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规模扩张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一汽集团基本上还是一个单一的工厂。在1986年之后,随着整体发展规模的扩张和国内许多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需要,一汽集团开始向外扩展,扩大产能规模、扩充产品线、引入关键要素资源,靠近消费市场,提升综合竞争力。
一、自主扩建
作为国有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没有自主的投资权。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才开始逐步拥有包括项目投资在内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并最终转变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一汽集团作为国家主要的汽车生产企业,它的生产规模直接取决于国家的需要。一汽集团根据国家政策及需要,在其原有和下属企业的生产基地基础上改建、扩建,扩大生产规模和能力。原先的建设重点是载货车,现在建设重点则是轿车。主要项目是第二厂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现“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基地。一汽集团,不仅在本部扩建生产规模,同时其合资企业也在国内增加生产布点,包括一汽—大众汽车公司、天津丰田汽车公司、长春一汽丰越汽车公司等。
二、并购重组
一汽集团作为中央国有大企业,最早的汽车企业,它在业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拥有很多的政府政策支持与资源优势。汽车产业是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许多地方政府愿意将其所拥有的国有企业与一汽集团进行合作。同时当时的国家政策也支持横向经济联合。相对来说,并购能够以低成本迅速增加生产能力。并购成为一汽集团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方式。但是行政性的重组难以实现深度联合,更谈不上整合,其结果是有集团之名,无集团之实。
(一)商用车
1.并购重组目标
对于商用车业务,一汽集团进行并购重组的目标主要在于调整产品结构、盘活社会存量资产、实现上下游产品一体化、扩大市场份额和进入新的市场等。
自建厂以来,一汽集团一直靠“老解放”过日子。改革开放之后,结合“六五”(1981—1985年)换型改造,推出CA141新车型,同时派生出几十种变型产品。一汽集团通过重组,利用已有的国内生产资源,发展轻型和中型载货车及改装车和专用车,进行系列化发展。
“七五”(1986—1990年)期间,一汽集团输出技术、管理,通过资产划拨、合资、买断等方式,重组多个地方的轻型载货车企业,并进行内部的资产优化和专业分工,盘活社会存量资产,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规模经济。
对于中型载货车,一汽集团为了掌控发动机技术,先后兼并了大连柴油机厂和无锡柴油机厂两个专业发动机厂。根据它们的实际情况,从生产到质量、从技术到管理进行全方位支持和投资,提高它们的生产效能。同时,为适应中型载货车的平头化趋势,兼并拥有从日本引进平头驾驶室生产技术的青岛汽车厂。 通过这些重组,使产品生产的上下游一体化,实现载货车的柴油化和平头化。
中国幅员辽阔,产品从产地进入全国市场在运输上困难很大,成本也很高,最好的办法是产地销。一汽集团通过全国主要市场的重组布点,利用这些工厂的区位优势与生产能力,迅速占领市场,扩大市场份额,进入新的市场。
2.并购重组模式
一汽集团并购模式主要包括有偿兼并、无偿转让、资产行政划拨、股权重组、新设合并、新设成立、租借生产设施合作等。
专栏1-1
公司的并购重组模式
1.“有偿兼并”:吉林模式
1986年,按照国家“七五”计划,一汽集团与吉林市、长春市、哈尔滨市三个城市的五个工厂共同建设6万辆轻型载货车生产基地。其中,哈尔滨工厂原隶属中央,通过财政划转可以顺利操作,而吉林市、长春市两地的四个工厂由于隶属地方,在直接的资产联合方面有困难。
一汽集团先后通过“松散联合”、“紧密联合”、“投资分利”方式进行管理,但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在1991年7月以“承担债务、分期补偿”方式收购吉林轻型车厂的全部产权,这被称为“吉林模式”。而后以同样的方式收购了其他联营企业,在财务、组织管理、技术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
2.无偿转让
