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我是这样考上清华的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4 考上好大学也没什么用

提前声明,这里只针对普通家庭,“官二代”“富二代”可以跳过此节。我做辅导的时候,经常和学生们聊天,发现很多人有这个想法:

大学都差不多,即使清华北大也有很多逃课的,老师也不负责任。

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不也成了中国首富。

乔布斯,在里德学院仅读一个学期之后就辍学了。

我的邻居×××,没上过大学,不是照样把公司做得很好。

他们说的似乎很有道理,不过仔细想起来,问题太大了。

2.4.1 幸存者偏差

这里我提一个心理学现象“幸存者偏差”,这是什么意思呢?当取得信息的渠道,仅来自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信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举一个例子:

现在创业如火如荼,媒体上也经常报道各种成功案例,比如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众筹1000万元、大众点评网获得了8.5亿美元投资、小米估值450亿美元等,似乎创业的人都风光无限,拿风投如探囊取物。实际情况呢,是大部分创业者挣扎在死亡线上,根据国家工商局的统计,中国近五成的企业年龄在5年以下,其中有1/3的企业不到一年就倒闭了,这些失败者是没有发言的机会的,你看到的都是那些幸存者。

具体到大学里面,因为三流大学的基数大、学生多,会有一些冒尖的人出现,肯定有超过名牌大学的。相当于三流大学的300万人去PK清华、北大的8000人,结果可想而知。再扩展一下,未来10年的中国首富中,是清华北大毕业的多,还是三流大学毕业的多?我的答案是三流大学的多。

但是有这个结论又如何?你能保证自己是这300万人中的那个顶尖高手?那些在三流大学做出事业的人,肯定有他独到的地方,比如父母很厉害、能抓住机会、能吃苦、沟通能力极强等,不是普通人能比的。如果你连高考这个最单一的指标都拼不过人家,凭什么一定能比人家做得好。

2.4.2 老师决定你的眼界

读大学之前,你主要从老师和父母身上学习,他们逐渐让你形成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比较简单,就是考上×××大学。但是上大学之后,能影响你的是老师和同学。你面对的是多元化的世界,学习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兴趣爱好、核心竞争力,这是更重要的。

好大学的老师能接触更多的前沿课题,和大企业交流的机会也多,在上课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渗透进去,布置的作业更有前瞻性。而二、三流大学的老师水平低很多,甚至只会照本宣科,学生的问题都解答不了。

我的高中同学,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时候读电子系,对数字逻辑很感兴趣,因为学得好,其间获得了大公司的实习机会,因此技术突飞猛进。大学毕业后,他想读个研究生,再深入学习一下,结果考研成绩一般,被分到了一个普通的教授那里。面试以后,他直接放弃了研究生的学习,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导师掌握的知识,都是上一代技术,马上就要被淘汰了,和他学没前途。”

我这个同学是幸运的,他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因此没有在“庸师”那里浪费时间,而高中则不同,考到二、三流学校,只能听天由命,很有可能因为一个老师就丧失了专业兴趣。

2.4.3 同学决定你的未来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人受到集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朝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而在大学中,离开了家庭的约束,同学们一起上课、一起活动,大家都在观察其他人在干什么。

如果你的同学都逃课,考试作弊,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的同学都在打游戏、抽烟、喝酒、烫头,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的同学都在做科研,努力刷分,你会怎么办?

如果你的同学都在实习、做兼职、创业,你会怎么办?

想象一下,你早上每天起来背单词,但舍友一个个鼾声如雷,你可以坚持一个月,但接下来的两个月、三个月,你会觉得非常疲惫以至于无法继续坚持,然后开始找借口:今天下雨了,我也睡一会儿吧。就这样自己一天一天地懈怠下来,用不了半年,你也就和其他舍友一样了。一个烂大学毁掉的不仅是你的学习热情,还有你整个积极向上的品质。

这只是在大学4年的经历,等到毕业以后,你可能会听到清华系、北大系这些派别,可能某个公司的中上层大部分是清华的,他们更愿意照顾学弟学妹,那二、三流大学的学生呢?排到后面吧。

2.4.4 别为自己的无能找借口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都源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因为成绩不好,又不愿意承认,于是炮制出了各种借口:

考上好大学还不是一样找工作;

数学老师教得不好,所以我数学才不及格;

同桌爱说话,总打扰我;

这次试卷太难了,好几个考点都没复习到。

前面严肃地说了好大学的优点,其实最后这段才是本节的重点。放下你的面子,放下酸葡萄心理,端正心态,多向老师请教,多向同学请教。不要以为自己是差生,老师就不愿意理你,其实高中老师有升学压力,他们都是很负责任的,巴不得你天天去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