方案。当时,还特别举办了规划展览,就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海湾大桥(隧道)方案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有些市民对在湛江海湾内建造过海通道表示怀疑,认为工程投资和建设难度太大,但规划部门一直坚持并严格控制。

1998年,我担任湛江市规划局坡头分局局长,参与了海湾大桥的规划建设工作,多次踏勘现场并对海湾大桥及其连接线进行定位和预放线。在一次研究海湾大桥有关技术问题的会议上,因大桥设计单位的桥位方案与市规划局规划桥位方案在东海岸(坡头)落地点偏差了200多米,大道在西岸上桥时向北偏转了1度多,造成乐山大道与海湾大桥不在一条直线上。我在会议上提出修改意见,要求将海湾大桥和乐山大道拉成一条直线,最终意见被采纳。1998年12月,我陪同省、市部分人大代表踏勘海湾大桥坡头现场,并做现场讲解。2000年11月,时任湛江市委书记周明理带领省交通集团公司人员到坡头区现场踏勘海湾大桥桥址及其连接线现场,我陪同引路并现场讲解。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海湾大桥的规划建设情况,认识建设海湾大桥的重大意义,2001年2月,我作为第一作者,在市政府机关刊物《湛江政务》上发表了《架起湛江经济腾飞的桥梁》一文。经规划部门长期不懈的坚持和严格控制,2003年7月海湾大桥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12月30日湛江海湾大桥建成通车。海湾大桥的建成,改变了湛江市长期以来城市南、北向单一轴线发展的状况,从而使城市南北向和东西向均衡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城市东海岸(海东新区)的开发建设,从而拉开城市发展空间架构,实现湛江市“一湾两岸”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战略。海湾大桥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湛江市最大规模的桥梁工程,它凝聚了全市人民多年来的期盼,也凝聚着规划人的梦想和努力。

1993年,湛江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年)》编制工作正式展开。此时,我担任市城市规划局规划科科长,参与了这次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这次规划将东海岛纳入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1994年4月,广东省建委和湛江市政府在湛江组织召开《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初步成果(1994—2010年)》评审会,并邀请省内外专家参加。8月,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1996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做出《关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粤府函〔1996〕115号),原则同意湛江市1994—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

2002年,我担任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主管城市规划工作的副局长,参与和组织了多项规划工作。7月8日,广东省政府《关于同意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批复》(粤府函〔2002〕258号)文,同意湛江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法定程序和要求组织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程序报批。9月5日,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举行招投标会,首次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规划编制设计单位。经评比打分,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中标。这标志着湛江市新一轮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和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工作正式拉开序幕。9月18日,市政府召开湛江市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调研座谈会,这是湛江市建市以来首次召开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城市规划工作调研会议。我参与了组织筹备的全部工作。市委书纪邓维龙、市长徐少华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南海舰队副参谋长徐培华少将,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祖德院长、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烈教授等专家以及部分市直单位、各区的领导出席了会议,就湛江市开展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和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工作进行视察和研讨,为正在开展的第五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出谋划策。

2004年2月,广东省建设厅和湛江市政府联合组织召开《湛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纲要评审会。2006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湛江市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年)的批复》(粤府函〔2006〕99号),原则同意该规划。

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湛江市属于由国务院审批城市总体规划的全国86个城市之一,城市总体规划须上报国务院审批。为此,2004年9月,国家建设部和省建设厅联合组织专家评审组,在湛江组织召开《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纲要》审查会,对该规划纲要进行技术审查并原则通过。

由于《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规划成果于2005年、2006年两次上报省政府审查时,省国土厅均提出城市用地规模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此时,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未开展修编),建议待国务院批准湛江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再办理报批手续,于是,《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未能继续上报国务院审批而被搁置。

2010年,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湛江市政府重新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市城市规划局重新开展组织编制总体规划有关工作。这次规划编制内容包括《湛江市城乡发展战略规划》、《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和《湛江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2012年11月,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在湛江市组织召开《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纲要》部、省联合审查会,审查工作组原则通过《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纲要并提出审查意见。2013年,《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依次经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市委十届第37次常委扩大会议和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正在上报省政府审查后再上报国务院审批。

从1911年法国殖民地时期编制的广州湾“白雅特城”(现霞山区东部片区)规划至今,湛江市城市规划走过了一百年的历程。1954年,湛江市开始编制第一个城市初步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开始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城市之一。此后,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湛江市先后编制了5次城市总体规划,这些重要的规划,一直指导着湛江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的指导和引领下,湛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市区的道路、绿化、星级酒店、写字楼、房地产开发、工业园区和重大项目的建设都倾注了湛江城市规划建设者的心血。当我看到一幅幅的规划蓝图变成了现实,内心充满着自豪和喜悦。

我伴随着湛江城市规划建设走过了30多年的光辉历程,结下了不解之缘,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既有成功也有遗憾。常言道:规划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我衷心祝愿湛江城市规划事业明天会更好。

附图一: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图

附图二:湛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市区用地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