1993年以后,国家实行税利分流政策,企业兼并一般采用无偿转让方式,由此进入一汽集团的主要单位有四平专用车厂(1993年2月)、四川专用车厂(1993年7月)、无锡柴油机厂(1993年10月)、柳州特种车厂(1994年4月)、成都汽车厂(1994年7月)、青岛汽车厂(1994年9月)、大连柴油机厂(1996年1月)、辽阳弹簧厂(1998年1月)、海南汽车厂(1998年1月)等。同时,以无偿转让部分资产和合资经营方式控股山东汽车改装厂(1994年11月)、凌源汽车公司(1994年5月)、延边汽车厂(1993年8月)、扬子汽车厂(1993年3月)、九台铸造厂(1993年12月)、顺德汽车厂(1992年8月)、云南蓝箭汽车厂(1997年3月)、成都一汽公司(2002年10月)及一汽深圳汽车公司等。
还有一批以行政划拨资产方式组建的合资企业,主要包括一汽东光离合器厂(参股28%)、一汽淮阴汽车改装厂(参股25.5%)、一汽贵阳汽车配件厂(参股25%)、一汽辽源汽车电器厂(参股13%)、鞍山汽车配件厂(参股6%)、重庆汽车配件厂(参股5%)、一汽集团青海汽车厂(参股18%)、一汽集团新疆汽车公司(18%)、南方散热器公司(参股35%)、宝钢联合公司(参股3.77%)等。同时,一汽集团先后退出或减少一些企业。
3.资产行政划拨
资产行政划拨是一汽集团在并购中用得最多的方式,尤其是对于中央企业。1980年5月20日,长春汽车研究所与一汽设计处合并,成立“第一汽车制造厂汽车研究所(设计处)”,对外对内分别以“汽车研究所”和“设计处”的名义行使职权。
1986年12月,无锡汽车制造厂与哈尔滨汽车齿轮厂划归解放汽车联营公司。1987年3月13日,机械工业第九设计院划归一汽集团。这些单位原来都属于机械工业部。1993年9月,原属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哈尔滨星光机器厂并入一汽集团,并改名为“哈尔滨轻型车厂”。1995年1月,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划归一汽集团。这些单位或企业的资产都通过财政部直接划拨。1998年2月,一汽集团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重组成立“一汽海南汽车公司”。
4.股权重组
1995年2月8日,一汽集团以每股1.15元的价格(协议转让股价)收购沈阳金杯汽车股份公司的中方股东——沈阳市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国有法人股)所持有的大部分股份,获得51%股权。它意在阻止华晨汽车公司通过金杯汽车公司进入轻型客车市场,从而威胁其市场地位。重组后,公司更名为“一汽金杯汽车公司”。2001年4月,金杯汽车公司脱离一汽集团的发展架构,构造自己独立的产品体系。
2002年6月,一汽集团与天汽集团达成重组协议。通过股权转让,一汽集团获得天汽集团旗下的主要整车企业的控股权。
5.新设合并
1993年6月8日,一汽集团下属零部件厂和一汽劳动服务公司及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长春汽车研究所中实改装车厂共同改组成立“长春一汽四环汽车股份公司”(简称“一汽四环”)。1996年8月2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一汽四环公司主营汽车装配及零部件业。它是一汽集团零部件产业平台上的支柱型企业,并承担集团所产汽车的售后维修服务和为厂区职工生活服务的业务。
6.新设成立
2005年6月,一汽集团与瑞安云顶汽车部件公司成立“一汽瑞安专用汽车公司”,其中一汽集团占股20%,以汽车生产技术、工艺装备、品牌等入股。首期总投资6亿元,年产量规划1万辆,二期规划产量10万辆。
2005年8月,一汽集团与呼和浩特市政府及内蒙古亿阳汽车销售公司合作建设“解放”牌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30亿元,规划产能6万辆。
2006年1月,一汽集团与四川省成都安达特种车辆公司成立“一汽(成都)客车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生产中高档公路和城市公交客车。
2010年12月21日,成都市政府、成都市新都区政府、一汽集团和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四方签署“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成都)10万辆商用车项目”。在成都原有工厂(成都分公司)的基础上,新增投资约10亿元,新增10万辆商用车生产项目,包括4万辆轻型载货车和6万辆中重型载货车。2011年11月30日,成都分厂搬迁改造项目奠基。2012年2月,项目开工建设。
7.租借生产设施合作
2005年9月29日,一汽红塔汽车公司与广州东方宝龙汽车工业股份公司(简称“东方宝龙”,600988.SH)下属广州宝龙集团轻型汽车制造公司(简称“宝龙轻汽”)就全面合作达成一致意见。合作协议规定合作期限为三年,经双方同意可延长合作期。宝龙轻汽公司提供生产设施及技术支持,一汽红塔汽车公司提供流动资金,组织生产。双方原本希望在此基础上可寻求资产重组合作可能性。但是由于宝龙轻汽公司未能按规定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及供应商货款,致使资产被广州中级人民法院、增城人民法院查封,资金链中断。一汽红塔汽车公司于2008年2月(提前6个月)终止《租赁合作协议》。
(二)乘用车
