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金融科技与货币重构(新金融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美元化背后的发钞主权侵蚀

货币的核心是信用,信用本身是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结果。货币体系的演进,从商品本位向信用本位,以及向电子和数字货币的发展,都是货币载体形态和货币体系所依赖的技术手段演进所致,这似乎不是问题的核心。货币体系的演进,更是较优信用不断扩展、淘汰和替代较劣信用的进程,或者说是良币驱逐劣币,国家信用战胜私人信用的同时,国家间的信用也在不断竞争,导致某种主权货币具有越来越强的世界货币的职能,而部分主权国家部分丧失甚至完全丧失了发钞权。这典型地体现在美元化问题之中。美元在全球范围内扩张被学者广泛地定义为美元化,本部分主要讨论美元全球扩张的表现。讨论美元化,有助于我们了解货币竞争的本质是信用竞争,而不是载体竞争。

从这个视角我们可以认识到,美元化大致是一种国家间的信用竞争,是美国主权信用对他国主权信用的侵蚀和替代。而欧元的问世更多的是载体的变化,使欧洲诸多较小国家在货币层面得以简化,稍微有些和大航海时期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小城邦国的货币集中和统一有些类似,其中大国的信用居于中心地位,小国则依附于大国信用,使区域内免除了大量的货币计价、汇兑和结算成本。

1.3.1 事实美元化与法定美元化

早期的美元化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元作为唯一的世界货币。20世纪70~90年代初,美元化现象主要包括:(1)70~80年代发生在拉美国家的美元化现象;(2)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苏联和东欧国家出现的美元化现象;(3)一些小型的、经济开放度较高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所出现的美元化现象。1999年1月,阿根廷总统梅内姆宣布,政府将认真考虑将其经济美元化,即让美元彻底取代阿根廷货币比索,实现美元化。同时,加拿大的公司、经济学家和一些教授也支持实施美元化。

那么什么是美元化?学者普遍认为,与美元化具有相同内涵却范围更为广泛的概念是货币替代(韦伟、方卫东,2003)韦伟,方卫东.美元化的定义、形成机制及成本和收益:一个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文汇,2003(1):66-80.。从货币职能的角度出发,许多学者认为货币替代指他国货币对货币职能的某一项进行替代。卡尔沃和韦格(Calvo和Végh,1992)Calvo G A,Végh C.Currency Substitu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n Introduction[J].Revista De Análisis Económico,1992,7(1):79-88.认为货币替代是指使用他国货币充当交易媒介,麦金农(Mckinnon,1982)McKinnon R I.Currency substitution and instability in the world dollar standard[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2,72(3):320-333.提出了直接货币替代和间接货币替代的概念。Mckinnon认为直接货币替代是在一国范围内存在两种或多种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并且存在竞争关系,而间接货币替代是指一国居民持有不同币种表示的非货币金融资产,如债券等,从而间接影响对本国货币的需求。汉达(Handa,1988)Handa J.Substitution Among Currencies:A Preferred Habitat Hypothesi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1988,2(2):41-61.、金(Kim,1985)Kim K S.Currency substitution in a production econom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85,18(1):141-158.和艾克海姆(Elkhaif)、库布斯(Kubursi,1991)Elkhafif M,Kubursi A A.Currency substitution and exchange rate instability:Which comes first[M].Program for Quantitative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Population,McMaster University,1991.将货币替代的定义仅限于外币代替本币充当价值贮藏手段这一职能上。

有些学者认为货币替代是指替代本国货币实施了记账单位、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手段三大职能[克莱门茨(Clements)和施瓦茨(Schwartz)(1992)Clements B,Schwartz G.Currency substitution:The recent experience of Bolivia[J].World Development,1993,21(11):1883-1893.、阿格诺尔(Agénor)和汗(Khan)(1992)Agénor P R,Khan M S.Foreign currency deposits and the demand for mone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50(1):101-118.、埃尔埃利安(ELEiran)(1988)El-Erian M.Currency Substitution in Egypt and the Yemen Arab Republic:A Comparative Quantitative Analysis[J].Staff Papers,1988,35(1):85-103.等]。另外,许多学者从货币持有的相对机会成本方面对货币替代的产生进行了分析。有学者认为货币替代就是本国居民对外国货币不兑换纸币的需求,也有观点认为货币替代是本国居民对本币和外币在不兑换成纸币时转换的能力。姜波克和杨槐(1999)姜波克,杨槐.货币替代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从货币信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货币替代是居民对本国货币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收益率较低时转而持有他国货币,从而使外币在货币职能各方面逐渐替代本币。

而美元化起初主要指的是发生在拉丁美洲的货币替代,后来逐渐用于其他经济体。

世界银行依据美元化程度将其分为三类:(1)资产美元化,即一国居民使用外币充当交易结算、价值尺度、贮藏手段等功能;(2)债务美元化,即一国的负债主要是外币表示的;(3)完全美元化,即一国的流通货币由外币替代,外币具有法偿功能。

