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经济宏观趋势分析
1 宏观来看
先来从宏观上复盘一下2017年的经济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
先看出口。2018年,特朗普减税、美联储将继续“缩表”,以及“中美贸易战”的持续作用,这都会影响我国出口业务,而我国经济目前对出口的依赖还是比较大的。
再看投资。大量二线城市的地铁项目被取消。而重点城市已经明显过度投资了,投资回报率大幅度降低。
被大家给予厚望的消费,从短期来看,并不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为什么呢?
从2016年第一季度开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增速开始低于人均收入。2017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的中位数,从2016年的8.4%降至7.0%,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9%。这说明贫富差距在继续扩大。
反映贫富差距的科学数值——基尼系数,在2016年为0.465,在2015年则为0.462。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则容易出现社会动荡。也就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匀,绝大多数人的收入并未获得增长。那么又何来消费呢?
2 微观来看
自2017年年初以来,各个行业的行情都处于下行趋势。淘宝、京东的数据都在下降,线下的城市综合体(Shopping Mall)的数据更是一塌糊涂。但是,一二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的开业速度好像没有降下来,上海在2017年新增将近80个大型城市综合体。
这背后折射的问题是:资本过度投入,使得资本回报率大幅度下降,回本周期大幅度拉长。
举个例子:上海最好的商圈之一徐家汇,在五年前,这里的一家餐厅只要不是不太差,顾客就餐得第一个小时以上。但自从零售行业凋敝以来,整个商圈都开始改造成餐饮行业。最好的餐厅,顾客也不用等那么长时间了。
制造业在2018年将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环保。“十九大”明确提出不要金山银山,而要青山绿水。这对于制造业而言,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很多工厂的环保都是不达标的。有一些工厂主朋友告诉我:他们的毛利润不到5%,如果环保方面要上硬指标,那么有的人可能就选择不做了。这折射了另一个问题:传统产业过去之所以赚钱,很多是基于不正规的操作,比如忽视环保问题。而中国在大局上要想长期繁荣,则必须要重视环保。两害相权,取其轻。中国将进入一个起码五年的改良GDP质量周期。
3 人性
200年前,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中提到:个体总是趋利及利己的,市场“看不见的手”会自动将资源投入到赚钱的领域。该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被资本主义奉为圭臬。但是,这个理论目前遇到了问题:资本过度投入,人类过度趋利,财富分配一边倒。经济危机便会不断出现。为什么?
因为经济危机的本质是钱不流通了。而钱(尤其是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流通起来才能产生价值。今天,所有企业要面对的问题便是:一方面,金钱过度向少数人集中,而人作为个体,消费需求总是有极限的;另一方面,老百姓的钱被房地产套住,这是一群广大的“想消费而没有现钱消费”的人。
今天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不可贸易品对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已经高得非常离谱。大量的资源要素都被吸收到不可贸易部门,创造了泡沫(地产和金融交易繁荣),而可贸易部门、有效率的部门、制造业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挤出,从而压制了出口利润,侵蚀了科研能力,影响制造业的竞争力。
换句好懂的解释就是,货币固化成钢筋水泥了,变成了固定资产,而不是生产资料,所以现金的流动性大幅度下降。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资金涌入实业,实业就会复苏。他们同时还有一个观点: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毁了实业。这句话乍一看是对的,但是仔细思考一下是错的。如果资金仅是简单地涌入实业,那么导致的一定是更多的企业恶性竞争,更多的企业死掉,绝不是复苏。资金只有通过科研创新这一条路,才能给中国实业带来生机。中国基础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结束,仅靠复制规模、投放海量广告,已经不可能赢得市场了。
每个人的感受可能不一样。譬如,有几个朋友和我说,这两年一些特定的领域市场好到“一塌糊涂”。但是一定要记住,肿瘤导致的恶性扩散,是会慢慢传到全身的。
上海在近两年出现了人口净流出,原因是生活成本攀升导致部分人群被迫离开(抑或是战略性离开)。这种形势会持续,企业会更加难做,用人成本会更高,各项支出都会攀升。跟不上的企业一定会被挤出市场。北京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可能中国长达40年的繁荣,让这一代人忘记了什么叫作周期。很不幸,一个平淡的“L”形周期到来了。对个人、企业来说,能力将大于运气。
每一个人都将带着“手铐”,至于你是起舞,还是干等着,由你决定。
如果你选择起舞,那么机会还是有很多的。每一个行业所面临的问题都可以转化成一个机遇点。更重要的是,认清现实,调整心态,然后一往无前。和大家分享一句话:厚积薄发,以待天时。
三四线城市的人口依然在向二线城市涌入,各省会城市纷纷推出吸引人才的重要措施。或许,我国产业过度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的局面,在未来十年内会扭转为“多点开花”的局面。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依然保持着活力,吸引着大量的年轻人去那里拼搏。
在一些新兴产业(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中国已经引领世界发展。
通过对诸多行业的分析后我发现,尤其是在汽车市场,三四线城市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数据:三四线城市的人更愿意用一年的收入购买一辆车。而在一线城市,这个人群占比是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因为,没有过高的负债和负担的人更倾向于消费。而汽车这样的大宗消费,依然处于炫耀性消费阶段。
但是,我们一定要正确地理解中国市场。这个市场混合着四个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与之对应着的是,不同的人群展现的不同观念,而这些人还具有不同的收入、学历、文化和原生家庭。所以,如何才算是正确地理解中国市场?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唯一解和标准答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邓爷爷说得对,“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在长“L”经济走势下,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得定战略、下计划了。超大型跨国企业也早已开始更加细化地划分中国市场板块了。以前简单的“南区”和“北区”划分,已经无法满足这个时代的竞争需求和格局了。这里插一句:中部地区极其值得关注。
综合观之,那些老的、旧的产业必须走向改变和创新,那些新的产业必须让概念落地,应“虚实结合”。而那些已经相对富裕的中产阶层,必须放下过去的小成绩,朝前看。社会必须解决分配机制上的问题,让更多人变得富裕,限制少数阶层的过度膨胀。
4 东南亚市场
中国的内需不振,传统意义上的欧美市场“外需”也不振。但是新的外需市场出现了:东南亚地区的崛起。
东南亚地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才出现的一个新的地区名称。东南亚地区共有11个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东帝汶。世界各国习惯把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五国称之为东南亚的陆地国家或半岛国家;而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菲律宾、东帝汶六国称之为东南亚的海洋国家或海岛国家。
1967年,东南亚地区出现了一个国家集团——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发展至今,其已有10个成员国。
首先分享一组数据:
· 东南亚总人口:约6亿。其中,青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60%;
· 互联网在线用户:约2.6亿。预计到2020年,将拥有约4.8亿在线用户;
· GDP增长率:2014─2017年为8%;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发现:这组数据高度接近三十年前的中国人口结构,某种程度上将再现中国的人口红利。但是东南亚市场的战略纵深度相对较差,相关产业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过强,周期性明显。但总的来说:我认为这片市场将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