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成长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战略产业

汽车本身是一个结构非常繁杂的大宗耐用消费品。汽车工业不仅投资量大、规模经济要求高,与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联系密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中间投入和价值量转移的比重大。所以说,汽车工业的发展既依赖于相关部门,同时也对整个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联动效应。换句话说,汽车产业的投资具有某种乘数效应。

汽车,尤其是轿车,是一种由数万个零部件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和使用多种材料。而每一种材料几乎就代表一种相应的工业,例如,钢材代表钢铁工业,轮胎代表橡胶工业。

汽车产业具有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产业联动,包括产业链中前向与后向相关产业的带动发展。 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产生明显的产业联动效应,其主要原因在于其非常长的产业链。 “以制造及销售汽车而论,世上没有其他产品,在生产以及后来的使用年限中,结合如此多的材料、加工过程、技术和这么复杂的信息系统。没有其他产品对世界经济有如此大的冲击。”“就全球企业的规模而言,汽车业是一个需要有自己的基础结构的巨型产业,包括能源、技术、电子、电脑程序、工程和各种科学,以及许多不同的系统与材料——钢铁、塑料、橡胶、石化、材料、机床、输送设备和油漆装潢系统。为了制造汽车,必须聚合各种资源及人才,构成一国经济的重大部分。没有汽车,许多工业无法生存。”(玛丽安·凯勒.汽车大战——占领21世纪的竞赛.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和高新技术吸附性及其资本与技术密集性,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汽车工业每增加1元,就会给上游产业带来0.65元的增值,会给下游产业带来2.63元的增值。(王小广,高国力,刘国艳.中国汽车何去何从.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113.) 20世纪70年代,日本有20%的钢材、25%的机床、50%以上的橡胶、60%的玻璃和90%以上的汽油应用于汽车工业及其相关产品中。 根据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资料,汽车工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联动效应系数为2.67。也就是说,汽车工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就可以为制造业(包括汽车产业)增加2.67倍的产值。(张仁琪,高汉初.世界汽车工业——道路·趋势·矛盾·对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29~30.) 如果考虑间接效应,那么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就更大,达到3~5倍,甚至7倍。(汽车工业“十五”规划研究课题组.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机电日报,2001-08-21.)它一直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通常被看作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的象征,甚至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不管是在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多数汽车产业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如韩国、巴西和西班牙,汽车产业往往是这些国家中的主导产业之一。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当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社会时,第二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就开始显著下降。在后工业阶段,国民经济的动力源已经转变为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产业。传统的第二产业的竞争力强弱不再直接反映后工业阶段的国家国民经济的实力大小。

尽管汽车产业能够强力吸附高新技术,但是汽车工业作为传统的制造业,它通常被归于第二产业。这也就意味着汽车工业只是在工业化阶段,尤其是在工业化中后期,才能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或国家实力的增长发挥战略作用。

从汽车产业对国家实力增长发挥作用的历史考察来看,在一个国家完成基本的原始积累之后进入工业化阶段,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原始积累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其二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实行的价格“剪刀差”(工业品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其实际价值,工业品和农产品的价格曲线就成为剪刀状,由此形成所谓的“剪刀差”。其间的额外差价就成为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阶段完成的重要标志就是普通工业品和农产品短缺状态的消失,出现比较明显的相对过剩或有效需求不足状态。尤其在从中期阶段(“小康”)向最后阶段(“富裕”)的过渡直至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阶段过程中,几乎每一个大国“大国”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国家规模”是个相对的概念,有多个维度来度量一国的“规模”。一般来说,人口规模、国土面积、资源藏量、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水平、市场规模等均可作为衡量国家规模的因素。通常认为的“大国”是指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规模巨大,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或拥有某方面主导权的国家。 大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大国经济有着区别于小国经济的显著特征,大国经济有着推动经济增长的明显优势,大国经济有着不同于小国经济的发展战略。大国经济的主要特点: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巨大、经济规模庞大、产业部门齐全,对世界经济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大国经济的主要优势在于,资源优势、分工优势、劳动力优势、市场优势、技术发展优势、规模优势、生产力推进优势、资源整合优势。(童有好.大国经济浅论——兼谈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体制改革,1999(3);张李节.大国优势与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现代经济,2007(6).) 大国经济的最大特征是多元性和适应性。多元性是指发展层次的差异化,适应性是指各个层次的技术、人力资本、资金和贸易正好适应了其发展程度,能够较快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大国经济的优势是一种综合优势。大国经济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大国效应,主要表现为:市场潜力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资源总量大,国内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经济规模大,加深国内产业分工程度;产品多样性,增强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区域差异性,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完整性,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欧阳峣.大国综合优势.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都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或者说汽车规模化生产和普及化消费。也就是说,汽车的大众化或平民化消费是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正是由于作为加速器的汽车产业的强力推进,这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才得以迅速完成工业化,为进入后工业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工业力量。

汽车产业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战略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它能够直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国家整个制造业系统的生产效率,提供大量而广泛的就业机会。

汽车产业对一个国家的实力增长或成长具有战略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都曾经或正在发挥其不可替代的战略性影响力。事实上,国家经济实力与其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汽车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汽车产业的竞争在世界许多国家被提升到国家层面,即使是作为自由经济典范的美国也曾经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PNGV计划,20世纪80年代,美国汽车产业受到来自日本的强劲挑战,日本汽车大举进入美国市场,并由进口整车逐渐转向在美国本土生产汽车。美国企业失去大块市场份额。面对竞争失利,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相继提出两个口号:“为了美国的利益发展技术”“技术是经济的发动机。”1993年9月,克林顿总统与美国三大汽车总裁在华盛顿宣布:美国政府将与三大汽车公司合作实施一项推动美国汽车技术革命的开发新一代汽车合作计划,即PNGV计划(The Partnership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Vehicles)。项目的参与方包括众多的政府部门、联邦政府实验室、大学以及一些供应商。美国政府每年为该计划拨款3亿美元,福特、通用、戴姆勒—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每年投入10亿美元。该计划由副总统戈尔直接分管,总体协调。 PNGV计划的三个战略目标是:显著改善和增强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尽快将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于汽车生产;开发出具有3倍于现行汽车燃料效率的新一代汽车。旨在抢先占据技术制高点,并在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出手拯救通用汽车公司和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汽车产业的战略作用还体现在对社会经济结构升级方面。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时,国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就明显加快。这一阶段消费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住房和汽车类消费的大量增加。在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与转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汽车产业在经济布局和推进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也发挥巨大作用,从而直接或间接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