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有声双语经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作品导读

阅读《双城记》,大概要从了解小说题目和故事情节开始。

“双城”,指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故事围绕马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发日夫妇为首的巴黎底层平民展开,爱和反抗,牺牲和复仇,奇妙地融会在一起,构成一个柔情悲壮又荡气回肠的故事。

法国医生马奈特因一桩悲惨的往事旅居伦敦,在那里,他的爱女露西结识了同为法国巴黎人的家庭教师查尔斯·达尔内,两个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然而,与达尔内面貌相似的伦敦青年西德尼·卡顿同样爱上了露西,并许下“为了你,还有为了你珍视的人,我愿意做任何事”的诺言。几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革命的浪潮席卷到达尔内曾经的仆人身上。原来,达尔内是法国贵族之后,因为痛恨家族的骄奢淫逸,所以远离巴黎,在伦敦自食其力。他回到巴黎,营救仆人。不承想,自己却因贵族身份,身陷囹圄。医生与露西百般营救,最终,还是靠卡顿救出了达尔内。卡顿付出生命的代价,完成了最初对露西的承诺。

看完以上简介,一定有人会说,这个故事写法国大革命,距离现代社会太遥远,过时了;也许还有人会说,长相相似这种老掉牙的故事,有什么可看的?

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但别着急下结论。

《双城记》是一部经典的小说。它不会因时代变迁而过时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一部书写“人”的小说。

比如,我们通常认为革命是进步的,却习惯忽略人性是复杂的。大革命的背景下,被追责的对象里,不见得都是坏人;反抗的人群中,也许有人“动机不纯”。因此,法国大革命虽然是“过去的事”,但在这舞台上登场的形形色色的人,才是我们需要瞩目的“焦点”;人们纷繁的行动背后掩藏着的复杂人性,更是我们在阅读中需要挖掘的“宝藏”。

时代有变迁,“人”的故事,却从来没有落幕。《双城记》,自然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一部经典的小说,一定会塑造经典的人物。《双城记》也一样。我们仅仅以卡顿与德发日夫人这两个人物举例。

卡顿懒散邋遢,除了相貌与达尔内酷似外,他就是芸芸众生中普通的那一个。作者借他之口,说他“是个不得志的苦力”,并且表现出他的冷漠:“我不关心世上任何人,世上也没有任何人关心我。”然而他爱上了露西,并在了解了露西的心意后,选择尊重爱人的决定,“爱与牺牲”的光芒,开始在他身上闪耀。得知达尔内行将就死的消息,他第一时间赶到露西身边,不为陪伴,而是竭力营救“情敌”,乃至以命换命。可以说,“爱与牺牲”成就了卡顿平凡人生的华彩篇章。

我们知道,即使时光过去千百年,人的情感未曾改变:对爱情的向往,对利益的追逐,对死亡的恐惧等等。趋利避害,人之常情。然而,卡顿却是“反其道而行之”。这些异于常人的行为,使他跳脱出芸芸众生,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德发日夫人则是另一类人。她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是坚定的革命者。可是,私仇蒙蔽了她的双眼,她变身为冷血残酷的复仇者,即使达尔内一家无辜,她也要借“革命”之名,赶尽杀绝。

在狄更斯笔下,卡顿、德发日夫人都是普通人,只是被卷入法国大革命的狂潮,于是做出了不一样的选择。他们的选择,直到今天,也依然会给现代的我们以启示。这,也是经典的价值。

有时候,我们读小说,追求出人意料的情节,希望越新奇越好,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读经典小说,却不能只看故事。通过对时代的分析,对人物的解读,我们可以反观现实,反思自己,这才是不浪费经典。

最后,还有两个小建议送给大家。一是,阅读经典,需要耐心,慢慢读下去,趣味自然来。二是,如果你觉得这本缩减版很精彩,不妨再去读原著,相信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申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