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刚刚提出的一个新称谓,在本书的界定下,其包括的海洋高效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海洋装备业及深海产业一直夹杂在海洋新兴产业或是海洋高技术产业中予以研究,因此应从这两方面梳理相关的研究脉络。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对于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主要通过国家一系列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及规划来体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海洋发达国家对于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发倾注大量心血,旨在借由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开拓海洋开发的新领域,因而纷纷制定相应的海洋科技发展战略及规划优先发展海洋高新技术,突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地位,试图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全球海洋科学计划》,把发展海洋科技提到全球战略的位置,目的在于保持并增强美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全球优势。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海洋国策就指出美国21世纪海洋政策目标就是充分发挥海洋在提高美国全球经济竞争力方面的作用,以高技术满足海洋产业不断增长的需要,尤其在《1995—2005年海洋战略发展规划》中指出,重点发展海洋监测技术,提高天气、气候、海洋等方面的预报和评价工作;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作为美国主要制定和执行海洋战略的政府机构,认为美国今后海洋技术发展的重点行业在海洋观测、海洋资源开发(如深潜、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空间利用方面。2004年的《21世纪海洋蓝图》出台后,时任美国总统布什于12月17日发布行政命令,公布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对落实《21世纪海洋蓝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为了实现在21世纪“确保美国在海洋和沿海活动领域世界领导者的地位”的战略目标,美国确定了近期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继续在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发电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另外,《绘制美国未来十年海洋科学发展路线——海洋科学研究优先领域和实施战略》《美国海洋大气局2009—2014战略计划》是美国当前最新也是最能反映美国海洋科技创新当前需求的两个战略规划,从中可以看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美国海洋科技领域的政策目标和发展重点,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与时俱进的指向作用。
1968年,日本制定的《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使得海洋领域的先进技术推广活动有了质的飞跃,此后的一系列政策也都极大地促进了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日本众议院通过了《海洋基本法》《关于设定海洋构筑物安全水域的法律草案》。2008年2月,根据《海洋基本法》,日本出台的《海洋基本计划草案》提出:“应通过研发引入高端新技术,培养海洋产业方面的人才等手段,维持与强化国际竞争力;为利用海洋资源与空间,应创建新的海洋产业,把握海洋产业的动向。”日本政府在未来重点推进的海洋产业项目包括以下几项:一是海底矿产、可燃冰等资源含量的勘探与开发,计划2018年实现商业化开发生产;二是以风力、波浪、潮流、海流、温度差等为代表的海洋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计划到2040年整个日本的用电量的20%由海洋能源提供;三是海洋养殖与海洋食品生产系统的建设;四是船舶低碳化和零排放技术研究;五是周边海域的生态环境检测与保护;六是国家海洋技术创新系统的建设。
为进一步突出海洋高新技术的优势地位,积极促进其产业化进程,英国于2000年就海洋高新技术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和行动方案做出了积极指导。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重点研究海洋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在海洋环境预报方面,重点开展跨学科、跨空间的综合研究,海洋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数据获取与综合集成。2008年6月,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发布了《2025海洋科技规划》,这是为解决海洋关键科学问题而制定的新规划,由7个在英国居于领先地位的海洋中心设计并执行,是一个应对海洋变化挑战的国家规划。《2025海洋科技规划》确定了以下10个主题:气候、海洋环流和海平面;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大陆架和海岸带过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大陆边缘和深海;可持续的海洋资源;健康和人类影响;技术发展;下一代海洋预测;海洋环境持续观测的集成。
法国和澳大利亚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也尤为重视。法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深海采矿技术、海底探测技术方面制订了相应的研究与发展计划。为进一步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法国制定了海洋科技《1991—1995年战略计划》和1996—2000年《法国海洋科学技术研究战略计划》,旨在海洋生物技术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业、深海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再上一层楼。澳大利亚则在1997年提出了实施《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在全面推进海洋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格外重视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海洋高新技术的研发,重点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海洋可再生能源技术、深海探测技术等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显著推动作用的前沿技术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和投资力度,以确保相关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随后,澳大利亚政府于1998年发布了《澳大利亚海洋政策》《澳大利亚海洋科技计划》,并在2003年成立了海洋管理委员会。2009年,澳大利亚战略决策研究中心提出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澳大利亚未来的战略目标如下:使澳大利亚成为海洋强国;强化对海洋安全和重要性的教育普及;加强区域海洋调控管理能力;增强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
另外,欧盟委员会在2007年10月颁布的《海洋综合政策蓝皮书》中指出,海洋科学技术是确保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加大对海洋研究与技术的投入,发展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促进海洋产业繁荣的环境友好型技术,使欧洲的海洋产业,如蓝色生物技术产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水下技术与装备产业及海洋水产养殖业等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韩国在2006年颁布实施国家海洋战略——《海洋韩国21世纪》。该战略提出了创造有生命力的海洋国土、发展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海洋产业、保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三大基本目标。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经济的比重从1998年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提高到2030年的11.3%。其中,保持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是指为了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将水产品中养殖业产量所占的比重从2000年的34%提高到2030年的45%;启动开发大洋矿产资源,到2010年达到每年300万吨的商业生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工程的新物质,到2010年创出年2万亿韩元以上的海洋产值;到2010年推出年发电87万千瓦时规模的无公害海洋能源开发。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在实践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2010)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2011)文件推进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国家对发展海洋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学者开始重视“科技兴海”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将对海洋产业的研究聚焦到海洋新兴产业和海洋高技术产业上,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大,客观上推动了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研究。
从著作来看,主要有郑贵斌(2002)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孙洪、李永棋(2003)的《中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栾维新(2003)的《中国海洋产业高技术化研究》等。其中,《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2002)是郑贵斌研究员主持的山东省重点课题“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研究”系列成果,这些成果通过认真总结山东省“海上山东”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果、经验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紧紧抓住21世纪前20年战略机遇期,建立循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几个方面考虑,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措施。课题组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对山东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实施海洋强省战略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国家海洋局制定相关海洋政策时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孙洪、李永棋及栾维新则是结合国内外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我国今后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需要注意的是,孙洪、李永棋(2003)的《中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在充分分析我国海洋高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和运行机制,堪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奠基之作。