在乘用车领域,一汽集团并购的企业是海南马自达汽车公司和天津夏利汽车公司。
1.海南马自达汽车公司
海南马自达汽车公司(简称“海马汽车”)的前身是海南汽车制造厂。它是以1988年购进的福特汽车公司菲律宾冲压厂和装配厂的全套设备为基础,引进美国、英国和日本的自动焊接及涂装等工艺生产线建设的汽车企业,年设计生产能力5万辆。
1992年1月,海南汽车制造厂与马自达汽车公司及伊藤忠商社共同出资组建海南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中日双方占股份分别为75%和25%。合资公司引进“马自达323”轿车、旅行车、面包车和MPV系列车型。海马汽车公司利用海南进口零部件,组装整车。由于中央限制地方办汽车生产企业,没有进入国家汽车产业目录,所以只能私装汽车岛内销售,不能出省。虽然有些盈利,但没有前途。
1998年2月,一汽集团以国有资产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资产重组成立“一汽海南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加入一汽集团,海马汽车公司不仅可以获取资金、人才、设备、品牌、信誉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还可以间接获取轿车生产的许可证。
2004年7月,一汽集团重组成立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海马”),其中,海南省政府持有2%,一汽集团与海南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各持有49%。一汽海马汽车公司成立后,纳入一汽集团的发展规划之中。由此,一汽集团将其制造基地拓展到华南这块国内最大的轿车市场。但是实际上,一汽海马汽车公司基本上还是独立运行,并不受控于一汽集团,并且与一汽集团渐行渐远。至2008年,一汽集团失去对公司的控股权。
2.天津一汽公司
2002年6月14日,一汽集团与天汽集团签署联合重组协议。一汽集团与天汽集团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重组。一汽集团受让天汽集团所持有的天津夏利汽车股份公司(简称“天津夏利”,000927.SZ)84.97%股权中的60%,即天津夏利汽车公司总股本的50.98%的股份。与此同时,天汽集团还将其下属的天津华利汽车公司所拥有的75%的股权转让给一汽集团。这两家公司同步更名为“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津一汽”)和“一汽华利(天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天一”合作成为当时中国汽车业内的最大规模的重组行为。
一汽集团重组天汽集团之后,在轿车领域就增加了“夏利”和“华利”两个低端车平台,从而形成了从高端的“奥迪”,到中档的“红旗”、“宝来”、“捷达”,到低档的“夏利”和“华利”品牌体系。天津一汽公司成为一汽集团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生产基地。它先后推出“威姿”(2002年)、“夏利”A系列轿车(2003年)、“威乐”(2004年)、“夏利 N3”(2004年)、“威志”(2006年)、“夏利N5”(2009年)、“威志V2”(2010年)、“夏利N7”(SUV)。
2004年8月8日,第100万辆“夏利”轿车下线,成为中国第一个产销超过100万辆的单一轿车品牌。2005年,“夏利”单一品牌占据6.7%的市场份额。2007年,天津一汽公司销量超过18万辆,累计销量突破150万辆,同时启动40万台发动机新基地项目。2008年,因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年销量下降,为17.6万辆。2009年11月17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同时宣布换代车型“夏利 N5”上市。天津一汽公司首次挂上一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商标——“鹰标”。
2010年12月,天津一汽夏利汽车研究院在天津开发区动工建设。研究院建成后,将形成每年开发两款全新整车、全新发动机和变速器的能力,成为具备整车及关键零部件设计、试制手段的经济型轿车研发基地。
天津一汽公司旗下的天津一汽华利汽车公司定位于微型乘用车生产基地,主要产品包括紧凑型SUV“达路·特锐”(2003年)和家庭休闲多功能轿车多功能轿车“一汽佳星·幸福使者”两大品牌。但是,公司的销量非常低。其中的“特锐”在2004年达到其最高销量4209辆之后,销量一路下滑,于是在2006年停产;“幸福使者”在2008年的销量只有970辆。自被天津一汽收购后,公司并没有改变其状态,2011年亏损1亿多元。当年,1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建成投产。
