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评达尔文思想与牛顿思想在西方经济学中的相互关系

在西方经济学中,达尔文思想与牛顿思想,可以说两者是相互需要缺一不可。

在达尔文思想指导下,是把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每一个个人,理论上认定为只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顾己不顾他的处于竞争的人,由此确定了社会经济运动的法则是丛林法则。在丛林法则的支配下,所有参与社会经济竞争的人,就都处于个人利益驱使下没有自我限制的自由活动状态,进而在理论上为社会经济运动确定一种运动形态。显然,这样确定的运动形态,与无数自我振动的分子在运动时的运动形态一样。那是一种有无数质点在运动的运动形态。如何对这样的运动形态展开理论研究,生物学语言无计可施,即便天才的达尔文在世,也帮不了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忙。

无数质点的振动运动,无疑是典型的一种物理运动形态。于是,物理语言,物理定理,换了一副面孔堂而皇之地进入西方经济学的殿堂。在西方经济学中,是人的个体欲望主宰着每一个人的经济行为。每一个人的经济行为,在现实中随机发生,并且各个人的经济行为,都针对着利益由双方互相相反的意志力作用下产生。人们这种意志力支配下的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现象,就像物理学中的力相互作用一样。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还要使各方利益都最大化。描述这样的人的群体经济活动现象,无疑是物理语言中的相互作用均衡不均衡的语言最合适了。返回去看,没有丛林法则,也就不需要均衡不均衡的物理语言,所以,牛顿思想离不开达尔文思想的支持。在西方经济学中,最有话语权的是均衡。因为,真正的物理性物质,在力相互作用中出现不均衡,对于无生命的物质而言无所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一味地不均衡,社会经济活动就得乱套。在经济理论上,社会经济活动不能乱套,能满足这个要求的,只能是活动结果出现各方利益都最大化的均衡。就这样,均衡作为有经济学色彩的物理语言,成了支持西方经济学在纸面理论上成立的理论语言。西方经济学中也运用不均衡语言,但限于说明运动初始存在差异、运动过程中存在不均衡、最后结果发生不同的状况。就结果而言,还得均衡。牛顿的物理学语言还能在经济学中进行运用,一定也在牛顿的意料之外。

牛顿的物理学思想,本与经济学拉不上关系,只是因为西方经济学把达尔文生物学思想拉进来还不顶用,才又把牛顿思想生拉进来。无论如何,人类在自然界的活动,是有经济关系在生存基础上的生活活动;野生动物在自然界的活动,是没有经济关系仅为生存的觅食活动,两者有根本的区别。因此,研究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经济学,应该有自身的指导思想。满足这个理由,理论上需要做到两点。第一点,证明人类社会与野生动物世界的本质区别,从而说明达尔文思想和牛顿思想不能作为经济学指导思想的理由;第二点,揭示人类社会自有的经济活动特征,提出经济学自身应有的指导思想并作出论证。对这样两点,这里有胆提出要求,自然有底气去满足要求。不过,全面深入地解决这两个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解决许多问题后才能解决。但是,对经济学自身应有的指导思想,说出个基本理由,提出个基本观点,本书可以做到,在以后的章节中会有介绍。在这里,先简单地做点如下说明。

野生动物是在自然界的天然环境中活动,仅仅是个体为生存而没有生活的活动。只为生存,个体之间没有交往的活动内容,从而不结成社会和没有社会性质的经济内容,所以通行的是丛林法则。这样一种思想,可称为个体野性思想。人类则是在自然界的人造环境中活动,是群体在生存基础上为生活的活动,人与人的个体之间,在活动中存在经济交往内容,是结成社会而有社会性质的经济内容,因此,不可能通行丛林法则,只能通行决定社会经济内容的经济法则。这样一种思想,可称为社会人性思想。个体野性思想与社会人性思想,没有丝毫相通之处。经济学应有且也只能够有自身内容的指导思想。

牛顿的物理学思想,本质是量度思想。通过量度物质和建立数据关系,发现物质世界的规律。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着可直接量度的事物,有人的数量,商品的数量,货币的数量和价格的数量;价值这东西,西方认为能引起人的感觉强度变化,因此也认为是可以量度的东西。这些都是不同性质的事物,有不同单位的数量表现。经济学的研究,是要建立这些不同性质事物数量间的科学关系。在物理学中,研究的也是不同性质事物的数量关系,如力、物质质量和引力加速度,都是不同性质的事物,各有不同单位的数量表示。这一点表明,需要对事物进行量度并进行研究,不是物理学的专利。这就出现一个问题:经济学这个科学领域里事物的量度和数量间的关系,都与物理学里的情形一样吗?西方经济学认为一样,我们却说完全不一样。在物理学中,不同事物间通过量度可以构成一种等效关系,如力的量度等于物质质量乘引力加速度的量度,这种量度后的数量关系,可以重复用实验证明。这种科学研究方式,是物理学普遍的研究方式。事实上,这种研究方式在经济学中无法运用。在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是商品交换。在这里,不存在等效性原理。也许有人认为,不同种的两种商品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实现交换,这不正是表明这两种商品等效吗。不是。例如,大米与苹果之间,永远无法建立起等效关系,因为,可以是1斤大米与3个苹果交换,也可以是1斤大米与2个或5个苹果交换,有多种可能性存在,从理论上说,则存在无限个可能性。当用效用价值去解释两种物品的数量关系,也有无数种可能性;当通过货币和价格的量度去说明两种物品的数量关系,同样有无数种可能性。可见,任何种商品与其他商品达成交易,只表现为无数种可能性中的一种特殊可能,如此而已。怎样去解释已经确定下的这一种数量比例关系,牛顿物理学无能为力。因为,在物理学的等效中,只存在一种可能使等式相等,等式一边的数值发生变动,另一边的数值必须发生使等式成立的变动。而在商品交换中,一方商品的数量变化,并不一定导致另一方商品的数量变化,货币量、价格量的情形也是如此。这里存在着不是物理学中等效可以解释的情形。这里的情形,必须由经济学自身应有的方法来解释。因此说,牛顿的物理学思想,不能作为经济学的指导思想。

在西方经济学中,物理学的量度思想在经济学中试图发挥的作用,是运用数学方法,去发现社会经济运动中的经济规律。在此产生一个问题:经济学是不是数学。显然不是。对数学的研究,所得到的只是数学自己的规律。数学对于其他科学门类而言,永远只是一个工具。就是说,其他门类在科学研究中,是从自己的研究内容中去发现规律,需要用数学工具表达的时候,才使用适当的数学语言。由此可见,物理学是个有自身内容确定的科学,物理学中的数学语言,只对物理学有效。社会经济运动中的经济规律,是从研究社会经济内容中获得,有些规律需要数学语言表达的时候,才用数学语言。任何时候都不能本末倒置。这样,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发挥神通的,是经济学自身应有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涉及经济数字方面的内容,则由数学来表现其简明精巧、逻辑严密的特点。这里的分析再一次说明,牛顿的物理学思想,不能运用于经济学理论研究。达尔文的生物学思想,也没有存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