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之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 言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科学家、思想家、企业家们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要求学生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健全、完整的人。笔者从1991年至今一直在高校从事计算机教学和科研工作,深感软件工程学科与各类学科之间融通的重要性,可谓“千科理相通,万法理可鉴”。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1944年,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做演讲时提出“文理分家会导致人的片面发展,只有技术没有人文思想的是空心人”。

蔡元培先生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李政道先生多年致力于倡导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他认为两者的融合必将促进、加速文化的发展,而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

李开复说过,未来什么都有可能被替代,唯独艺术和娱乐不可能被替代。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推动人类感性文明发展。

软件的设计、开发和使用受开发者和使用者的指导思想、世界观、情感、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人文因素的影响。华为公司曾决定把产品设计中心放到法国,把质检中心放到日本,原因是华为公司的员工97%为理工科出身,可见目前文理科分离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人文艺术的素质教育的缺失。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1世纪的《周易》,《易·贲·彖辞》说道:“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泛指诗、书、礼、乐等文学艺术。近代的“人文”理念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它强调对人的价值、尊严、人格、终极追求的关注。

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人文素养是一种对受教育者人性中自身价值的实现,一种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

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趣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本书特色如下。

(1)将软件工程知识置于“人文艺术”中,寓软件工程知识和思想于人文艺术之美的背景下进行讲述,帮助读者深层次地理解软件工程在社会和人的环境下的理论思想精髓,促进学术界与艺术界在思想层面和精神层面的交融。倡导人“软”合一、“为知”与“为人”的融合,追求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完善。

(2)和读者一起发现、解读、领悟和体会软件之美和生活之美,敞开心扉、提升心境,体悟生活、感悟人生。

本书以独树一帜的清新浪漫的插图形式和充满温暖诗意的气息,带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受,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艺术之美的海洋中阅读和学习,旨在揭示软件工程的美与真意,激发软件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乐趣,提升心境。

丰子恺先生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写道“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大千世界,体悟在心。对同一种事物,“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美就像一颗种子,它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善良、美好、欢喜的心灵之眼来欣赏这个世界,这颗种子便会开花结果,香溢天下。

本书很荣幸地使用了艺术家申伟光先生的书法、国画和油画作品,版权归申伟光先生所有,经本人授权使用,在此不胜感激!

另外,本书附有申思先生、靳思维女士的油画作品和申艳光教授、张柏洲先生的摄影作品,靳思维女士和张柏洲先生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封面设计由作者在艺术家申伟光先生的油画作品基础上完成。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和指正,以使其更臻完善!

愿本书能够像一棵朝气蓬勃、绿意盎然的小树,将生命的气息通过无限延伸的枝条传送给人生旅途中的人们!

愿你和我们一起:

发现生活的美好,

感悟宇宙的美妙,

体验生命的绽放,

觉照幸福的未来!

作 者

201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