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你们又来这一套:影评大佬罗杰·伊伯特毒舌小词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C

凯恩-哈克曼理论 Caine-Hackman Theory. 无论你在何时打开有线电视,都能在某个频道找到一部由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或吉恩·哈克曼参演的电影。(引用自电影《政治正确的你》[PCU]剧本,由亚当·莱夫、扎克·佩恩编剧)

骆驼,走,得,慢 Camel, Slow-Moving. 故事场景设定在中东的动作片中,如果有一队骆驼优雅缓慢地穿过画面,那么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拖住追逐方的车辆。(罗杰·伊伯特)

同车不同命,斜坡伪装定律 Camouflage Ramp Certainty Prin-ciple. 在电影中的追车戏里,至少有一辆汽车会不小心冲上一个伪装成普通街景的斜坡,然后顺着坡度高高跃起。在空中优雅停留片刻后,这辆车通常会莫名撞上什么东西,然后引发一场不太科学的大爆炸(如果是坏人的车);或者更不科学地安全着陆,丝毫不理汽车悬架早就应该碎成渣渣这种常识(如果是好人的车)。(道格拉斯·M.伽罗,西雅图市)

恐怖角[33]作死综合征 Cape Fear Syndrome. 这种精神错乱的病症会让女主角们一旦得知自己正面临着巨大的危险,便马上独自前往一间与世隔绝的小屋(或者神秘游艇、帆船、偏僻农场等)躲起来,坚决不让别人(特别是好心的同伴)发现她们。(查尔斯·布斯,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市)

爱心毛毯,暖男暖女必备 Caring Blanket Tuck-In. 如果你想要把一个令人反感的角色塑造成心地善良的暖男暖女形象,那么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让这个人给其他角色轻轻盖上一条爱的毛毯。例如,詹姆斯·伍兹(James Woods)在电影《终极警探》(Cop)中一样。另外,当一场戏中有儿童因恐惧而瑟瑟发抖时,这条爱的毛毯也会立刻在主角手中出现。例如,《大内幕》(The Big Heat)中的格伦·福特(Glenn Ford)。(托尼·怀特豪斯,瑞士,韦尔比耶村)

飞檐走壁间隔器 Carl Owens Rooftop Spacer. 在屋顶之间跳跃奔跑时,电影中的男性角色们总能精确地预估屋顶和屋顶之间的距离,仿佛装了间隔器一般。至于女性角色,她们也总能精确地计算距离,让自己在跳跃时总是精确地差那么一小步,以至于可以成功出现用手挂在屋檐上这样命悬一线的画面。只有这样,前几秒刚跳过来的男性角色才有英雄救美的机会呀。(巴拉克·摩尔和伊丽莎白·摩尔,以色列,耶路撒冷)

慢手综合征 Carphand Tunnel Syndrome. 一个在键盘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的黑客,在电影中的打字速度却常常跟一个普通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速度差不多。(安迪·伊纳克,马萨诸塞州,韦斯特伍德镇)

车顶追逐 Cartop Chases. 当电影中出现角色们在机动车道上徒步追逃的戏,那么主角必定会跳上拥堵中的车辆顶部,然后轻盈地在一个个车顶间跳跃奔跑。尽管在这种情况下,乖乖留在地面上追逃显然更快,也更安全。例如,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在《末日戒备》(The Peacemaker)中的追逐戏。(尼尔·加布里埃莱,纽约市)

选角定命运 Casting Is Destiny. 比起期待剧本写得有多好,观众更期待看到明星——许多好莱坞电影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里奇·伊莱亚斯,俄亥俄州,特拉华市)

小猫打喷嚏音效 Cat Sneeze Effect. 在电影中,当一把枪经过了消音处理,那么发射时就会发出同一种音效,就像一只小猫打了一个可爱的喷嚏一样。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一把枪经过了消音处理还是其他任何处理,都不会发出这样可爱的声音。另外,就算电影中出现了一个被塑造成枪械发烧友的角色,他也会把这类经过消音的枪称作“消音枪”(silenced);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枪械专家会称其为“低音枪”(suppressed)。(拉斐尔·卡特,亚利桑那州,坦佩市)

墓地局部小气候 Cemetery Weather. 电影中的墓地总能制造自己的局部小气候。在数量惊人的墓地戏中(特别是有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这局部小气候总是呈现多雨的状态——而且还不是阴转小雨,而是圣经中灾难般的大暴雨。(G. W.罗斯,华盛顿)