刘洪滨、刘康(2009)的《青岛市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研究》以青岛市的海洋生物医药业和海洋装备业的基本信息为依托,进行青岛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研究,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除相应的著作外,更多的研究成果反映在诸多专家学者的文章中。韩立民(1997)在《建设海洋科技园加快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中阐述海洋科技园的功能和特点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指出建设海洋科技园是加快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孙吉亭(1999)的《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对策》针对目前我国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将海洋科技的进步视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动力,继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王继业、黄祖亮、杨俊杰(2001)在《海洋高新技术及产业的现状分析》一文中通过分析我国和山东省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山东省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倪国江、鲍洪彤(2001)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进行探讨,他们认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可以采用“合资”模式和“产业园”模式。郑贵斌(2002)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制约因素与对策选择》一文中以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为突破口,瞄准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在分析现有发展状况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从现实角度提出其发展趋势和对策,对促进山东省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韩立民、文艳(2004)的《努力构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和李芳芳、栾维新(2005)的《新知识经济时代下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指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海洋科技对于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强大支撑作用,以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积极推动海洋科技创新的角度提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策。于谨凯、李宝星(2007)在《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以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验为借鉴,结合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特点,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于谨凯、李宝星(2007)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分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特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及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影响因素。高艳波(2007)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问题探讨》一文中指出发展高新技术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这不仅是我国执行“863”高新技术研究的初衷,也是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国家整体技术水平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实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建议。陆铭(2008)在《国内外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分析及对上海的启示》一文中分析了国内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现状及发展特点,提出了对上海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六点启示。杨娜(2010)通过对国内高新技术和产业发展特点的分析,对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研究,重点阐释了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水利用业、海洋电力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白锟(2010)在《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在分析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探索我国海洋高新技术的出路。刘堃、韩立民(2012)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机制研究》一文中提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从几方面去测评,具体到从海洋资源布局合理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环境可持续性等。王新新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具备长期性、战略性、科技性、创新性、生态性、高效性等特征。刘洪昌、武博(2010)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原则及培育政策取向》一文中提出定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原则有战略、新兴、低碳、可持续几方面。朱坚真、孙鹏(2010)在《海洋产业演变路径特殊性问题探讨》一文中认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新方式创造出更新型的产业形态,促进产业转型、优化、提升。李晶、刘小锋(2012)在《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研究》一文中提出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路径应该依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配置等要素来制定。宁凌、张玲玲、杜军(2012)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基本准则体系研究》一文中提出选择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准则及生产要素、企业战略和竞争、相关支持性产业发展、预期需求四个子准则。
也有不少学者在其学位论文中对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吴庐山(2005)在其学位论文《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体系的构建与对策探讨》中指出,风险投资能够有效地解决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难题,并促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化及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构建海洋高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体系是我国海洋高技术产业化的现实选择。乔琳(2009)在其学位论文《面向国际的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以国际化视角探索我国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中远期发展战略,开创了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视角。包诠真(2009)在其学位论文《我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中指出,要从产业调整、建立创新体系、打造人才队伍三个角度提升竞争力。随着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已经有个别学者专门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孙加韬(2012)在《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探讨》一文中分析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水平落后、高端制造能力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和产业瓶颈等制约因素,建议我国在政策规划、科技攻关、体制机制、专业化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三、已有研究评析
由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在实践方面相对落后,国内学者的大部分研究分析主要是定性分析和理论分析,而缺少足够的数据和定量分析。盖美(2010)以辽宁省为例,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揭示了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黄瑞芬(2010)通过改进区位熵系数对环渤海的海洋产业集群进行测度,通过与长三角经济区的对比,认为环渤海经济区的海洋第一产业集聚过高、第二产业集聚优势不明显,而第三产业集群发展滞后。大部分的定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海洋产业结构变化及对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等方面,而涉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量研究基本上没有。
国内外这些研究成果对解决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也拓宽了本研究的思路。从国内研究来看,当前国内外对海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关于海洋产业含义及门类、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策略研究,文献大多都是从政府对策应用的定性研究,重点是根据海洋经济发展现状或趋势分析提出了比较有意义的对策建议。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产业演变、内生成长路径和模式比较少。
从上述研究来看,国内对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和产业化措施,通过制定发展战略来促进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对发展政策中的技术、融资、人才政策虽有涉及但不够系统和全面,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深入和完善。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学者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由于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刚刚提出不久,真正将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深层研究的还少之又少,尤其是对黄河三角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系统研究,在国内目前还处于空白,因而本书内容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