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军事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长平之战

国末年,秦国的势力越来越强大,渐渐显示出了咄咄逼人的态势。

在一次战争中,秦国率军进攻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一带),韩王准备把上党郡献给赵国,其用意是要转移秦军锋芒,促成赵、韩联合抵御秦国。上党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秦军向东拓展的战略要地。因此,当秦王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勃然大怒,立即派军攻打上党。几次交锋后,赵国军队都被打败了,只好退守到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长平的守将是廉颇,此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他明白秦国远道来攻,速战对他们最为有利,于是,他下令士兵修筑堡垒,深挖壕沟,坚守阵地,打算和秦军长期对峙。秦军的几次挑衅,廉颇均不予理睬。至此,战争进入了胶着状态。双方就这样在长平对峙了三年。

面对如此庞大的军事开支,赵国渐渐感觉吃不消了,国君赵孝成王心里十分着急。“传我命令,让廉颇别再坚守了。出击!出击啊!”他多次派人催促廉颇出战。但廉颇依然坚持自己的策略,绝不和秦军硬碰硬。

秦国也知道,如果想打败赵国,必须先想办法解除廉颇的兵权。于是,秦王派人到赵国用计挑拨赵王与廉颇的关系。

不久之后,赵王就听到大臣议论纷纷:“廉颇岁数已经大了,根本不敢和秦军交锋,他一味固守,是想等待时机投降秦国啊,秦军最害怕的将领是赵括,根本不是廉颇。”这个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他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酷爱兵法,谈起行军作战来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都不是对手。赵孝成王此时决定用赵括来替换廉颇到长平指挥作战。

这件事传到了赵括母亲的耳朵里,她坚决不同意。

“让您儿子做统帅,您还有什么不满意么?”赵王问道。

赵母回答:“赵括和他的父亲差远了,他没有带兵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这样兵士是不会服气的。”

“我想您一定是心疼儿子,不忍他去前线受苦吧。”赵王摇摇头说。

见赵王主意已定,赵母只得请求如果赵括失败了,不要牵连到自己。赵王同意了。

赵括上任后,完全推翻了廉颇的统军方式,他还把一些将领也撤换了,这样一来,赵军上下离心离德,斗志消沉。接着,赵括便积极筹划进攻策略,企图一举夺回上党。秦国听说赵国改任赵括为将,立刻增调军队,并让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为了避免引起赵军的注意,秦王下令:“有敢泄露武安君为统帅的一律处斩!”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急于求成的弱点,白起制定了诱敌深入的战术。

不久,赵括果然率赵军向秦军主动出击。两军一交锋,秦军的诱敌部队即佯败后撤。鲁莽的赵括不问虚实,立即追击。这样,赵军就逐渐陷入了秦军的包围圈,并遭到了秦军主力的凶狠攻击。赵括这时想要退兵,但为时已晚,预先埋伏的秦国奇兵迅速出击,及时穿插到赵军的身后,截断了其归路。另外的一支秦军迅速切断了赵军的所有粮道。与此同时,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进攻被围困的赵军。赵军情况十分危急,被迫筑起壁垒,坚守待援。秦王听到这一消息,知道战争成败在此一举,于是派秦军全力增援长平战场。这支部队彻底断绝了赵军的生路。

位于山西高平的长平之战尸骨坑。此尸骨坑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原始、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尸骨坑遗址。它的发掘有力地印证了长平之战秦军野蛮屠杀赵国战俘这一历史事实。

此时,赵军断粮已达46天,军中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死亡的阴影笼罩着每个赵军士兵。在这个时候,赵括只好舍命一搏。他用精锐士兵组织起四支突围队,轮番攻击秦军阵地,希望能打开一条血路。但秦军早已把赵军阵地围得如同铁桶一般。绝望之中,赵括亲率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遭惨败,秦军士兵万箭齐发,眨眼间就把赵括射死了。失去主将的赵军无心恋战,四十余万士兵,纷纷扔掉兵器,向秦军投降。面对投降的赵国士兵,秦国大将白起一时无从安置,又怕他们继续抵抗,于是下令将他们全部活埋,只放走240人回赵国报信。

这次战争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而秦国则凭借这场血战,打下了日后统一中国的坚实基础。

【博闻馆】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是分化瓦解敌方联盟,各个击破,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而先攻打邻国的战略性谋略。这条计策,是由我国古代著名战略家范睢总结出来的。秦国一直坚持采取这一策略,连续不断地攻打距离自己比较近的韩国和魏国,步步蚕食。而对于离自己较远的齐国和楚国,则采取和平外交的手段。在韩国和魏国都被削弱之后,秦国势力已经足够强大,便一举消灭了六国。可以说,秦国得以一统天下,便是在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下一步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