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实证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3.凯恩斯革命 4.总量分析
二、问答题
1.宏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2.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和演变的?
4.你认为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应如何把握经济现象、经济规律与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
美国选举见闻
2004年11月1日晚,中国观选代表团一行33人抵达美国,现将代表团在美国的见闻摘编如下:
从华盛顿到乔治亚州的第一个落脚点是与亚特兰大市接邻的格温莱特县,一个70万人口的“大县”。据称,这里是乔治亚州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很多人到县里来投资或生活,形成了良好的商业气候。
这一切,跟一个叫希尔的富翁有关。
16年前,热衷政治的希尔被选为该县县长。他热情洋溢,精力充沛,重视发展工商业。在他的倡导下,格温莱特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变得更为富裕,所以,老百姓很尊敬他,他也在县长的位置上一连坐了3届。没想到的是,2000年的选举中,希尔寻求第4次连任的时候失败了——败给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的市长。理由很简单:希尔的施政纲领是继续发展经济,而对手却说:“不,够了,经济发展得太快了,我们更应该注意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平衡性。”
要知道,格温莱特县在1970年才7万人,如今翻了10倍,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学校教室不够,就用外挂车的方式,让学生在车里上课。更严重的是道路发展滞后,交通堵塞成为居民们最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没能被很好地解决。而且由于人口增多,汽车越来越多,对当地环境也是一种破坏。
“尽管很多事情并不是希尔先生直接造成的,但老百姓不管这些,他是县里的最高负责人,就得对这种状况负责,所以被扫地出门!”希尔的故事让很多代表唏嘘不已:“像希尔这样做出政绩的地方官,在中国是要提拔升迁的,哪有选下去的道理!”在格温莱特县访问时,代表们还了解到,这次大选,该县居民还要进行一项公决:是否愿意增加1%的销售税,来改善县里的道路交通和公共设施。
县议会就此事在《每日邮报》上登了一个专版,以详细的图表数据,解释加税的原因:总需筹资16.2亿美元,其中3280万美元用于新修道路,2500万美元用于修葺路面,150万美元用于改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2730万美元用于学校安全计划,1400万美元用于修整桥梁和下水道,等等。每一项预算都非常具体。11月2日这天,这项公决案将随总统投票一起进行,一旦获得通过,以后格温莱特县的居民,每人都要交纳这1%的销售税。
专家团团长、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就此感触地说:“民主不是惊天动地不得了的大事,也不是高深的理论问题,而是老百姓每天需要面对的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且他们能用科学的程序,自己来做决定。”
(本案例由作者根据相关资料改写)
问题
1.税收和政府支出的具体内容应该为谁服务?
2.怎样才可以保证税收与政府支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是不是只要对人民有利的事就都应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