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源泉
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代相传,并在适应周围环境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得到再创造的文化遗产,具有为相关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这种文化遗产是鲜活的而不是静止的。它是传统在今天生活中的现实体现,并在传承中不断被赋予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形态是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载体是相关的工具、实物和文化空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实践中传承的,实践是能动而有创造性的。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要传承,传承是传统文化价值再生的源泉。
围绕传承工作,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了多项保护措施,如从2011年开始,朝阳区陆续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进社会单位等传承工作,并于2012年与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辅助中心合作建立了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传承基地,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紧紧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努力拓宽工作思路,通过“酥雨润花”“种子培育”“土壤涵养”三大工程,有效地实现了“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校外教育与社团教育”的结合,很好地增进了区域内青少年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节日是广大民众生活方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具有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特点,几乎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部分都会体现在节日当中。因此,围绕节日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另一手段。2015年2月,在区委宣传部、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共同推动下,北京宫廷补绣、毛猴、风筝、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比华利山市赛邦剧院举办的2015“欢乐春节·魅力北京”中国年庆祝活动。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场以精美的作品、精湛的工艺、奇巧的设计,非常有效地传播了北京地域民俗文化,从一个侧面将北京的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带给了美国社会。此次活动吸引了华人华侨、留学生、美国洛杉矶当地居民近2000人参与其中。春分时节,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手朝外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主办了第十届“春分朝阳”文化节,通过这一深入人心的品牌文化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朝阳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聚元号”弓箭传统射艺、点翠、京绣、毛猴、风筝、剪纸、结绳等3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展板、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体验及展示等内容设置,不仅深受中国百姓的喜爱,还吸引了很多外国友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向市民展示的同时,还可以促使民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交流学习,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更加深入人心。