在一汽集团“十一五”的100万辆自主品牌规划中,天津一汽公司承担40万辆经济型车重任。但是,2006年以后,“夏利”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急剧衰退。“夏利”的销量已经从2005年的单一品牌销量冠军滑落到在2008年的第9位。其主要原因在于后继新产品没有实质性的进步,而且品牌形象不断受挫。同时,公司的产品定位,无论维持现状还是向上发展,都遭遇明显障碍。在2010年9月18日的成都国际汽车展上,经济型轿车“威志V2”上市。这是中国一汽品牌战略发布以来推出的第一款经济型轿车。“威志 V2”锁定的目标是一线市场,试图摆脱此前“夏利”和“威志”品牌主攻在二、三线市场的局面。
2009年,天津一汽公司销量为21.2万辆。2010年,销量为25万辆。2011年,销量为25.4万辆,低于当年轿车市场6.6%和乘用车市场4.2%的平均增长率。其中的主导车型“夏利N5”和“威志V2”销量突破11万辆,同比增长26%。
“十二五”期间,天津一汽公司将积极拓宽产品系列,形成包括从 A000、A00、A0到 A全系列产品,以及CUV、SUV、Cross等新的车型,同时兼顾国内外市场需求,实现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十二五”战略目标——到2015年实现产销60万辆。
专栏1-2
天汽集团的前世今生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天汽集团”)的前身是天津汽车工业公司(简称“天汽”),它于1982年3月由天津市第一机械局所属的内燃机公司、汽车公司等企业合并设立。1984年4月,天汽公司从机械管理局独立出来成为天津市政府直属企业。1993年4月,天汽公司更名为“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1995年11月,天津汽车工业总公司改组为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授权经营其所属企业单位的全部国有资产,并被列为全国100户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和120家企业集团之一。
1973—1979年,天汽公司生产了63辆740型仿“丰田”轿车。1978年,公司开始改变产品方向,参照“北京130”图纸,生产轻型载货车,并根据国内大城市对单排轻型载货车限制的情况,率先在国内开发出双排座轻型载货车。当时,天汽公司与北京第二汽车制造厂、南京汽车制造厂和沈阳金杯汽车制造厂被称为轻型载货车领域的“四大天王”。
20世纪80年代初期,天汽公司根据当时的市场行情,决定向微型车方向发展。1983年,公司被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联合定点为全国微型汽车大批量生产基地。1984年,公司与日本大发公司签订微型汽车许可证合同,引进大发 S70系列微型汽车设计和制造技术,被列入国家经贸委机械电子工业550项技术改造项目。同年3月3日,签署技术转让合同。1985年6月,公司以CKD方式组装“天津大发”微型车。公司利用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1988年形成年产2万辆微型汽车、发动机3万台能力,成为我国微型汽车业的领头羊。
1995年3月,天汽公司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旗下的金狮速奔产业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天津华利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华利”)。合资后,天津华利公司曾先后试制并生产了“华利TJ6320G2”高顶车、“华利TJ1013F”小卡车和“华利TJ6330”新款车等。
“天津大发”微型车在初期热销多年,后来因其自身的功能缺陷及市场供给选择的增多,逐渐淘汰并远离人们的视野。2001年,天津华利公司参照日本微型多功能车的最新技术,设计了佳星——“幸福使者”多功能用车。2002年6月,天汽集团与一汽集团重组后,公司更名为“一汽华利(天津)汽车有限公司”。2006年10月,马来西亚金狮速奔产业有限公司将其所持有的公司25%股权全部转让给一汽集团,成为一汽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1984年7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北戴河会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需要考虑国内的汽车市场需求,要大力发展质量好、成本低的中档以下经济型用车。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决定加快发展轿车工业,明确包括天汽公司在内的“三大三小”的轿车生产布局。
1986年3月18日,天汽公司与大发公司签订技术许可合同,采用 CKD方式生产“夏利”轿车,同时引进“夏利”轿车和 CB型三缸发动机产品软件技术和部分工艺设备。1986年9月30日,第一辆两厢“夏利”轿车下线,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受益”的奇迹。1990年10月14日,第一辆三厢“夏利”轿车下线。