后座中央定律 Centered Passenger Rule. 当汽车后座上只有一个角色时,他总会不偏不倚地坐在正中央,因为这样他才能保证自己顺利地被摄影机拍到。(罗杰·伊伯特)

裸体照悲剧 Centerfold Folly. 除了玛丽莲·梦露,没有第二个女演员成功地通过为《花花公子》(Playboy)杂志拍裸体性感内页,促进自己的演艺事业。(梅文·格罗特,圣路易斯市)

铁丝网墙定律 Chain-Link Fence Rule. 警察追逐罪犯的小径,尽头一定是铁丝网墙。罪犯一定会爬上去。(肯尼斯·C.帕克斯)

临时上膛 Chamber Music. 在一些好莱坞低成本警匪片中,一个警察总会在面对反派的最后一刻才取出手枪,然后缓缓给枪上膛。其实警察理应准备好在需要时随时开枪,那么为什么他不早早给枪上膛呢?答案就是,这画面酷毙了。(道森·兰博,亚利桑那州,图森市)

车祸现场不必慌 Chase-and-Crash Scenes. 指的是“追车—车祸”戏。对很多现代惊悚动作片而言,这场戏几乎可以替代传统三幕剧中的第三幕,或者其他任何剧作形式中的情节高潮。在这类戏中,主角所经之路,遍地是燃烧的汽车和撞成一团的货车;可即使这样,我们都从来不会看见有救护车飞速赶来。另外,就算主角昨天刚刚开着警车霸气地撞翻了几座仓库,他那看似严厉固执的上级也绝对不会找他的麻烦。(罗杰·伊伯特)

切克出租车执念 Checker Cab Magnetism. 在一部设定于纽约的电影中,任何一个角色只要叫了一部出租车,那么它一定会是一辆看起来很典雅的老式切克(Checker Cab)[34]出租车。然而事实上,这种车型已经停产许多年了,而且根据最近的数据,这款车全纽约只剩下了4辆。(艾米·卡什,纽约州,埃尔蒙特市)

“将军”反射 Checkmate Reflex. 为了把主角(或者大反派)快速塑造成一个货真价实(却有点古怪)的天才,编剧和导演常常会安排该角色在电影刚开场不久就跟人下一场棋。在这场结局毫无意外的棋局中,天才当然会很酷炫地一步干掉对手。例如,《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中的杰夫·高布伦(Jeff Goldblum)。(伊瓦·拉博奇,挪威,奥斯陆市)

冲喜的娃定律 Child of Sorrow Syndrome. 每当一个主角被生活击败,心灰意冷地回到家时,他的妻子会说:“亲爱的,我们就要有个娃了。”于是,我们的主角会瞬间停止自我否定,重新找回人生的意义。例如,《生命因你动听》(Mr. Holland's Opus)、《生活多美好》(It's a Wonderful Life)等电影。(吉姆·贝克曼,《纪录报》[The Record],新泽西州,哈肯萨克市)

儿童安全定律 Child Safety Rule. 在任何一部怪物片或者灾难片中,所有13岁以下的儿童都会最终生还。即使存在反例,观众们也不会亲眼看见这些可怜小家伙们的死亡场景。(杰拉德·菲茨杰拉德,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

中国风追逃定律 Chinese Chase Rule. 如果一场追逃戏在一座亚洲城市(或者其他任何一座有唐人街的城市)上演,那么这场追逃一定会正巧发生在中国春节时期,并且角色们跑着跑着就会冲入一场春节游行之中。(尼尔·米尔斯泰德,芝加哥市)

唔该[35],来个特技 Chinese Takeaway. 如果你发现一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动作片里突然出现一个极富创意的特技,那么别高兴得太早,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导演或编剧正巧刚看了一部香港动作片,然后就顺手牵羊了。[36](迈克尔·施莱辛格,加利福尼亚州,卡尔弗市)

“叽叽喳喳的电脑”定律 Chirping Computer Syndrome. 在电影中,当角色们点击屏幕时,电脑总会发出叽叽喳喳的声响。可事实上,自电传打字机面世以来,电脑和终端机就再也不会发出这种古老的噪声了。(弗雷德·坎特韦尔,新泽西州,尤英市)

