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与转型:中日产业政策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日本的综合商社

一、日本综合商社产生的背景

日本综合商社为何能够持续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呢?世界上有很多人都在对此进行研究。从世界各国的状况看,商社这种行业形态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如此巨大作用的,也只有日本。特别是那些经营涵盖多个方面的“综合商社”,是日本土生土长的独特的企业形式。日本的综合商社之所以得以成立,其中的理由之一是,它与日本的近代化过程是迈着同样的步调发展起来的,这是它得以发展的优越条件。在日本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出口获得外汇收入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日本商社在贸易和流通中发挥了主要作用,甚至比生产厂家还要具有更大的优势。此外,在成立初期,商社本身就具有国际视野和对未来的展望,积极地构筑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这都成为商社极其重要的商业资产。其后商社又在此基础上扩大其商品种类,提高商社功能,这也是日本商社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继而,与生产厂家不同,日本商社没有大规模的制造设备,而是以人才和信息为武器,因此可以灵活地改变发展战略,这也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日本商社发展起来的第二个理由是企业集团的存在。三井、三菱和住友等所谓的财阀集团,其核心部分均有银行和商社的存在。特别是由于商社一手负责企业集团的贸易和流通,而由此得以发展。从战后初期的轻工业到开始发展重工业,石油危机之后又开始发展节约能源的高科技产业,之后又大力发展服务业。日本经济成功地进行了经济结构的转变,综合商社成功发挥了财阀集团内部信息网的力量,为日本经济结构的转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关其他先进国家没有出现综合商社的原因,日本专修大学的田中隆之和日本贸易会在《综合商社的研究——其源流、成立与发展》中,作了如下概括[1]

在英国,“二战”前也出现过与日本综合商社相类似的、经营多种商品的跨国商社。战后一直存续到20世纪70~80年代,但那之后迅速衰落了。原本英国的商社多为非公开的家族式经营,到了战后不得不公开发售股票,再加上80年代以后受资本市场的挤压,不得不向收益性高的商品领域集中。这样一来,这些公司就不得不放弃作为一个综合商社而存在的命运。

在日本,三井物产等综合商社从战前就开始雇用应届毕业生,引进近代化的经营管理系统;而60年代之前英国的跨国商社以非公开的家族企业为主流,这是很大的不同点。另外,从英国跨国商社看,在其发展过程中国际贸易所占的比例较高,他们并没有把与本国企业的商业关系作为发展的基础。而日本综合商社从战前起就与财阀集团、战后又与企业集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也是很大的不同。

在德国,约1910年之前,商社承担了商品出口的任务。之后这种体制发生了变化,由生产厂家直接对外出口的体制开始发展起来,商社的业务范围开始仅限于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小企业的产品。这个过程中,似乎没有哪家企业发展成为综合商社。在战前和战后初期,日本出口的商品种类中,低技术、无特点商品,也就是均质化商品的比例较高。而德国是以资本品的出口为中心的,其中生产厂家的出口部门起到了商社的作用,因此商社也没有发展起来。

美国商社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是在其经济发展中原本产品出口的作用就很小。生产厂家首先把战略重心放在了满足旺盛的国内需求上,出口业务是由厂家的出口部门或者专门的商社进行的,但这些商社对海外市场本身并没有特别大的兴趣。20世纪70年代之后,美国开始着力发展出口业务,但商社的活动并不活跃,对外国商社的依赖程度很高。如果对比一下日本的情况,这一点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即当初日本经济的重点是出口,日本商社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对推行政府所制定的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再说说韩国,一些财阀集团内所属的生产厂家,确实也成立了综合商社,但与日本的综合商社相比较,历史较短,其业务规模也没有得到更大发展。

中国虽然开始了迅速的现代化进程,但在贸易和流通方面,还是比较依赖外国企业。虽然有几家专门的商社存在,但从目前来看,综合性商社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可以说,综合商社是日本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现在,加入日本贸易会的综合商社共有17家。在国内外大约有2000家以上的分公司,每年的交易总金额大约100兆日元。从最近的综合商社的交易类别看,出口占15%,进口占16%,国外交易占22%,国内交易占48%。每年的数据都有变动,但总的来说,日本总出口额的30%、总进口额的一半是通过综合商社进行的。现在,全球商社(Trading Company)排名中,前5名均为日本的综合商社。在欧美各国,大型商社还是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