此外,朝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使传承成为传统文化价值再生的源泉,传统文化只有实现价值再生,才能最终发挥传统文化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创意设计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灯彩的衍生品“兵马俑灯笼”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灯彩,又叫花灯,是我国各地普遍流行的装饰性的传统手工艺术品。北京灯彩历史悠久,制作精致,古雅明净,色泽沉着,灯饰大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北京灯彩形式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宫灯和纱灯,常见的传统灯彩品类介绍如下。
走马灯。一种供观赏的花灯。简易的走马灯以细秫秸作架,糊上彩纸,状如小龛。中有竖柱,柱底扎一钉尖,立于下横梁卡住的一小块玻璃上;柱上端张一纸伞,伞下用细铁丝系四戏剧人物。燃烛直嘘其伞,伞转则人物亦转。触动铁丝的机关,画面上人物的身、首、手、肢就会活动。从灯的正面可以观人,从背面白纸可以看剪影。走马灯有多角形、四方形、六面形、八楞形、十二面等;花样很多,有鱼龙变化、万马奔腾、狸猫扑鼠等。
宫灯。是最具北京特色的灯彩之一。顾名思义,“宫”,即指宫廷。昔时宫廷里选用的灯,人们称其为“宫灯”。宫灯长期为宫廷所用,除了实用功能外,还要配上精细复杂的装饰,以显示帝王之高贵和奢华。其造型程式化,多是八角形、六角形、四角形、圆形、椭圆形、银锭形、套环形、亭台形等。灯画内容有福字、寿字、双喜、万寿无疆、宝珠以及“吉祥如意”“龙凤呈祥”等灯。
红庆灯。是红色的纱灯,上部和下部都饰以金色的如意云纹图案,下端饰以金色的流苏,美观大方,是逢年过节或喜庆时布置环境所不可或缺的工艺品。它的规格可以根据建筑、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首都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八盏大红纱灯,每盏直径为7.6市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纱灯。彩色纱灯是将白纱染成黄、蓝、粉红、绿等色,再在纱灯上彩绘花鸟、山水,色彩鲜艳。
龙灯。《旧京风俗志》(稿本)载:“又有龙灯者,用纸粘香头联成两串,首尾用纸糊成龙头龙尾之形,以数人举之,远视则蜿蜒活动颇似龙形。”《清稗类钞》载:“十五日为灯节,夜悬各灯,或如鸟兽,或如花果,悉以白纱制之,上加彩绘。有一灯为龙形,约长十五尺,支以十竿,太监十九执之,又一监在前执一灯球,取龙珠之意。各处音乐齐奏,灯光月色,交相辉映,并放花炮。”《百戏竹枝词·龙灯斗》述:“以竹篾为之,外覆以纱,蜿蜒之势,亦复可观。屈曲随人匹练斜,春灯影里动金蛇。烛龙神物传山海,浪说红云露爪牙。”
气死风灯。由于风吹不灭,俗称“气死风灯”,简称“气风灯”。即如今节庆时大多喜欢悬挂的椭圆或圆形红灯,典型的节庆点缀物。有人为图吉利,称为“乞赐封灯”。昔时是用生长三年的竹子劈削成篾条,扎成椭圆形,大多裱上纱绢或用红色桐油纸糊成,半透明,上下饰以绿荷叶边,灯肚饰以鲜红或金色“鸿禧”字样。旧时,大宅门在节日期间将它挂在街门两旁,上书姓氏“堂号”,如“一善堂国王”“积善堂奎”等。
吉利灯。因蒺藜与吉利谐音,所以按照野生草本植物蒺藜苟子的形状,以红纸糊成多角形的灯,角与角之间作成绿地,镶一彩色玻璃泡,点起来五光十色。
小年灯。可用手提的灯,用细铁丝桅出诸如动物的相同规格的外轮廓形状,两个外轮廓之间用几根短直铁丝横向焊接上,裱糊绢后彩绘即成。
动物象形灯。最常见的是羊灯、狮灯、兔灯、叭狗灯、象灯,以竹皮儿、秫秸作骨架,上糊彩纸,下端均有四方底架,装上四个泥轮子,用细绳牵着可以行走,背上有洞,腹内燃烛,借烛力头部能上下颤动,故有“羊灯一点头”之俗谚。
走丝灯。走马灯的变种,灯作多角形,四面、六面、八面、十二面不等,每面画上各色戏出,如《打渔杀家》《三娘教子》及《八大锤》等武戏;或画面为成语故事,如“画龙点睛”“守株待兔”等;也有画俏皮话儿(歇后语)的,如“老虎拉碾子——不听这一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还有画时事新闻的,如“捉拿康小小儿”“麻姑子做寿”等。做工精巧,画工纤细。内张纸伞,下燃红烛,纸伞的杆上缚扎着许多马尾(野)儿,焰腾伞转,带动马尾儿,有条不紊地拨动每个画面上的铁丝机关,画面上的人物便随之舞起来,极为有趣。
油纸肖形灯。以竹皮儿扎架,糊以彩色油纸,巧做各式带有吉祥含义的象形灯。如龙睛鱼灯、绿蝈蝈灯、喜鹊登梅灯、状元骑马灯、带蔓儿的西瓜灯、带花的桃子灯、带叶的石榴灯等。内明以烛,可悬可提。
春灯。仅供观赏,不能燃烛的灯品,实际上仅是一种民间手工艺品。灯分大、中、小三种,外壳以薄柳木煨成扁圆形;状如一层笼屉;其正面贴以厚纸,上绘戏曲故事。如《赵子龙大战长坂坡》《白娘子水漫金山寺》之类,其画风格与杨柳青年画相似。背面糊高丽纸,内贮细沙,有弦有斗,并有个粗铁铃铛。略能动,细沙流下铃铛响,人物便头摆臂摇,挥动兵器,仿佛厮杀状,妙趣横生。
花果灯有带花灯、栀子灯、牡丹灯、葡萄灯、西瓜灯、柿子灯、蟠桃灯等。
百族灯有梅鹿灯、仙鹤灯、飞龙灯、彩凤灯、金鱼灯、鲤鱼灯、青蛙灯等。
现在,北京纱灯的主要品种有红庆灯、彩纱灯、道具灯、民用灯等,其中,红庆灯和彩纱灯是逢年过节或喜庆布置环境不可或缺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