天汽公司在引进“夏利”轿车以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在不断的改进和提高过程中,最终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公司从中国国情出发,开发和生产让百姓买得起、用得好、品质和安全有保障、维修和保养方便快捷、“省钱、省心、省时”的经济型轿车(“国民车”)。在初期,“夏利”轿车着眼于出租车和私家车市场,填补了我国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空白,成为最早进入家庭的主力车型之一。
1988年1月1日,天汽公司专门成立天津市微型汽车厂。同年,天汽公司开展“夏利”轿车起步工程。1989年8月竣工投产,形成1万辆生产能力。1990年,开展技术改造工程,继续通过填平补齐方式对微型汽车厂、内燃机厂、汽车齿轮厂等工厂进行技术改造。1992年形成年产3万辆生产能力。1993年,产量达到5万辆。1994年规划建设年产15万辆轿车和15万台发动机的项目。它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工程。1996年,项目建成投产。当年,天津夏利实施“338战略”迅速扩大国内市场。1997年,实施“Z913”工程换装1.3L发动机,并加长“夏利”的车身,扩大空间,美化外形。1999年,“夏利”搭载丰田8A发动机,大幅度提升了汽车的动力性能和环保标准。
1997年8月,天汽集团独家发起,在对其下属的天津市微型汽车厂、天津市内燃机厂、天津市汽车研究所进行整体改制的基础上,成立“天津汽车夏利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7月27日,“天津汽车”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12月14日,与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开发的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夏利2000”轿车下线。加入 WTO之后,为应对市场竞争,2002年1月12日,“夏利”轿车大幅度降价引发国内轿车价格大战。6月10日,“夏利”轿车出口美国,首开中国轿车出口先河。
2000年6月,天津夏利汽车公司与丰田汽车公司合资成立“天津丰田汽车公司”。当年7月,公司第一工厂奠基建设。2002年10月,第一款车型“威驰”轿车下线。目前公司已经建有三家生产工厂。
2000年前后,由于市场竞争的激化、轿车市场结构的转型、公司产品的老化,天津夏利汽车公司陷入发展低谷。2001—2002年,公司亏损7.9亿元。
2002年6月14日,天汽集团与一汽集团签署重组协议。通过股权转让,一汽集团获得天汽集团旗下的天津夏利汽车公司、天津华利汽车公司。目前,天汽集团旗下的整车企业主要是天津天汽集团美亚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运动型商务车、多功能商务车、轻型商务车和轻型货车四大系列产品。
3.一汽丰田汽车公司
一汽集团通过重组天汽集团,控股天津夏利汽车公司,从而成为天津丰田公司的中方大股东。2003年9月,天津丰田汽车公司改称“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天津一汽丰田”),并同步增加注册资本。重组后的天津一汽丰田公司中,一汽集团持股20%、天津一汽公司持股30%、丰田汽车公司持股40%、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
天津一汽丰田公司拥有三个生产工厂,包括天津杨柳青的第一工厂、2005年3月21日投产的第二工厂、2007年5月28日投产的第三工厂。公司的主导产品是“威驰”(2002年)、“花冠”(2004年)、“皇冠”(2005年)、“锐志”(2005年)、“卡罗拉”(2007年)、“新威驰”(2008)、RAV4(2009年)。
2006年,天津一汽丰田汽车公司发布“诚信服务”的服务品牌,体现其“专业对车,诚意待人”的服务理念。为使客户体验“从满意到感动”的优质服务,提高对售后服务的满意度,公司还在全国经销店范围内开展了“CS改善马拉松/超级SA全国总动员”活动。
2008年8月1日,一汽丰田技术研发中心成立。2009年6月18日,研发中心大楼动工建设。它主要从事现生产车型技术配合、换型车辆开发、零部件国产化推进、新能源研讨、车辆试验认证等方面工作。为将更适应中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推向市场,推动自主品牌研发水平的进步,一汽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在2012年11月28日合资组建一汽丰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新公司建成后,初步形成产品设计开发、普通汽车试验、新能源汽车试验的能力。
2013年3月12日,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发布其合资自主品牌“朗世”。作为“朗世”品牌的首款EV纯电动车基于“丰田·花冠EX”车型平台打造。
