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制造: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驱动的制造范式革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4.泰勒制——科学管理的发明

工厂刚在这个世界上出现时,规模都很小。有资料显示,1815—1861年,英国曼彻斯特及其附近的43家重要棉纺厂平均雇用数字是整整300人【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97, p.224.。看看现在的很多家庭工厂就可以大致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有一个领头的作为工厂主,家人和熟人各管一方面的事务,剩下的就是雇用一些工人完成生产。那时候工厂还没有专门的销售,大多情况是与一些大的批发商、零售商签订一个大合同,剩下的就是开足马力开展生产。在那个物质极度贫乏的时代,需要的是足够的生产力。但很快,企业主发现受到一个制约——企业的规模受限于自己能够亲自监督的工人数量。再大一些,企业主就难以找到合适的管理人员来代替自己。这种情况就必然导致一个矛盾,大机器生产催生的大规模生产,要求不断扩大规模才能够持续保持竞争优势,但管理问题阻碍了工厂规模的继续扩大。

为什么说大机器生产必须要持续扩大规模呢?亚当·斯密在当时已经论述过这个问题:“在企业规模不变时,利润永远是走低的,工资上调,市场竞争,都不断把市场价格压向生产升本的底线。要想维持出路就是扩大规模。”可以说,自从有了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结果就是不断扩大规模,实现更大规模的生产。那么不增加人力,单纯增加机器数量能不能解决问题呢?马克思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企业扩大规模就得不断招收人手,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工人处于可以要求更高工薪的地位,而这就会吃掉资本家的部分利润。”马克思设定工厂主会普遍引进能够节约劳动的机器。但工厂主买进机器,花费的本钱会相当于机器所能生产货物的价值。机械化会给工人带来失业的命运,但却不会增加资本家的利润。简单来说,在那个时代,单纯买机器是不管用的,工厂要保持竞争优势,要获取更多利润,就必须扩大规模,扩大规模就必然引起工厂劳动力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管理成为工厂发展中要突破的首要问题。

管理开始成为一个问题之后,企业主发现管理不是简单地监督工人劳动,而是一系列全新工作的组合。例如,在工厂的早期,人人都不熟悉机器操作,传统的手工业技师不愿意到工厂接受束缚,导致缺乏大量的熟练工人,这就让早期工厂的招募就是一件艰难的工作。同时,工资压力也时刻压迫的工厂主的利润,要增加利润就必须减少工资。也因此,早期工厂招募了大量的妇女和儿童,这些妇女和儿童在饥饿的压迫下经常超强负荷的工作,据资料说,儿童经常在5岁时就开始工作,每天工作12小时。另外,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由工厂主成长起来的早期企业主必须授权给管理人员,才能够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但很快他们发现,没有受过系统管理培训的人员可供招募。另外,企业的纪律和激励的管理都很粗放。很多时候,工厂谈不上纪律和激励,就是简单的纪律要求和处罚措施,处罚常见的方式就是扣工资,当然还有一些针对儿童的体罚。当然,早期工厂也有一些其他的积极激励措施,例如与宗教伦理和价值观相结合,来培养工人正确的工作态度。总之,在早期工厂管理者的努力下,慢慢形成一些经验式的管理方法。

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大约100年。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工厂尝试对人性的关注,强调人的因素,促使道德劝告,而不是肉体惩罚;查尔斯·巴比奇尝试用系统和科学的方法研究制造业,提出工人和工厂主之间利益的一致性,甚至提出了一个工人和工厂之间利润分享计划来激励工人,这是非常超前时代的措施;美国的丹尼尔·麦卡伦提出组织发展、地域分离、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等观念。所有这些基于经验的灵光一现,最后都在泰勒那里汇聚构成了科学管理体系。

泰勒的全名是弗雷德里克·温斯洛· 泰勒(见图2-7),1856年3月20日出生于美国费城杰曼顿一个富有的律师家庭。小时候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看来与大多数人没有什么不同,上完中学到一家专科学校学习,然后在1874年也很顺利考入哈佛大学法律系。如果故事这样进行下去,也许我们历史上可以查到一个叫作泰勒的律师,而不是管理专家。

