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花令·花(中国文化·古典诗词品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鲍照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鲍照是南朝宋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思想内容丰富,有明显的社会意义。有的诗直接反映人民在战乱和徭役压迫下的痛苦生活,表达保卫祖国的热望,充满爱国主义精神;有的是对士族门阀的无情揭露和愤怒抗议。他的七言诗,对于当时诗体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直接影响了唐代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有《鲍参军集》存世。

念其霜中能作,露中能作实

梅花落

南北朝·鲍照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注释

中庭:庭院中。

咨嗟:赞叹声。

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其:指梅。

作花:开花。

作实:结实。

尔:指杂树。

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

 

简析

《梅花落》属汉乐府旧题“横吹曲”。本诗通过对比梅与杂树,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彰显了作者对孤高自得、坚韧不屈人格的追求。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即与时俯仰、没有节操的士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庭院中有各种树木,但诗人却最称赏梅花。“问君何独然”是以杂树的口吻展开对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这里“其”指梅花,“尔”指杂树。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而杂树只能在暖暖的春风中摇曳,在明媚的春日下盛开,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诗人将杂树拟人,并将它与梅花放在一起,一褒一贬,用对比的手法赞美了梅花的耐寒高洁,批判了杂树的软弱动摇。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在宦途亦饱经风霜,其在本诗中用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庸碌无为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褒扬,进而抒发了对腐朽的门阀士族的愤慨。

 

背景

鲍照生活在南北分裂、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时代,虽怀一颗济世之心,但因出身贫贱而仕途坎坷,饱受压抑。本诗便是鲍照一生心境的写照。

 

名家点评

〔明〕钟惺:似稚似老,妙妙。(《古诗归》)

〔清〕何焯:诗至明远已发露无余,李、杜、元、白皆从此出也。(《义门读书记》)

〔清〕沈德潜: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甚奇。(《古诗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