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化学原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从新闻中发现化学原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世界的需求,特别是对优质物品的选择性需求不断增加。一些不法商贩便利用人们的需求心理和对科学知识的缺乏,通过制假售假、产品替代、夸大宣传,甚至是“宣优掩劣”,以“引导”人们消费,有的甚至给人们的衣、食、住、行带来很大伤害。本书从食品、环境、资源与化学三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介绍身边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原理。

进入21世纪,全国各地陆续进入课程改革,模块化化学教材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苏教版化学教材学案式的设计、栏目的名称,都很有吸引力。我在使用中一直感觉满意。美中不足的是,教材中缺少引人入胜的故事,而且很多举例远离生活实际,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内容显得单薄,也不是很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仅从教材字面无法获得足够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其原因。化学教材虽然是基于课程标准,严格按国家规定的中学生科学素养要求进行编写的,但总令人感觉学生走向生活后所学化学知识会与生活脱节,他们可能仅仅知道物质成分与化学有关,至于物质之间有什么关系,能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等,都有待教师的挖掘与升华。我们并不要求每一位同学都要掌握很多的化学知识与原理,也不要求中学生科学素养达到专业人士的高度,但希望学生在学习化学后,能对生活中某些现象有较完整的认识,这些现象或事件能对有化学学科兴趣的同学起一定补充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考,三年来,我一直在思考是否能写一本读物,既能整合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比较典型的化学现象,将它们简单地描述清楚,又能为学科爱好者补充拓展一些化学知识,更能像讲故事一样描述化学知识与原理。在相关的教材与化学读本中,我发现苏瓦兹老师的《天使还是恶魔》《瓶子里的精灵》和《罗密欧的毒药》故事描述非常好,但没有进行内容研讨与设定,也没有设置问题与思考。赵云生编写的《京师读本系列:高中化学读本》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较有系统性,但没有足够贴近生活的实例。所以,我希望写一本化学读物,既能让读者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又能引导读者关注化学学科的作用与发展。

最初动笔,感觉写作太难,一则虽然我是一名高中化学教师,但总感觉自己没有特别深厚的理论素养,很多化学知识对我来说还是全新领域,害怕犯知识性错误;二则自觉语言文字能力匮乏,写出来的语句会使读者伤神,难以理解。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借助一些现有的内容、网络的力量来编写一本化学读本。所以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选取于新闻,以生活中的典型化学事件为背景编写,每一节都提出问题,希望能引导读者思考与实践。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浅显易懂,也有个别内容相对专业,但仅仅是为解决生活问题需要,作为一种科学素养的补充。

全书共分三个专题。第一专题“食品与化学”;第二专题“环境与化学”;第三专题“资源与化学”。每个专题又分为若干节,每一节又分为五个栏目:“现状背景”“科学探究”“社会认识”“课后思考”和“课外阅读”。“现状背景”栏目以现状或新闻为背景和线索,给读者提出思考问题;“科学探究”栏目则是对问题中蕴含的化学知识与原理进行解读;“社会认识”栏目则是运用化学知识和原理回应“现状背景”栏目的问题;“课后思考”栏目则是从知识理解、科学态度、思考实践三个角度让读者再次认识身边的化学原理;“课外阅读”栏目主要从知识拓展、专业测定、现代科技角度给读者提供化学科学的发展趋势。

读本的意义在于为广大阅读者提供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导读者关注科学,以科学的视角去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当读本成为每位社会成员,尤其是在校学生的知识来源,学校教育、学科教育、终身教育、学科发展就会不断地进步,科学就会因为贴地而成为有本之木,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李发顺于宁波北仑

2016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