图2-7 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但此后不久,泰勒的人生出现了一场重大转折,刚进入大学就由于眼部疾病辍学,从此开始了他不断“打怪升级”的辉煌人生。1875年,他进入费城的水压工厂当模具工和机工学徒,并从此进入机械行业。22岁时,他转入费城德维尔钢铁公司工作,先是从机械工人做起,然后历任车间管理员、小组长、工长、技师等职。就是在这段工作当中,泰勒就开始进行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的研究。1881年,他开始了著名的“金属切削试验”,经过两年的试验后,他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这是有关工时研究的开始。直到1890年,他一直在德维尔钢铁公司工作,这段工作也为他后续创设科学管理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一家投资公司短暂工作后,从1893年开始,泰勒专门从事工厂管理咨询的工作,并在很多公司进行科学管理实验。从1901年到他因病去世的1915年,他决定专门推广科学管理,只从事不收取报酬的管理咨询、写作和演讲工作。他的几部伟大著作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1903年出版《工场管理》;1906年,正式出版《论金属切削技术》;1911年发表《效率的福音》,并正式出版《科学管理原理》;1912年,正式出版《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的证词》。

191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在当时的陆军军械部部长克罗泽的支持下,泰勒在马萨诸塞的沃特顿兵工厂和伊利诺斯的罗克艾兰兵工厂进行科学管理实验。负责具体实施科学管理的梅里克在沃特顿兵工厂解雇拒绝配合的工会会员引起了罢工,国会众议院组成特别委员会展开调查。1911年10月至1912年2月,美国国会举行关于泰勒制和其他工厂管理制度的听证会,要求泰勒出庭作证。但因祸得福,泰勒在众议院的委员会所作的精彩证词,向公众宣传了科学管理的原理及其具体的方法和技术,成为他对其科学管理原理所做的最好说明,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使得科学管理得以发扬光大。

那么究竟什么是科学管理,与此前的管理有什么不同?

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概念之前,是美国从英国引入大机器生产范式后快速发展的数十年,英国曾经遇到的问题美国同样没有解决,管理问题严重制约了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与生产规模的扩张。由于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企业内存在严重的劳资对立问题。

针对日益增长的劳资对立问题,泰勒提出解决方案就是科学管理,他认为只有实施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工人工资增长与企业利润增长方向的一致,才能减少工人“磨洋工”的现象;认为只有生产效率增长才能实现劳资双方共同满意,而要实现生产效率增长的诀窍就在于科学管理。虽然泰勒也总结了一些具体的管理办法,例如工作标准化、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等,但总体上,科学管理应该归结为一个思想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解决办法,这也导致很多情况下人们难以说清楚什么是科学的管理,什么是不科学的管理。

泰勒在他的著作《在美国国会的证词》中对科学管理进行了概括性的说明:“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是工人在对待自身工作、对待同事,以及对待雇主方面的思想变革;同时也是工长、厂长、董事等对待他们的同事、工人,以及他们在日常管理责任上的一次彻底的思想变革。”“第一,科学管理是对以前长期存在于工人头脑中的知识进行有效归纳;第二,科学地选拔工人,并促进工人快速进步;第三,将科学选拔与培训相结合;第四,使工人与管理者友好合作。”“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括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化的赋予。”当然这些说法更显原则性,企业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可以开展具体化的实践。

在泰勒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后,早期工厂的野蛮分工和资本家决定一切的时代逐渐结束,劳资双方进入一个共同发展的新时代。随着科学管理的推行,企业开始重视每个工人具体的工作需要,管理也成为一门独立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中间管理层出现了,组织和人的关系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因为有了管理这一第四生产要素,大机器生产的制造范式就被牢固确立起来。在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有了制造产品的机器与机器组合,有了永恒动力——蒸汽机,有了把机器、人、产品融合在一起的工厂,然后又有了让所有要素协作效率最大化的科学管理,大机器生产的制造范式就最终形成了。但它还没有荣耀很久,一场新的革命就来了,它又被更新的范式——流水线生产所颠覆。

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具有跨时代的价值。它既可以看作大机器生产时代的尾声,为大机器生产范式的最终形成提供了最后的元素。同时,它也可以看作新时代的序章,为新时代的到来奠定了一个强有力的基础。在《科学管理原理》出版后的第三年,美国的亨利·福特发明了流水线,引领制造业进入了第三范式——流水线生产时代,也可以称为大规模生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