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封信
提高效率要抓住概念和主干
妈妈:
刚刚考完“运筹学”,我正一个人坐在偌大的一个教室最后一排。这三周可以说没有什么大事情,都是一些琐事。最大的快乐就是读妈妈的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我只能一个人享受自己的快乐,无法和别人分享什么。
考试糟糕透了。这位运筹学老师是我一生遇到过的最奇怪的老师。他教授的课程无可非议,很有启发也很有深度,可是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很奇特,不顾同学们“听不懂”的反应(我能理解老师讲课的意图和大概框架,但是具体内容也不太明白),一意孤行。
前两周我给同学准备复习材料(其实是给自己准备复习材料),累得够呛,先后修订出四个版本的复习资料。我给同学打印复习资料花了135元钱(班费),可想而知有多少东西。这个过程对我是有利的,既锻炼了自己的总结复习能力,又能够帮助同学做一点事情,获得一点儿满足感。其实真正需要这些材料的也就那几个男生。我并不是专门针对同学进行总结的,而是想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高效率地总结。
我和一些女同学彼此交流复习经验收获也很多。比如这一次老师要考选择题,我不觉得有什么变化,可是Y同学说因为有选择题所以老师很有可能考细节的问题,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是把重点看一遍,忽略很多根本不可能考的东西。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才知道为什么考试要保留选择题这种类型。由于复习得比较刻苦,我也总结一些经验:面对大量需要记忆的东西,不能用我以前的办法一个一个地背诵,还力求背的和所给的内容基本相似,重要的是要抓住概念或问答题的主干,留下印象,在浏览句子的时候不能按照顺序读,应该跳跃式地把主干先记住,然后再靠自己思维的组织能力把修饰成分自己“想出来”。这样背诵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妈妈可能对这些不感兴趣,可是将来面临内容更多的考研,这些经验会非常有用的。
妈妈说玩游戏是浪费青春,这提醒我:我正处于人生中的黄金时段,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以后要更加重视时间观念。
我其实觉得这个学期没有上个学期进步大,因为我几乎没有像上学期那样读书,比如哲学、经济、历史等。我只是读很多心理学书,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技术层面上的知识,我是懂了不少,思维能力却在退化,而且像以前那种“恍然大悟”的情形也少很多。到大二,英语考试马上就要来了,做了几套四级考试题,感觉和高中差不多,听力和以前一样糟糕,词法题还是大部分不会,除单词多认识几个。听说我们院有一个英语很强的人,他天天把耳机戴在耳朵上从不拿下来,我想自己的练习可真是太不够了,从今以后,我就要那样练听力:什么差,练什么。
我发现自己有点像贾宝玉,和每个女孩都有很好的关系,和女同学交流的时候我才觉得感情表达得比较真实,和男同学说话就觉得好像得学会他们的那种交流方式,要说一些伪装的话。妈妈又说什么和女同学保持那种朦胧的感觉最好,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我和女同学交往比和男同学多得多。F的女朋友就说我有“女孩缘”,吓我一跳。
考完试就要军训,我们班还要集体出游,Z同学顺便要过生日,我应不应该送礼物呢?
每次我把自己的文章给您们看的时候,总是被表扬,真是受之有愧。我因为有些气愤,所以写了一篇比较偏激的文章。这篇文章是由我两个“思想火花”构成的,写的时候完全是意气用事。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说我的文章好,能表扬得具体一点吗(开玩笑)?我觉得自己一定得学会写散文,否则将来少一个活路:“作家”。用文学语言表达的意思的确比推理式的语言更容易让大众接受,比如L写的:“当文学有了电影这个小妹妹的时候,神秘的历史长河就容许我们大多数人脱掉鞋,光脚在水边徜徉了”,其实这句话表意不清,但是谁都明白她什么意思,最终也都能够劝服自己相信这句话的确有道理,还要顺便表扬一下这句话的“含蓄美”。不管到底电影是不是文学的通俗化,人们都欣然接受这个观点。这就是“含蓄”的好处:让你忘记批判的态度。
我一说什么理论,总会招来强烈的“反响”,就因为我从来不“含蓄”,听众时时刻刻不忘自己是一个“批判者”。尽管我喜欢探讨,可是这样的话想要立足就比较难。没有谁的理论能够是完美的,只有让人先在态度上承认你,然后你才有机会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才能。我得掌握“含蓄”的能力。
一不小心又说这么多,明天要考普通心理学和数学——最重要的两科。我也该吃饭了,希望爸爸妈妈能够天天有个好胃口。
儿子:王宝玉
2005.6.27
积蓄力量再出手
亲爱的儿子:
妈妈说你的文章好,可不是因为你是我的儿子。妈妈最近看到两个比较有文采的孩子的文章,一个是你们班级的L,一个是妈妈同学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他爸爸请妈妈去帮助报一下志愿。看了他儿子的文章,我对他说,你儿子有文学天赋,别辜负了。儿子,你和他们不一样。你并不是不会写那些文学的东西,记得你刚上大学给妈妈写的文章,描写你的心情和学院景色吗?写得就很好。而你的这篇文章,通篇都是思想的火花在闪烁,如果有一点情感的东西,不就是一篇思想内涵丰富、文采华丽的好文章吗?不必着急出手,积蓄力量吧,一旦出手,就要不凡,就要让人刮目相看。
妈妈
200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