电影式商业异常综合征 Cinematic Business Pathology Synd-rome(CBPS). 指的是电影中一种痛苦病症,甚至会引发公司职员的反社会或者犯罪行为。该病症通常会有如下特征:(1)公司坐落于一幢破旧的办公楼中,可公司招牌却是全新的;(2)公司总部坐落于人烟稀少的企业园区;(3)公司招牌看起来规规矩矩、了无生气,就连附带的艺术设计都毫无想象力;(4)公司名称中包含诸如“综合”“统一”“动力”“设备”“生化”等冷冰冰的词语;(5)公司名称中包含“某某集团”的字样,并且这个某某是一个秃顶或者叼着雪茄的肥胖男子;(6)公司招牌都已经斑驳不堪,可老板却还雇着司机为他开豪车,完全不顾公司死活。(保罗·A.李,威斯康星州,日耳曼敦村)

电影式耳膜现象 Cinematic Ear Drum Phenomenon. 即使电影中的英雄们在一场爆炸中冲破玻璃窗飞到街上,然后再撞上几棵树什么的,他们的听力依然良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被卷入一场大爆炸,那么幸存者们只会互相大喊:“你说啥?大声点!我听不到!”而不是说“我会回来的”。(唐·霍华德,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

被解放的民用波段电台 Citizen's Band Unbound. 当电影中的两个角色正在使用民用波段电台或者对讲机通话,他们总是能随时打断对方,就好像在打电话。可事实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他们正共用一个频率。见“虎胆龙威”系列电影。(斯蒂芬·富特,宾夕法尼亚州,巴恩斯伯勒市)

老爷车定律 Classic Car Rule. 电影开头时,一旦出现一辆精致优美的老爷车——通常也被设定为一位冷漠无情的老父亲角色的心爱之物,那么在电影末尾,这辆车一定会出个什么事故。可见《乖仔也疯狂》(Risky Business)、《春天不是读书天》(Ferris Bueller's Day Off)、《车旅兄弟情》等电影。(罗杰·伊伯特)

洗澡只为啪啪啪 Cleanliness Is Next to Sexiness. 电影中的女性角色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洗澡,除非与性爱、暴力、同性恋隐喻等内容相关的时候。(罗杰·伊伯特)

差生训练营电影 Clean Up Movie. 指的是这样一种电影主题:一群龙蛇混杂、总拖集体后腿、干啥啥不成的失败者,突然迎来了一个新的老师/教练/修女帮他们洗心革面。这帮失败者也就瞬间被训练成了最棒的一个班级/比赛队伍/唱诗班。可见《夏日补习班》(Summer School)、《棒球先生》(Mr. Baseball)、《幼儿园警探》(Kindergarten Cop)等电影。(史蒂夫·麦克尼克,伊利诺伊州,德斯普兰斯市)

“领午饭的埃及艳后”现象 Cleopatra in the Commissary Phe-nomenon. 如果这是一部讲述拍电影过程的电影,那么在一场涉及外景地拍摄的戏中,一定会有数不清的临时演员穿着不知道放置了多少年的、怪异的古代戏服走来走去。我们也一定会有幸得见埃及艳后、林肯、拿破仑之类的大人物集体“穿越”,并且在餐车前乖乖排队领午饭。例如,电影《矮子当道》(Get Shorty)中出现的独立战争时期的英国士兵。(格雷格·布朗,芝加哥市)

电影套路恐惧症 Clichéphobia. 此病症多发于电影发烧友中,发病情况如下:当现实生活中的情景恰巧与电影中的某些陈旧套路相似,病人就会强迫自己采取某些行动,从而避免和电影角色一样的悲惨结局。例如,只是无心说了一句“今天真是我生命中最棒的一天”,电影套路恐惧症患者就会立即意识到立了这个flag后,自己的性命估计再撑不到10分钟。又或者,当一班本应爆满的航班在最后时刻突然又空出了一个座位,那么电影套路恐惧症患者也会瞬间推断出这架飞机肯定是要坠毁没跑了。(迈克尔·梅兹和凯瑟琳·阿普尔盖特,佛罗里达州,萨拉索塔市)

英雄逆袭惯例 Climb from Despair to Victory(CLIDVIC)指的是电影中的一种惯例,可见“洛奇”(Rocky)系列和所有《洛奇》的山寨电影。该惯例将情节拆成经典的三部分:(1)遭遇惨败,心碎一地;(2)以准MV形式表现疯狂特训;(3)获胜定格,完美逆袭。(罗杰·伊伯特)

反派爬高现象 Climbing Villain. 在一部电影的最后,所有被追击的反派都会选择漠视一切常识,义无反顾地顺着什么东西往上爬,如楼梯、教堂尖塔,或者一座山什么的,然后观众们喜闻乐见地,他们会把自己困在顶端。(托尼·怀特豪斯,瑞士,韦尔比耶村)

