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美文:朗诵与演讲名篇欣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讲 关于朗诵那些事儿

一 朗诵概述

朗诵是一种综合艺术表演形式,它是把文学作品转化成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作过程。可以这样说,朗诵,就是运用优美动听的、可以控制和变化的声音,再结合朗诵者自己的内心感受,加上眼神、表情、手势等等的体态语,把书面文字变成具有听觉美感、视觉美感和情感意境美感的艺术活动。

朗诵的特点

1.有声性

朗诵,是对书面上的没有声音的文字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作品的主旨和情感,既明白又准确地转化成和它相对应的有声语言,最终传递给听众。因此,朗诵时非常注意讲究气顺、字清、音正、声美。朗诵者应该对基础的吐字发音和气息控制的基本技巧有所了解,要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声音让人听上去觉得优美、舒服、自然,只有这样,听众才会乐意接受。

在朗诵时,应注意避免下面这两种不正确的方式:第一种是念字,指“按字发声”,就是非常机械地把字面上的句子念出来,缺少快慢、轻重的变化,让人觉得死板生硬;第二种是拿腔拿调,一说朗诵就把自己先架起来:在中小学生中,常常出现四声不到位、字音(特别是应该读短的轻声字)拖长的“读书腔”;在成年人中,则有不少只见形式不见内容、陷入固定模式的“朗诵腔”。前一种方式是朗诵者没有进入到作品应有的情绪状态中去;后一种则是虽然有一定的情绪状态,但却是假的、错的。这两种朗诵方式既不真实又不自然,所以,发出的声音也就既不表意亦不传情。

2.创造性

朗诵,是朗诵者对文学作品的再创作。原本的作品是作者依据对生活、对世界的感受创作出来的,朗诵者在朗诵过程中,要对作品进行第二次的创作。它要求朗诵者首先能够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在遵从作品体裁结构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经历、阅历、感悟,再配合各种外部技巧,综合立体地展示出来,使作品更生动、更鲜活地呈现在广大听众面前。可以说,经过二次创作,优秀的朗诵者能够赋予文学作品更长久、更感人的艺术魅力。

3.规范性

朗诵时应选择语法、词汇使用都很规范的文学作品,并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这样才能更有利于沟通、感受、学习和传播。一些用地方方言写出的作品,可以作为娱乐、聚会时的小节目,但不适合拿到正式的场合进行朗诵。

朗诵的作用

1.朗诵是达到语言规范化的重要途径。

2.朗诵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朗诵能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4.朗诵能够帮助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5.朗诵能够使人修身养性,提高人文素养,提升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