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家、春、秋
通过有策略的书信沟通,形成以“小荷家书”为特色的班集体文化。“家书”中散发出浓浓的情味,是学生、教师、家长用心构建起来的温暖,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大爱,那往来的书信就像一阵阵绵绵的春雨,育人于无声处。
心中的家,家中的信
一、画心中的家——建立“家”的意识
一年级时,我让学生想着心中的班级,画一画心中的家,让其熟悉所处的环境,感知家的含义,形成班集体就是“家”的意识。从学生的反馈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家”的样子,从那一刻起,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建设他们心中的“家”。
二、写家中的信——建设“家”的特色
有了“心中的家”,还需要有沟通彼此心灵的媒介,于是“家中的信”就成了建设家园的特色。
(一)用信代替批评式谈话
当学生犯错时,在令人紧张的办公室和周围其他老师的注视下接受批评,往往效果会事倍功半。我尝试通过信来替代叫学生到办公室谈话,不仅避免了面对面的紧张气氛,可以让学生静下心来看待自己的错误,还会使其感激老师能顾及他的面子,谈话效果往往也会事半功倍。
(二)用信代替说不出的话
我们班的学生如果有不敢说的话就会往信箱里递上一封封“家书”,和我说悄悄话。而我会给他们回一封信或者在小纸条下面写上一段话,作为回应。这样,学生不但能及时排解心中的苦恼,还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用信代替大道理
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我将学生不便很快接受的批评或建议写下来,当作“家书”递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在静静的阅读中,许多道理变得容易让人接受,对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会更有效。通过一纸书信,学生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起到育人的作用。
春种秋收,形成特色
有播种就有秋收。有付出就有收获。这份收获也是几年坚守传统沟通方式后,探索出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一、书信沟通时机的合理化
什么时候写信?什么情况下写信?教师要把握好时机,从而因势利导。开学前的班主任寄语、放假前的告家长书等,这类信件主要是布置工作,提醒或提示,给出建议;重要的节日,如新年、中秋、教师节等,这类“应景”而又“接地气”的信件能更及时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班级发生或发现较为严重或有共性的问题,可能影响到班级风气时,信件配合其他手段,表明班主任态度,阐明道理,提出要求,这是书信在教育中最主要的作用。
二、书信沟通内容的多元化
书信沟通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1)学习类。即老师在书信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鼓励的话语和名言格言类的句子都能成为他们前进的动力。(2)情感类。即老师在书信中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友观。而交友观又分两种,一种是同性间的友谊,另一种则是异性间的相处方式。(3)思想教育类。即老师利用书信和经常违规违纪的学生交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4)家庭问题类。即老师同家庭关系不和谐或者离异家庭的孩子进行书信交流,消除他们的苦闷,防止他们走上歧途。
三、书信形式的多样化
集体交流形式就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全班学生一起给老师写信;公开交流形式则是专门准备一个本子,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写信,表达自己对建设班集体的想法、对集体的感情,任何同学都可以翻阅;赠言式交流是在学生手册上写温馨对话式的评语、用精美的卡片写赠言;还可以是便条纸式的传递,或者一幅画的形式。
四、书信对象的针对性
给个别学生的信:一对一的书信,能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更可以激励学生并为其指明前进方向,还可能是一剂心灵良药。给全班的信:当全班学生作为书信对象时,鼓舞士气的话,响亮的口号更能起到激发学生前进的作用,要比讲一节课空道理好得多,这就是书信的力量。给家长的信:教师更应该利用书信保持家校联系,让家长理解老师的苦心,体会老师的用心。
三思三味,提升品质
一、家——打造班级品味特色之“回味”
书信,较之其他现代化的沟通方式,更具持久性和纪念性的“回味”。“小荷家书”成为一部值得不断回顾的班级春秋史,记录了师生、生生、家校联系沟通的点点滴滴,更见证了小荷班成员成长的足迹与收获。
二、春——打造班级品味特色之“情味”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技术因素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快捷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沟通品质的肤浅化和情感互动的削弱化。“小荷家书”在班级建设中重塑了书信交流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以书信为纽带,构建起更有“情味”的班级沟通网络。
三、秋——打造班级品味特色之“入味”
“小荷家书”实现了教育的交互性和对话性,书信成为小荷班成长的源头活水,提升了教育的实效,让教育更加“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