哥俩好场景(克林特·霍华德场景) Clint Howard Scene. 指的是在朗·霍华德[37]导演的任何一部电影中,都有他甚少出演电影的弟弟克林特·霍华德(Clint Howard)出现的场景。例如,克林特扮演过电影《回火》(Back draft)中的法医,以及电影《大地雄心》(Far and Away)中的车间工长等。(道森·E.兰博,纽约州,佩勒姆庄园村)

一招变装走江湖 Clothes Make the Impostor. 每当一个杀手要进入布满安保人员的医院中暗杀一个病人时,他总会先躲进一个壁橱,“因地制宜”地变装成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护人员,然后就可以拿着一块笔记板走来走去,如入无人之境了。当然,永远不会有医生或者护士注意到自己从未见过此人。(迈克尔·富尔,伊利诺伊州,坎卡基县)

填鸭式背景交代 Clunky Exposition Complex. 指的是在一段尴尬无聊的对话中强行加入生硬的背景故事。例如,这样一段对话:“你看,贝蒂,我们已经结婚5年了。你呢在豆子罐头厂上班,我呢一直是个种地的,可是咱俩依然是一对好侦探。你还记得四健会会长被暗杀一案吗……”(苏珊·布斯,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镇)

扣扳机定律 Cocking Principle. 在一场戏中,一个较弱角色拿枪指着一个较强角色,就算强者不为所惧,可只要弱者将手指放在枪的扳机上,强者也会瞬间后退服软。而当弱者用双手食指一起按住扳机时,威慑效果更佳。(戴维·W.史密斯,加利福尼亚州,威斯敏斯特市)

键盘狂人 Computer Operation by Frenetic Key-board Typing(COFKey-Type). 在几乎所有涉及电脑操作的电影里,技术人员都会选择在键盘上疯狂打字,完全不管什么鼠标或者图形界面。而只要经过这种操作,什么纳秒级的信息传输和下载都不在话下。可见《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桃色机密》(Disclosure)等电影。(卡洛斯·格林,墨西哥城)

巧合闪电现象 Coincidental Lighting. 惊悚片里,在涉及暴风雨的一场戏中,当一个角色在焦急地寻找一个走失的朋友或宠物时,总有一道震耳欲聋的雷电会及时出现,不偏不倚地聚焦照亮一具尸体或者杀人犯的脸。而如果一个角色正在搜索什么东西,这道审时度势的闪电也会及时出现,并且极其戏剧化地告诉观众这东西已经消失了。(吉姆·李,北卡罗来纳州,凯里市)

科尔定律 Cole Rule, The. 在所有1977年后拍摄并且片中主要人物叫“科尔”的电影中,几乎没有一部是值得看的。只有《霹雳男儿》(Days of Thunder)还值得一看,但也没那么好。(罗杰·伊伯特)

罐头崩塌把戏 Collapsing Display Trick. 只要从一堆整齐摆放成金字塔形的罐头中抽出一个,整堆罐头都会瞬间崩塌。使用这个把戏的导演,通常是将一场戏设置在商店里却拍不出戏剧冲突的人。(罗杰·伊伯特)

过河拆桥,过险拆梯 Collapsing Staircase. 在一部灾难片或惊悚片中,主要角色从楼梯间或者别的什么逃生通道顺利逃生之后,该楼梯或通道都会瞬间崩塌,分秒不差。(斯科特·墨菲,伊利诺伊州,海兰帕克市)

错过亦无妨式预告片 Coming and Going Attraction. 就很多电影而言,只要你看了预告片,也就没必要花钱进电影院了。(格雷格·布朗,芝加哥市)

污迹锦上添花定律 Complimentary Dirt Rule. 爆炸只会让明星变得更有魅力。污迹会以刚刚好的浓度出现在角色的颧骨上,却永远不会出现在鼻头。(布兰达·尤,芝加哥市)

猫咪都是活雷锋 Convenient Cat. 每当正义的角色偷偷打入敌人内部,在执行某任务时不慎踢翻了什么东西,从而惊动了反派人物时,总有那么一只活雷锋猫咪会及时出现。于是,粗心的反派守卫就会说:“啊,只不过是一只该死的猫!”但有些地方正常猫咪绝对不会出没,诸如博物馆或者电脑机房。(史蒂夫·怀德曼)

“枪手真配合”定律 Cooperative Shooter Rule. 不管主角选择什么东西做遮蔽物,这东西都能神奇地躲过每一颗来自敌方的子弹。比如在电影《比佛利山超级警探3》(Beverly Hills Cop 3)中,艾迪·墨菲(Eddie Murphy)将一张公园长凳作为遮蔽物,而配合的杀手们竟然神乎其技地将子弹射击到每一块板条上,却没有一颗通过中间的空隙击中墨菲。(唐·霍华德,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

