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告美联储:金融反垄断的崛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肆

史际春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小李要出书了”,这对我来说,既出乎预料,也在意料之中。因为李震就职于金融实际部门,忙于事务性工作,也没有很高的学历学位,能够写出书来实属不易。然而,他又是一位富有事业心、责任感,勤于思考,笔耕不辍的年轻人,多年的积累成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我与小李邂逅于2008年,昆明。这一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年,各界各地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反思30年的得失。时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北京市经济法学会和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在昆明举办第三届“中国经济法治论坛”,主题即为“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经济法”。在会议收到的一百多篇论文中,有一篇是小李提交的《金融监管变迁下的中国反垄断三十年法制沿革》。当时,我国《反垄断法》尚未施行,金融反垄断远未提上议事日程,他就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垄断和金融监管的进程,并对金融反垄断进行探讨,这样具有创新性的文章并不多见,因此会议安排小李作主题发言。在发言中,他讨论了国内外金融反垄断规制的动向,并进行反思,认为从经济法治的视角,次贷危机的形成与金融垄断密切相关:一是金融业的掠夺性定价;二是在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机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而不受有效制约。在国内,油价、股价等的波动也与国际金融垄断相关。虽然他的论文和发言并非见长于理论,但作为实务部门的一位青年,能够贡献这样的成果,确实值得肯定。之后,小李就一直与我保持联系,不时将其有关金融反垄断的心得与我分享,我乐意且享受与他的交往。

小李还极富正义感。他忍受不了美联储滥发货币,“量化宽松”,利用铸币税掠夺他国尤其是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竟对其提起诉讼,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他还向我国反垄断监管当局实名举报12个国际大金融机构操纵国际利率,改变了主要发达国家监管机构纷纷对此进行调查、处罚,中国政府和民间却处于失声的状况。无论结果如何,其效果彰显;也无论理论和法律上的解释如何,他的理论联系实际、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令人钦佩。

他在书中,提出了自己的诸多建言。归结起来,就是把金融改革和发展聚焦于反垄断。在他眼中,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宏观审慎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都与反垄断有关,前者意在缓解金融产业结构高度集中的困境,后者通过规范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防止其滥用优势,从而使金融消费者获得其应有的福利。尽管这是一个宏大且复杂的课题,需要长期持续地跟进研究,但小李与时俱进的思考,可给人以启迪。

藉本书的出版,小李将他的金融反垄断心路历程和身体力行记录下来,留作各位读者参考,是十分有意义的。

2014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