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如何抓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 铸牢责任意识

人的行为是受思想和意识支配的,员工要有遵章守纪、爱岗敬业的意识才可能干好本职工作。从优秀员工成长起来的班组长,作为基层管理者要渐渐培养自己的管理意识,首先是责任意识,勇于承担管理责任。

2.1.1 承担管理责任

1.对班组管理负责

不管班组长是否脱产对班组进行管理,自当上班组长之日起,就要对班组的管理结果负责。责任就是担当!事前,有勇气、有义务、有决心、有办法,准备把事情做好;事中有能力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处置,能够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把事情做好;事后敢于对结果负责。作为生产岗位的员工要对每天的生产数量和产品质量负责,作为班组长要对每天班组的安全、生产、人员管理负责。

理念 责任使人快速进步

2.对企业负责

管理者要对所在组织负责,班组长要对企业负责。班组是企业的基石,班组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具体实施,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班组长要想很好地完成生产和管理任务,就必须管理好现场。早期的现场管理重点在于质量(Q:Quality)、成本(C:Cost)和交货期(D:Delivery),后来又增加了现场安全(S:Safety)和提高员工士气(M:Morale),并将产量(Production)的P进化为生产率(Productivity)的P。QCDSMP这六个方面构成了班组长必须承担的现场管理任务。

管理者不仅要付出,还要承受不少委屈。管理者的肚量就是由委屈撑大的,能容多少委屈,方能成就多大事业。

管理寓言2-1 忍辱负重讲担当

深山的寺庙因珍藏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放置的地方只有老住持和七位高僧弟子知道。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谁,都能弘扬佛法。

不想,一天念珠不见了。老住持向七个弟子说:“不管是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佛祖也不会怪罪他的。”

几天过去了,念珠还是不知去向。老住持又说:“只要拿出来,念珠就归他。”弟子们都摇头。

老住持很失望地感叹道:“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吧。”

第二天六个弟子下山走了。只有一位弟子留下来。

住持让留下的弟子把念珠拿出来,他却说:“我没有拿!”

住持又问他:“那你为什么留下?”他坦然回答:“只有这样,这些天的猜疑才能终结。师兄弟才能清白地下山去传道。”

住持看着面前这位敢于担当的弟子,赞叹道:“你们七个悟性没差多少,而你这般的担当,让我放心了!”

说罢,住持从怀中取出念珠,庄重地挂在了这位弟子的胸前。

3.对员工成长负责

班组长应该是员工的良师益友。要让员工安心工作,首先要打消他们生活上的顾虑,班组长在生活上要关爱员工。尤其是新来的员工,他们远离亲人,对周围环境不很熟悉,班组长更要把关爱从上班的八小时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中去。在工作上要帮员工胜任本职工作,教他们技术,教他们做合格员工。

2.1.2 责任是驱动进步的最大动力

1.责任意识

要想胜任班组长的管理岗位,就必须培养责任意识。班组长的责任意识就是根据班组长的管理岗位,自觉地承担相关的义务。在生产任务面前敢于承担责任,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冲在前头,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有了责任意识,遇到困难就不会总想着回避、总想着绕着困难走,而是敢于面对困难,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去化解矛盾。

2.责任使人进步

在工作的几十年中,是什么推动个人成长呢?是情商或智商吗?都不全面,真正促使人进步的是责任,是担当!一个困难摆在大家面前,把它克服了,就增长了才干,你就进步了。一个优秀的班组长不断扩大自己的责任,不断迎接新的挑战,他就能不断成长,他的才干就不断增长,久而久之,他的进步就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了,这种不断扩大责任的意愿就是上进心。

如果能够持续地有上进心,把岗位当成自己的梦想舞台,这种责任意识就是事业心。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之中,需要企业家有企业家精神;一线员工要有工匠精神,将中国制造真正变成中国智造。这就需要一大批能够与企业长期发展的能工巧匠,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干,以事业心成就自己,成就企业。

2.1.3 培养员工的责任心

1.员工要对自己负责

现在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于是,有些新员工对待工作就像穿衣服一样,想要就要,不想要就丢了,这是不对的。班组长有义务帮助他们端正观念。工作了,就要对自己负责,就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有些员工这山望着那山高,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意思。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世间的事,一事不成,事事不成。员工不应浪费自己的时间,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员工要自尊、自爱,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得起自己的时间,与其抱怨,不如先干好当下的工作。班组长要通过帮助员工端正态度,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渐渐让员工能够对自己负责。