“兄嫂红白脸”定律 Cooter Rule, The. 当年轻英俊的主角回到童年居住的家乡农场,他一定会在晚餐时同那平庸哥哥大吵一架。这争吵通常是围绕卖掉农场、“唾弃与父亲有关的回忆”等话题,或者哥哥嫌弃主角说话时语法太过规范。当然,我们的主角会生气地夺门而出,一个人坐在后院的围栏上生闷气。不过别担心,善良坚韧的嫂子很快会跟上来,坐在主角身边说,“别生气了,你还是原谅库特/亨特/特里普/比利/鲍勃吧,他爱你,只想帮你,只不过是以他自己的方式帮你。”(莉萨·斯坦斯伯里,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市)

警长腐败定律 Corrupt Sheriff Rule. 电影中所有不是主角的警长都是腐败分子,多半还是当地最大的土地所有者的爪牙走狗。例外:出淤泥而不染的正义警长一定会在电影结束之前英勇就义。(乔·迪克斯坦佐,纽约市)

“总有一个车位在目的地等你”定律 C. P. S. Rule. 每当一个角色在一座拥挤不堪又交通堵塞的大都市(比如洛杉矶或纽约)开车时,别担心,总有一个方便贴心的停车位(Convenient Parking Space,缩写为C. P. S.)在目的地等着他。(约翰·杰克斯,南卡罗来纳州,希尔顿黑德艾兰镇)

屏蔽词间隔 Crap Gap. 当一个演员说了一句脏话,他的嘴唇还在动,可那个脏字却已经被消音了,于是整个画面看起来就好像他打了一个嗝。可见“打码音效”(Beep Bleep,第23页)和“无意义的脏话”(Inanity Profanity,第113页)。(梅文·格罗特,圣路易斯市)

鸡皮疙瘩配乐 Creep Chord. 指的是那种刺耳、不和谐、让人起鸡皮疙瘩的配乐,常见于各种血淋淋的惊悚片中,被用来突出某个恐怖的时刻。当然这时刻也常常是一种虚假警报,比如说一个角色不小心在另一个角色身后摔了一跤,却把后者半条命都吓走了。(若用更专业的术语来描述,这种配乐也被叫作“刺激配乐”[Sting or Stinger])(罗杰·伊伯特)

恶魔之眼 Creeper's Peepers. 你能很容易地分辨出一个被恶魔上身的人物,或者干脆就是来自地狱的人物:此人有一双散发着红光的眼睛。因为每当这些人物独自处于黑暗之中,并得意扬扬地陶醉于邪恶的自我之时,这双恶魔之眼就会不由自主地被开启。(马克·J.沃姆林,康涅狄格州,东哈特福德镇)

骇人的门把手 Creeping Doorknob. 每当电影中出现一个门把手的大特写时,它就会缓慢地转动起来,而此时房间中的人们却不会发觉。即使房间里的人们发现了,他们也会试图躲起来,惊恐地盯着门把手慢慢转动,却什么都不做。(里克·纽比,华盛顿州,科利奇普莱斯市)

反派有时得好处 Crime Sometimes Pays. 有的时候,因为光芒胜过了主角,一个反派可能会在续集电影中变成一个准正面人物。例如,《金刚》(King Kong)中的猛兽“金刚”,《哥斯拉》中的怪兽“哥斯拉”,还有007电影系列中的“大钢牙”,《终结者》(The Terminator)中的终结者机器人,还有“第一滴血”(Rambo)系列中的杀人战士“兰博”。更挑战三观的是,在另一些电影里,这些原来的大反派甚至没有浪子回头的逆转,却仍然因为其超常的邪恶成了主角,如“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系列中的弗雷迪,“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13th)系列中的杰森,以及电影“月光光心慌慌”(Halloween)系列中的迈克尔等。(梅文·格罗特,圣路易斯市)

水晶酒柜定律 Crystal Sideboard Rule. 如果一部电影涉及老夫少妻的组合,而且丈夫的家里或办公室里又正好有一个装着烈酒的透明水晶酒柜的话,那么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妻子会在电影结束前被杀,或者深陷险境;如果这丈夫的角色是由威廉·德韦内[38]饰演,那么概率就会上升至百分之七十五;而如果这是部有线电视台原创的电视电影,那么概率就成了百分之百。(道森·兰博,亚利桑那州,图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