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南家庙
菱湖家庙被毁后,其时正处于宋末元初战乱时期,衍圣公孔洙就将孔子和亓官夫人楷木像等重要文物移至己家,设坛祭祀。史称“以家为庙”阶段。
以后,城南家庙建于何时,家庙碑记中有两种不同记载。
一是《明初胡翰撰孔氏家庙碑》记载说:赵汝腾以后,菱湖家庙毁于寇,迁徙城南。南宋亡,元初,孔洙让爵后封国子祭酒,“归守江南庙,拓庙故书楼,其制非宝祐之旧”。后因兵革益盛圮坏不治,元至正十九年己亥(1359)秋,朱元璋义军攻占衢州,当时有部属王恺,任总制衢州军民事(因明朝尚未建立,属于军事管制时期),王恺亲至城南拜谒,发现家庙急需修理,就命有司“葺而新之”。告成之日,率领孔氏家族长幼,备牲礼,着祭服,到庙祭祀。这段记载充分说明,城南家庙迁于元初,修于元末。
二是《明弘治洗马罗璟重修孔氏家庙碑记》记载说:菱湖家庙元季毁于兵燹,荡无遗存。明永乐(1403―1424)初,礼部尚书胡过衢,命有司迁庙于城南崇文坊。这段记载,是迁庙还是修庙,《孔氏南宗考略》作者徐映璞认为是“胡命有司重为修葺”。他还认为,城南家庙,建于孔洙让爵之前是可信的。
其次,永乐年间不可能迁建孔氏家庙的另一个原因是,明初,儒家学说一度被攻击,明洪武十九年(1386),南宗祀田也被抄没入官,直至正统十年(1445)才批准发还。因此,如永乐初迁建家庙,一无祀田收入,二得不到朝廷支持。二说之中,胡过衢时命有司重修较为可信。
明弘治(1488—1505)初,吏部郎中周木(字近仁)使蜀经衢,谒拜家庙,见庙堂“岁久风雨震凌,不无朽弊”,嘱衢州同知萧显(字文明)捐修拓建,适遇新任知府张俊到任,一起协力修建。这是城南家庙第三次修葺。
城南家庙规模较小,建筑比不上菱湖家庙,第三次修理后,仅有先圣殿、寝殿、大成门,殿前东为孔氏学塾,西为接待宾馆,共有建筑六座,围以红墙。洗马罗璟为之碑记。
城南家庙,按孔洙让爵前[让爵为元至元十九年(1282)]迁建,至明正德十五年(1520),共存在23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