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工业经济
20世纪初,当时的汽车行业刚刚兴起不久,汽车生产完全是手工作坊型的,需要自己动手装配各种部件,每台汽车的型号样式都不尽相同,可谓是一车一型。正是由于这种纯手工作业的模式,使汽车的生产率非常低,差不多装配一辆汽车,需要728个小时,自然产量远远跟不上市场需求。而且车辆造价不菲,也不是工薪阶层能够买得起的奢侈品。
年轻的工程师亨利·福特为了打破这种桎梏,采取了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流水线”,通过流水线上的传送带,将一辆汽车需要用到的各种部件一一装备齐全,正是这种应用创新的思维,改变了汽车生产的模式,第一条流水线让福特的T型车组装时间大幅度地缩减,流水线的生产速度几乎是一分钟一辆车的水平。伴随生产率的显著提高,福特汽车的价格也急剧下降,低廉的价格让福特汽车成为大众化的佳通工具,福特说:“汽车的价格每下降1美元,就为我们多争取来1000名顾客。”
从此,“流水线”让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壮大,成为了美国的支柱产业。更重要的是,流水线带来了一种新的产业思维,那就是大规模、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在制造业领域被广泛地传播和采用,为以机械化生产为代表的工业经济时代的典型特征。
工业经济源于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让工厂代替了农庄,成为了社会财富制造的中心。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和深入,招聘、培训和管理大规模产业工人的工厂和企业这类新的组织诞生。这个时候,如何对这种大型生产组织进行有效的设计和管理,是当时学者和企业主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工业经济除了生产的流水线之外,还具有两个典型的标志性特征:科层制组织和科学管理。创立这些重要理论分别是德国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和美国的管理学家泰勒。
如今我们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组织,都是科层制设计,根据韦伯的理论,科层制是一种基于理性计算的机构设置。正是因为在工业经济时代,市场被极大地开发出来,但又面临着越来越不确定的变化,人们为了规避这种不确定,尽量让自己手中掌控的资源能够确定分配和产出价值,于是设计了这种合乎逻辑的组织架构。
有了科层制组织,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变成为了一种科学实验。泰勒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和计算,认为企业要想提高生产率,就不能仅仅凭借经验和感性知识,而需要对人的劳动的每种要素规定一种科学的方法;通过训练、教育提升技能,简单说,就是要把工人当作理性经济人看待,成为企业大组织中的一个固定化螺丝钉,严丝合缝地镶嵌在复杂的机器系统中,共同完成一件产品的生产。于是乎,福特+泰勒的范式结构成为工业经济的共同标配,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整套经济管理运作的基础。
时至今日,我们都没有完全脱离工业经济时代,无论是任何行业任何领域,我们都能看到工业经济的特征仍旧发挥着巨大的效用。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深刻地感受了信息科技带来的全新变革,正在冲击我们业已形成的社会经济体系,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工具,让传统的产业机构和企业组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我们已经大踏步地走进了信息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