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财有道:我的第一本理财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传统理财

常见的传统理财方式安全性高,收益有保障,成为很多稳健型家庭资产配置的首选。

1.1.1 传统理财的分类和特点

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理财也是一样的道理。当今,越来越多的人积极投身到理财行业之中,中老年人都比较信赖银行理财及不动产等投资方式。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常见的11种理财方式,如表1-1所示。

表1-1 常见的11种理财方式

1.1.2 传统理财的弊端

很多人对投资理财方式的选择比较保守,喜欢“死守”传统的理财方式,以至于怎样理财都不见“财”。据统计,90%的新兴富豪都已经不再对财富进行传统式理财。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的理财方式无法满足他们对财富投资的追求。那么,传统理财有哪些弊端呢?表1-2进行了总结。

表1-2 传统理财的弊端

小贴士

传统理财方式安全性高,收益有保障,是很多稳健型家庭资产配置的首选。不过,现今投资渠道增多了,理财产品的数量也剧增,除传统理财方式外,目前还有一些低风险的理财方式可以选择,如余额宝、理财通等互联网“宝宝”类理财产品,这些理财方式也比较安全,收益也有保障,甚至在流动性及操作方面比传统理财方式略胜一筹,因此投资者不必“死守”那些传统理财方式。

1.1.3 银行理财也有风险,8件事要了解

大家最熟悉的理财平台莫过于银行,但是熟悉并不意味着足够了解。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许多人会将其视作定期存储,认为选择银行一定是安全的。但部分人不知道的是,投资理财并不是储蓄,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风险。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一定要留个心眼,在购买前至少要先弄清楚以下8件事情。

1.银行理财产品也是会亏损的

近些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异常火爆,原因有二,一是收益率远高于定期存款,二是投资者对银行非常信任。

投资者需要明白的是,要想保证理财产品的稳赚是不可能的,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不但得不到预期收益,甚至连本金也无法保证。

小贴士

选择银行理财产品时,不要只盯着收益率。实际上,许多产品由于存在“猫腻”,投资者最终到手的收益和银行宣传的大不相同。

2.募集期有玄机

一般情况下,银行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与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入的时间比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与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

比如,某银行推出的一款预期收益率高达5.5%的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从1月28日开始销售,2月10日才结束募集,2月11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档期是13天。这13天空档期,就“摊薄”了购买者的实际理财收益。

3.产品评级不一定靠谱

在产品说明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相关的风险评级,比如某银行一款产品就在说明书中显示为PR2级(稳健型),其实这都是银行自己评定的,并没有经过第三方机构,意义不大。

不仅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本身不可靠,而且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许多银行也只是走过场。

4.风险提示要看清楚

银行会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与合同上对风险提示做相关表述。对于这些风险提示,投资者要看清楚。

5.关注资金去向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和产品的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

如果资金投向是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则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比较低;如果资金投向是股票、基金等,则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偏高。

6.不触碰带有“霸王条款”的产品

在某些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一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将投资者的收益“榨干吸尽”。所以,投资者要当心这类理财产品,尽量不要去触碰。

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7.看清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在银行渠道中,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理财产品的可能。

比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明确写“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对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或委托关系的理财产品,如果出了事,那么银行是不会负责的。

凡是银行自发的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中都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产品登记编码,只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登记编码,就可以查询到对应的产品。如果查询不到,则说明不是真正的银行理财产品。

8.隐形费率要当心

和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加突出。

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会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是“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 -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的费率”。

◆ 理财案例

周唯购买了一家银行的某款理财产品。看理财产品说明书时,令周唯感到开心的是,这款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可达10%。由于受到高收益的影响,周唯一次性购买了10万元的该理财产品。

万万没想到,这款预计年收益高达10%的理财产品,在合同到期之后,银行公布的实际收益率只有0.0396%。也就是说,周唯投资了10万元,最终获得的收益只有39.6元。

对此,周唯感到很愤怒,他觉得自己被银行欺骗了。如果把这10万元现金存入银行做一年期的定期存款,那么一年收益最少也有4000元。但是10万元到了银行理财产品的账户之后,怎么收益率会这么低呢?

愤怒的周唯联系了当时销售该产品的银行工作人员,但却被对方奉劝多看一下购买协议,因为协议上明确写着:“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案例启示

目前,像周唯这样购买了理财产品,收益远低于“预期”的投资者还有很多。许多投资者并不清楚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的区别,认为基金管理公司与银行宣称的预期收益,就是能够放入口袋中的收益,没有看到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的区别。

在投资理财中,了解预期收益非常重要,它是进行投资决策的关键输入变量。如果估计不好预期收益,那么就不要考虑接下来的买卖决策和投资组合了。预期收益不仅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也同样重要。因为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是影响公司资金成本的主要因素,关系到公司以后选择怎样的投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