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流芳:北京民间曲艺选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曲艺荟萃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内容可以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等10个类别。曲艺便是其中的一类。

所谓“曲艺”,就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口语说唱”的形式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社会生活、记录历史信息。这些曲艺形式,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核心内容,更是非物质文化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的各种曲艺形式,都是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语言文化资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回想1991年,中央电视台开播了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叫做《曲苑杂坛》。这档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尽显民族艺术瑰宝”为宗旨,它让我们从荧幕上欣赏到了许多精彩纷呈的曲艺形式。像相声、小品,以及京剧、评剧,这些都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相声、小品,魔术杂技。评书、笑话,说唱一曲。东西南北中,君请看,曲苑杂坛……”,这几句主题曲,也成为了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旋律。

这些曲艺形式,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它们常常出现在舞台上、荧幕上,深受观众喜爱。而除此之外,就在我们北京的地界儿上,如今还有许多已经不为人所熟知的曲艺形式在流传着。它们曾经都有过辉煌的一段历史,都带有浓厚的北方色彩,要么就诞生于老北京城内,要么就是在北京周边地区生长、最终在京津一带繁荣。它们既是老北京的文化名片,又是曲艺界的宝贵财富。

据统计,北京地区的语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大约600种,数量极其可观。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环境有了变化,一些曲艺形式生存的土壤渐渐消失,有的流行范围已经很小,逐渐退出了观众的视野;有的则是没了传人、濒临灭绝。我们这本小书肩负起抢救文化遗产的责任,选取了26种老北京民间曲艺形式,为您进行推广介绍。这26种曲艺形式分别是:

戏曲类:燕歌戏、山梆子戏、蹦蹦戏、苇子水秧歌戏、下苇甸皮影戏、诗赋弦。

弦歌类:单弦、岔曲、联珠快书。

鼓书类:京韵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五音大鼓、北京琴书、平谷调。

走唱类:太平歌词、十不闲、莲花落、数来宝。

另有几种不太好归类的,分别是大胡营高跷会、太平秧歌及商业叫卖(吆喝)。

这些曲艺形式中,有的已经被认定为北京市级或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则还未列入名录。不论怎样,它们都时刻显示着我们北京的语言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