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情绪如流水,宜疏不宜堵
在乐乐才几岁的时候,妈妈就经常带着他去小区的广场上卖二手玩具,或者参加跳蚤市场。因而乐乐的财商早早地就被培养起来了,读到小学三年级时,乐乐还把“生意”做到了班级里。他每天回家都要路过一个小超市,因而从帮助同学从超市代购东西开始,到赚取小小的差价,他俨然成了个小生意人。然而,好景不长,老师得知乐乐在班级里“做生意”,以扰乱午休纪律为名通知乐乐爸爸制止乐乐的这种行为。接到老师电话后,爸爸当即与乐乐谈心,他首先肯定了乐乐的财商,后来又告诉乐乐学校不允许这种贩卖行为,并且让乐乐意识到如果因此而影响学习是得不偿失的。乐乐当即表示以后不会再卖了,爸爸看谈话目的达到了,就没有批评乐乐。
周一,到了放学的时候,老师把乐乐叫到办公室,问:“周五回家爸爸批评你了吗?”乐乐摇摇头,老师惊讶地问:“你爸爸居然没有批评你,你这孩子,就是应该好好管教管教。”乐乐说:“老师,我现在没有卖东西……”不等乐乐说完,老师立刻呵斥:“你给我闭嘴,我没让你说话,你不许说。”就这样,老师不让乐乐辩解,又数落了乐乐一会儿,才让乐乐回家。乐乐的心中愤怒极了,一气之下,就在班级同学的QQ群里骂了老师。后来事情传到老师耳朵里,老师自然又把乐乐爸爸叫到学校。爸爸赶紧为乐乐骂人的事情向老师道歉,但是也没有盲目批评乐乐,而是让乐乐把事情经过讲一下。原本就很愤怒的乐乐以为自己这次一定会挨揍,看到爸爸心平气和地让自己讲述,居然委屈地哭了起来。等到乐乐发泄完情绪,爸爸才对乐乐说:“首先,老师把事情告诉爸爸不是为了告你的状,所以你也没有必要怨恨老师;其次,你也许不喜欢老师说话的方式,但是不管因为任何原因,都不能骂老师;第三……”在爸爸的条分缕析之下,乐乐心服口服,还主动写了检讨书给老师。
上述事例中,正是靠着疏导情绪,爸爸才把家庭教育中原本足以导致一场大风波的事情给圆满解决了。当然,也不能说老师没有错,但是正如爸爸所说的,不管因为什么原因骂老师都是不对的。对于乐乐而言,当被老师呵斥“闭嘴”,心里产生愤怒也是正常的。总而言之,人是情绪的动物,即使是孩子,也会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当孩子感到高兴时,父母也会觉得欣慰;当孩子感到愤怒时,很多父母就会觉得手足无措,甚至被孩子的情绪俘虏,导致自己也变得激动起来,与孩子之间爆发激烈的冲突。实际上,情绪就像是一条河,始终处于流动的状态,如果要想治理好情绪的河,就要采取适当的办法。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过“大禹治水”的故事,那么一定知道大禹治水前几次并没有获得成功,最终采取了疏通的办法,才真正获得成功。同样的道理,要想抚平孩子的情绪,同样是宜疏不宜堵,必须给予孩子宣泄的途径,或者为孩子提供发泄情绪的机会,才能让孩子恢复良好情绪。
现实生活中,偏偏有很多老师都像事例中的老师一样,或许是因为生活中烦心事太多,或者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因而对学生也就缺乏耐心,动不动就呵斥学生“闭嘴”。如果是呵斥那些懵懂无知的孩子,他们或许根本不会把这样一句话放在心上,很可能转眼就忘记了。但是如果呵斥那些早熟且内心敏感的孩子,则他们很可能因为这句话而对老师心怀芥蒂,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所以不管是父母还是老师,在面对孩子时,都应该理智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到谨言慎行,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开孩子的心扉,与孩子顺利沟通、融洽相处。
成年人不应该把孩子看成“小兽”,更不应该不管对孩子说什么还是做什么都肆无忌惮,而应该把孩子当成是平等的生命个体。这样才能尊重孩子,平等对待孩子,尤其是当孩子有负面情绪时,更应该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对孩子颐指气使,甚至呵斥孩子“闭嘴”。
如果孩子发脾气,作为孩子的监管人,父母还应该对孩子愤怒本身做出回应,而不能对孩子的火爆脾气进行批评。当父母引导孩子学会控制自身的愤怒情绪,或者交给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后,相信慢慢地,孩子就能成为自身情绪的主宰者,也会距离真正的成长更近一步。总之要记住,情绪宜疏不宜堵,如果总是堵塞孩子的情绪,随着日积月累,孩子的情绪早晚有一天会决堤,到那时当父母的就追悔莫及了。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产生负面情绪或者遭遇情绪危机时,及时干预、疏导孩子的情绪,这样孩子才能恢复并拥有良好的情绪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