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富克斯(Victor R. Fuchs)在1968年出版的第一部有关服务理论的专题性研究著作——《服务经济》中通过实证研究,宣布美国已率先由“工业经济”发展阶段进入到“服务经济”发展阶段,宣告了“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欧美等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就基本完成了由工业型经济形态向服务型经济形态的转型,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向服务型经济形态转型。服务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和就业比重不断增大,并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服务业内部,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部分。在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超出了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发展速度极为迅速。以美国为例,1982—1986年服务业的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2%,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在此期间年均4.1%的增长速度,而同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年增长率则高达7.2%。在OECD国家的各类服务业从业人数中,增长最快的是银行、保险、财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从1980—1997年间,OECD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提高了4个百分点,达到20%。生产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还使得世界服务贸易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世界服务贸易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逐渐从传统服务转向生产性服务。外国直接投资(FDI)中服务业投资的总额也明显高于制造业投资的总额,并开始向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集中。
这些现象均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器”与“黏合剂”作用越来越突出。所以对于今天的任何一国或者地区来说,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对促进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改善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深圳的服务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服务经济总量仅次于上海、北京和广州,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的第四位。在深圳服务业规模不断壮大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其质量的提高,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深圳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0%。然而,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深圳的服务业总体规模仍然偏小,其生产性服务业也尚处于起步阶段,整体竞争力尤其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弱,这直接影响到了深圳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全球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大背景下,深圳该如何抓住机遇,把自身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切实转化为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结构更合理、科技含量更高、国际竞争力更强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是深圳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生产性服务业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已发展到了空前的水平,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我国已加入WTO,这意味着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内,以更深的层次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深圳作为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先锋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无论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还是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的驱使,均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有力支撑,所以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目前深圳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另外,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特有的地理、人文和生产要素等方面的优势,深圳与香港两地经济合作迅猛发展,逐步形成了互补互利、共生共荣的区域关系。香港制造业的大规模北移,使两地形成了香港营销、深圳生产的“前店后厂”模式的跨地域垂直分工格局;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政策及地缘优势逐渐消失,原有的合作模式已很难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在新世纪香港要实现经济转型,继续保持繁荣、稳定,深圳要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迫切需要两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加强深港经济整合。随着CEPA的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与规划纲要(2008—2020)》的出台,深港两地要提高合作的层次,就要以服务业为重点,促进三次产业进一步融合,合作的发展方向是深港经济一体化。其中生产性服务业是服务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力量,其重要性来自于它对经济增长效率的直接推动与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既十分必要,又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