经验分享2-1 工作中没有补考

一位当过人力资源总监的培训师,应某民办大学的邀请去讲“人力资源管理”课。在讲课中他列举了很多学生没有接触过的企业真实案例,学生们感觉这些案例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很有帮助。有一位同学课间拿出一份自己的《求职简历》交给培训师,想请老师帮助修改一下。培训师看了一下,然后与这位同学商量:“这样吧,大家都快毕业了。如果你愿意,我把你的《求职简历》打在投影上,让大家一起来点评,对其他同学们也有启发和帮助。”

“可以。”这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培训师把这位同学的《求职简历》打在了投影上。同学们认真地看着。有一位同学脱口而出:“很不错!”

“他是我们班最棒的!”不少同学起哄道。

“……”

培训师严肃地回应大家:“找工作是你们毕业后的第一件大事,求职简历是你们求职的敲门砖。这份简历不管通过什么渠道,甚至可能通过父母的关系,好不容易递到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手上。如果我是人力资源部经理的话,就不认可这份简历,当然不会录用他!”

一下子,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面面相觑,很茫然。

“为什么?”一位女生问道。

培训师说:“先不说这位同学简历的内容,也不管他编排的格式与字号,大家先看看有没有错别字?”

于是,全班同学都瞪大眼睛盯着《求职简历》,一行一行地查找错别字。

“找到一个。”

“又找到一个。”

“我找到了第三个。”

培训师接着说:“同学们,写东西首先要文通字顺,没有错别字。这份求职简历总共两页纸、千把字,竟出现了三个很不应该的错别字,还有一两个句子不通顺。你让用人单位怎么看你的能力和水平?”

他接着说,“大家也许会说,改一下,重新交上去。但是,我想告诫大家的是,工作中没有补考的机会。出了差错,你必须承担后果!”

培训师把“工作中没有补考”七个字大大地写在黑板上,最后说道:“今天没有别的作业,只有这道思考题,请大家用日后的工作做出答案吧。”

➲【点评】

在学校,考试未通过可以补考。但是,在工作中,没有补考,员工必须认真做事,对自己负责,对工作结果负责。所谓自尊,就是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盲目自大。所谓自爱,就是要对自己的名声负责,承担工作中的所有结果。


中国人目前的平均寿命为70多岁。在员工的一生中,除去年轻时接受教育的20来年,再减去退休后的20多年,员工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宝贵时光也不过30年左右,而且是人生最精华的30年。浪费了这段时间就等于浪费了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时光和人生价值。

2.岗位是员工的职业平台

对于员工来讲,班组,尤其是工作岗位就是员工的职业舞台。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创造财富,获取应得的报酬,由此获得社会认可,从而实现人生价值。企业要让员工在班组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

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员工也会根据自己的生存与发展综合考虑在企业工作时间的长短。事实上企业已经形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用工模式,企业像营盘,员工则进进出出,不断流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兼顾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利益呢?通过员工的职业化培养,既能让员工在本企业胜任工作,又能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管理知识2-1 员工的职业化

企业不再提供员工的终身就业岗位,但能否为员工提供终身就业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方向就是员工的职业化,使员工不仅能在就职的企业完成本岗位的生产任务,还能积累自己的工作能力,为立足社会打牢基础。

首先是职业道德的培养。如北京同仁堂,正是几代人恪守并传承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人道德,才使得这家历经几百年沧桑的老店能够持续发展。

其次是职业技能的培养。大家都会做饭,但都不及厨师做得色香味俱佳,差异的背后就是职业技能的不同。所谓“干一行,钻一行”,钻的就是职业技能。

再次是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对人有再造的功效。长期从事教育的人往往温文尔雅,做警察的人可能变得果敢敏捷,做技师的人则变得谨慎细心。千万不要干什么不像什么,毁掉自己的立命之基。

最后是以职业形象立命。人的仪容和仪表可以通过着装来体现,言谈举止则要通过修炼渐渐培养。企业搞5S管理的落脚点就是提升全员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