4.四川一汽丰田汽车公司
2002年8月29日,一汽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丰田汽车公司与四川旅行车厂的合资企业四川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进入一汽集团。它转为成都一汽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成都一汽”)与丰田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并于2005年7月更名为“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简称“四川一汽丰田”)。四川一汽丰田公司主要面向中国西部,主打轻型客车和越野车。2008年7月5日,新工厂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36亿元,规划产能3万辆, 2010年5月竣工投产。在原有“柯斯达”的基础上,在2003年引入丰田汽车公司的SUV“普拉多”(2003年)。当年销量333辆,2011年销量2.2万辆,占细分市场1.4%。
2002年8月,一汽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后成立“LC100项目组”。2003年2月21日,一汽集团正式命名LC100项目组为“长春一汽丰越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长春丰越”)。2003年7月15日,一汽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签署《SUV项目合资意向书》。同日,合资公司成立,生产中高档 SUV,先期引进车型“陆地巡洋舰100”系列4500MT、4500AT、4700AT三种车型。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初期年生产能力1万辆。2003年,“陆地巡洋舰”销量为649辆,2011年的销量为7253辆。
2004年9月,一汽集团与丰田汽车公司就生产“普锐斯”达成生产合作意向。2005年8月,签署《Prius(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技术许可合同》。同年12月15日,“普锐斯”混合动力汽车在一汽丰越汽车公司下线,并于2006年1月15日上市销售。但是,售价高企的“普锐斯”让消费者望而却步。2010年停产。2009年4月22日,“新普锐斯”换型。2011年12月19日,“新普锐斯”下线。2012年2月22日上市。为避免上一代“普锐斯”国产后因成本居高不下而在市场上“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丰田汽车公司将最大限度地推进非核心部件的国产化。
2005年7月,四川一汽丰田公司通过资产并购方式,将同样生产 SUV车型的长春丰越汽车公司纳入麾下,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作为四川一汽丰田汽车公司除成都以外的第二个生产基地,改称“四川一汽丰田汽车公司长春丰越公司”。2008年10月,长春丰越汽车公司扩建新工厂。新工厂总投资38亿元,初期规划产能10万辆,规划总产能为20万辆。2012年5月14日,新工厂投入使用,“卡罗拉”同时下线,初期产能10万辆。
一汽集团和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的产品都归由它们于2003年9月合资成立的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2003年,销量为4.9万辆。2010年11月,一汽丰田累计销售200万辆汽车。2011年销量为52.8万辆,其中基本型乘用车39.9万辆,占细分市场3.9%。
三、零部件
一汽集团通过重组国内关键零部件企业,与关键原材料供应商结盟,获得相关的配套支持。同时,通过其旗下的专业零部件公司一汽四环公司和富奥汽车零部件公司进行内外合资合作,完善产品供应链。
一汽集团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兼并无锡柴油机厂和大连柴油机厂获得对于载货车发展非常关键的柴油发动机资源。同时,这两个企业在被一汽集团重组之后,市场竞争力也得到迅速提高。
大连柴油机厂的产品结构已经由原来的单一生产配套中型载货车柴油发动机模式逐步发展为轻、中、重三大格局,主导产品有 CA498、6110、6113、6118四大系列,功率覆盖85~340马力,可以满足载货汽车、客车、工程机械等各种动力需求。2004年8月19日,公司CA4D32-12柴油机通过鉴定,它是符合欧Ⅱ排放标准的国内一流轻型车用柴油发动机产品平台。2004年9月22日,CA6DF2L系列重型柴油机通过鉴定。2004年12月2日,公司CA4DC2电控共轨欧Ⅲ柴油机点火成功,它实现了 CA4D32柴油机的技术升级。2005年7月15日,公司自主研制的CA4DS2-18型柴油机通过了投产鉴定,达到欧Ⅱ标准,具备了达到欧Ⅲ标准的潜力,动力输出可达160~180马力。2009年7月15日,达到国Ⅳ排放标准的新一代轻型柴油机CA4DD成功点火,9月15日,整机试制装配顺利完成。2011年6月,公司首台CA4DH1-16E4R柴油机在产品试验室点火成功。
