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属:十年萝卜变黃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二 稀有金属将成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的新亮点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资产证券化、商品金融化、交易网络化的时代,大宗商品在交易过程中体现出越来越强的金融属性,成为影响实体经济和金融资本市场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工作需要,我对大宗商品市场亦时有关注,此次受《稀有金属——十年萝卜变黄金》一书之托代为作序,便就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与稀有金属投资价值的有机结合谈谈个人的看法。

所谓大宗商品,是指可进入流通领域,但非零售环节,具有商品属性,用于工农业生产与消费使用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在金融投资市场,大宗商品指同质化、可交易、被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的商品,如原油、煤炭、铁矿石、钢铁、有色金属、农产品等。

中国的大宗商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从市场交易量、活跃程度来看,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已经走在全球前列,但这主要是依靠了中国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商品生产、销售、流通、贸易等环节的数量或额度都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庞大的供给和需求使得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虽然起步晚,但发展的速度较快。不过如果抛开规模,深入市场来看就会发现,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仍然只停留于“参与者”的地位,并没有体现出与其巨大的市场供需所匹配的定价权和话语权。在影响中国经济的基础性原材料、战略性原材料方面,中国仍然要“看别人脸色”。以原油为例,全球石油海洋运输40%的目的地都是中国,但中国在这个品种上的定价权只有9%。

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个,其中一个原因是市场机制不完善,未能与国际接轨,造成了市场的封闭与隔离。国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还不够直接,不够充分,同时大多数有需求的投资者和企业也较少参与国际市场的角逐。这令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中产生的价格不具有国际代表性,大大降低了投资者参与的兴趣和安全感,并因此而形成了封闭式的恶性循环。从对外态度来讲,只有减少交易障碍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来,令中国的市场得到充分的参与,市场的流动性、有效性和价值发现机制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样,除了“引进来”,还要鼓励“走出去”,对于国内的投资者,要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对外投资的限制,鼓励他们参与到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去,通过投资者的自由参与和自主选择,实现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国际化。要想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话语权,封闭绝不是正确的选择,必须与全球市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流通与互动,与国际市场接轨,才能提高中国在大宗商品市场中的参与度,令中国巨大的需求和供给发挥出其应有的定价优势。

除了中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机制上的缺陷外,优势资源未能有效利用也是造成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受制于人的原因之一。本书涉及的稀有金属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中国稀有金属资源之丰富冠绝全球,是中国标志性的战略资源。但在过去,中国并没有意识到稀有金属的重要性,由于国家引导的缺失以及过度的放任导致市场秩序混乱,恶性竞争严重,根本无法体现优势资源的价值。不过这一情况在近年来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国家已加大对以稀土为代表的稀有金属行业的全面监管和控制力度,并将其定位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进行保护。2012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中提出,在稀土领域,中国将兼顾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既要保持国际市场稀土资源的合理供应,推进公共贸易和国际交流合作,同时还要兼顾保护国内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首次公开对外表示要加强对稀土产业的规管。与稀土类似,中国对钨、铟等重要稀有金属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也早已按部就班地展开了。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加强稀有金属资源管理,纠正过往稀有金属产业“小、散、乱”的问题已被国家放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国家对稀有金属资源的重视将加快国家经济结构转型的速度,强化中国对优势资源定价权的控制力,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商品市场的发展带来长期的利好。稀有金属投资概念的提出正与国家政策相吻合,有可能令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由此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令中国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提高中国在全球市场中的话语权。

总体而言,大宗商品市场的建设与完善确实是关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实体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价格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规避等功能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走向市场化、全球化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因素。而将稀有金属作为一种投资品来看待,无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还是对中国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而言,都是一个颇具新意的话题。我认为稀有金属投资概念,可以成为大宗商品市场中更加平民化的一种投资方式,对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相信稀有金属投资价值逐渐体现的过程,将可以和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促互利,在拓宽中国可投资渠道的同时,共同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方位发展。

蔡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