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E分析大系:ANSYS?Workbench结构分析与实例详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有限元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有限元方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数值计算方法,早期是以变分原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广泛地用于“准调和方程”所描述的各类物理场中,最著名的就是拉普拉斯方程和泊松方程,工程实际中常遇到的热传导、多孔介质渗流、理想液体无旋流动、电势(磁势)分布、棱柱杆扭转、棱柱杆弯曲、轴承润滑等都属于这类方程。现在则扩展到以任何微分方程所描述的各类物理场中。

其实,有限元方法中对于连续性问题采用的“有限分割、无限逼近”的思想自古有之,我国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1755年前撰写的《九章算术注》就给出了数学史上著名的“割圆术”计算圆周率的方法。“割圆术”(见图1.3-1)是以“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无限逼近“圆周长”。刘徽形容他的“割圆术”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图1.3-1 刘徽的“割圆术”示意图

现代有限元方法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1943年,美国数学家Richard Courant首先提出了可以用有限个单元模拟无限点的物体,Courant也成为公认的应用有限元方法的第一人。

20世纪5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美国的工程师Turner、Clough首先采用Courant的观点解决了飞机机翼的强度问题。1960年,Clough在论文《The finite element in plane stress analysis》中首次提出了“有限元(Finite Element)“这一术语,从而为有限元方法正式命名。1967年,Zienkiewicz和Cheung出版了第一本有关有限元分析的专著。1970年后,有限元方法应用于非线性和大变形问题,Oden于1972年出版第一本处理非线性连续体专著。

20世纪60年代,我国中科院数学所计算数学家冯康首先从数学角度出发,总结出一个工程物理问题可以归结为ΔU=0(见表1.2-1),都可用有限元方法求解,并在其论文中提出了“有限单元”这一名词。国内在有限元方法方面的贡献主要有:陈伯屏(结构矩阵方法),钱伟长、胡海昌(广义变分原理),冯康(有限单元法理论)。

现在,有限元分析已经成为数值计算的主流,结构、热、流体、电磁场中的稳态/瞬态、线性/非线性问题都可用有限元方法解决,国际上通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很多,如ANSYS、MCS Nastran、Abqus、ADINA、LS-DYNA等,且涉及有限元分析的杂志多达几十种,有限元分析技术及其软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见图1.3-2)。

有限元方法的主要特征可归纳如下。

●深度:解决多种类复杂问题。

●广度:涵盖多学科领域(结构、热、流体、电磁等)。

●综合:多物理场耦合。

●灵活:从简单到复杂,从单行到多核、并行处理。

●适应性:CAD接口多、数据共享。

图1.3-2 有限元分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