张宇燕(1999)张宇燕.美元化:现实,理论及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1999(9):17-25.认为美元化有三种表现:一种是美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事实——事实美元化;一种是美元在一国经济生活各方面渗透的过程——过程美元化;一种是一国主动将美元作为法定货币的政策——政策美元化。

综合看来,美元化的出现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历史上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使用,形成事实上的美元化;二是由于一些国家信用不足或者特殊的经济贸易结构等原因,使该国政府主动放弃本国货币转而使用美国货币作为法定货币,形成法定美元化。法定美元化是该国的一切资产、负债等均由美元表示,即完全的美元化。事实美元化或过程美元化形成的美元使用,可能是不完全的,因此可能是资产或负债的美元化。无论是事实美元化还是法定的美元化,都隐含着作为美国国家信用载体的美元部分或者完全否定了被美元化国家的发钞权。而美国并不对被美元化的国家承担任何“最后贷款人”的义务。

1.3.2 美元化强权:以巴拿马和阿根廷为例

1.巴拿马的法定美元化实践及其效应

巴拿马地处连接南北美洲的关键位置。从殖民时代开始,巴拿马就成为世界贸易与航运的自然通道,加之20世纪初巴拿马运河的修建与1948年克伦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巴拿马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高度自由开放的对外经济促使巴拿马实施美元化。1904年,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协议,将美元作为本国法定货币,同时承认本国货币巴尔博亚的存在,用于发行小于1美元的硬币。

从巴拿马的经济发展历程看,美元化的实施对巴拿马的宏观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1970~1998年,巴拿马的平均通胀率为3.25%,远低于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的通胀水平,如巴西平均通胀率62.43%、墨西哥平均通胀率22.57%等,且价格水平的波动较小。其次,巴拿马的经济水平保持了较高增长,年均增长率为5.7%,但是经济增长的波动较大。一部分是由于巴拿马与美国之间的政治冲突导致巴拿马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而美元化导致巴拿马独立货币政策的丧失也是其经济增长波动的重要原因。最后,美元化使巴拿马不能为其财政赤字进行货币融资,因此并未使其财政赤字得到改善(朱小梅,2004)朱小梅.拉美国家美元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4.

 

2.阿根廷的事实美元化实践及其效应

阿根廷曾处于世界上富裕国家的行列,20世纪初人均GDP相当英国人均GDP的60%,与加拿大处于同一水平。但是,阿根廷1930年发生的政变使其政治环境极度动荡。同时,混乱的货币制度又带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二战”后,阿根廷政府实施了进口替代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对阿根廷经济的介入较多。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政变后,阿根廷废除了贸易保护政策,转向新自由主义改革,全面推行投资、贸易、金融领域自由化。然而,这一改革没有达到重振经济的目标,反而使阿根廷经济停滞不前,通货膨胀率极高。1989年,阿根廷的通胀率甚至达到5000%。长达10年的经济萎靡和通货膨胀,使人民对阿根廷货币失去信心,逐步导致了经济的美元化。1991年,阿根廷政府引入了货币局制度,又称为“兑换计划”。该计划体现为“双挂钩”:一是采用固定汇率制,美元兑阿根廷比索为1∶1;二是货币发行与美元外汇储备挂钩,每1比索的发行需有1美元的外汇储备作为基础。

实施美元化后,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1994年其通货膨胀率仅为4%左右。通过严肃财政纪律,其1991年以后的财政赤字下降到了0.5%左右。随着其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其吸引外资不断增加,GDP增长率得到了较大提高,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为4%左右。

然而,1994年美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严重冲击了阿根廷的经济,阿根廷的信贷也开始收缩,银行系统脆弱性加重。1994年年底墨西哥金融危机在阿根廷引起连锁反应。亚洲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以及巴西金融危机进一步影响了阿根廷经济的复苏,使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与脆弱性。与此同时,阿根廷政府为了减小财政赤字,开始大幅度提高税收,而高额税收加剧了经济萧条,推高了国家的财政赤字,最终使阿根廷政府宣布无力偿还1500亿美元外债。2002年年初,阿根廷政府宣布停止实施货币局制度,放弃了固定汇率和美元化,转而实施浮动汇率制。长达10年的阿根廷美元化宣告结束(朱小梅,2004)。

综上所述,巴拿马的美元化属于完全美元化,该国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美元作为本国法定货币;阿根廷的美元化则是由于该国货币信用不足,导致良币驱逐劣币,使国家逐步实现美元化。由于完全美元化需要严格的条件,因此目前只是在拉美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国存在完全美元化的国家,除巴拿马外,还有英属印度洋领地、英属维尔斯群岛、东帝汶、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等国家。实施完全美元化的国家并不多,但是美元作为国际化的货币在世界各国的应用范围却是非常广泛的。而此后,随着愈演愈烈的货币竞争,超主权货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钟伟,2000)。钟伟.资本浪潮:金融资本全球化论纲[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