无锡柴油机厂依托一汽技术中心优势,形成了开放合作的自主研发模式,建成了产品开发流程和标准体系、产品开发过程管理体系等自主研发“五大体系”,搭建了节能环保技术、电子智能技术等自主研发“五大技术平台”,是柴油机行业唯一同时掌握 VCU、GPS、EGR、发动机制动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以及我国第一家研制成功四气门柴油机、第一家研制成功电控共轨柴油机、第一家研制成功两级增压柴油机并成功推广的企业。工厂的主导产品有7大系列,排量跨越2~13.0L,功率覆盖40~500马力。工厂拥有两大发动机基地、发动机再制造基地和改装车研制基地四大厂区,具备60万台柴油机和1.5万辆改装车的生产能力。
2003年12月20日,无锡柴油机厂开发出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先进的4气门“奥威”国Ⅲ排放标准,并具有国Ⅳ潜力的电控共轨大功率柴油发动机——CA6DL1-32E3。2003年12月正式投产,2005年批量生产。此后,无锡柴油机厂又成功开发9.0L、11.0L“奥威”发动机。2004年7月15日,第一台13.0L“奥霸”CA6DN1-42柴油机点火成功,2006年12月24日正式投产。2008年7月15日,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CA6DM(11.0L)大马力重型车用柴油机点火成功。2010年9月12日,无锡柴油机厂联合一汽技术中心设计的 CA6DN1-50E5发动机完成试制装车。2010年9月26日,联合一汽技术中心开发的国内功率最大的天然气发动机 CA6SN1-42E4N2成功点火。
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是唯一的机械工业部的油泵油嘴专业研究所。1995年1月加入一汽集团,同时保留“机械工业部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的名称及其为行业服务的职能。由此,它从原先狭窄的专业领域向一个综合的发动机研究所发展,在国内第一个开发出达到欧Ⅰ和欧Ⅱ排放标准的方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从机械式喷油系统涉足电控喷射的共轨系统,自主开发出其关键零部件——ECU,并在2000年装车成功。2005年,成功开发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高压共轨系统,并在9月装车成功,突破以德国博世公司为主导的跨国公司技术垄断。2010年,自主研发的高压直喷泵系列化开发成果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
一汽集团通过行政划拨,获取一些地方零部件企业的股权,主要包括辽阳弹簧厂。以行政划拨资产方式组建的合资零部件企业,主要包括一汽东光离合器厂、一汽贵阳汽车配件厂、一汽辽源汽车电器厂、鞍山汽车配件厂、重庆汽车配件厂、南方散热器厂、宝钢联合公司等。
2003年6月,一汽集团与宝钢集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在钢材供应、技术开发、加工配送、物流管理、汽车贸易等方面进一步合作,进行更多的汽车用钢实验攻关项目。同时,一汽集团、宝钢与日本住友签约共同投资建立一汽宝友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新建横切生产线、落料生产线和激光拼焊生产线。2011年8月10日,一汽吉林汽车公司与上海宝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签约,双方将合资建立一汽吉林宝钢汽车钢材部件有限公司。
四、规模扩张对企业能力的影响
一汽集团原本就是一个大企业,但是只是一个单一功能甚至厂区的工厂。随着业务发展的需要,它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利用其优势市场地位和中央国有企业的性质,以比较低的成本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扩张,大幅度地扩展了一汽集团产品品种、系列、生产基地,迅速地提高了生产能力,扩大了市场份额,已经发展成为全系列、全国布局的大企业。同时,补充了它发展所急需的关键资源,包括技术能力和关键零部件,打通了产业价值链。
在企业重组过程中,政府的行政行为和贪大心理的作用与影响,导致了一汽集团一些不太成功的并购,没能达成“1+1>2”的整合效应,反而背上了较大的负担。而且由于本身的技术能力有限,在乘用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领域,并没有形成较强的控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