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民国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8章 始料未及的囧相,闲则思变

程水根从正月初二,舅舅家走亲开始算,一直到正月十五前。这十几天里,每天不是出去走访,就是在家接待来访的。

这礼物也在众亲戚之间周转,有时水根发现今天收到的礼物,就是几天前自己送出去的,唉,乡下就是这样,每当过年,亲戚们才算正规走,轮着转圈。

谁家在正月期间门庭若市,说明这家人缘好,或来巴结的人多,这是一种象征。

程水根家今年格外的门庭若市。

有好几天经常是同时来几拨亲戚,据娘说:有些来的是多年没走动的,或从来没走动的远亲或远远亲,不怎么熟悉,连名字都叫不全,但今年都来了。

好几天,搞得家里没地方落脚了,吃饭的桌子板凳,锅碗瓢盆,都安排吴老三他们去借来。屋里坐不下,没办法,在门外搭个蓬来安置。家里准备的鸡鸭鱼肉都不够吃,还得临时去高价买,买不到就去借、凑。

水根显得更加忙碌,走访亲戚水根要带队或亲自去才算,来访接待上桌时必须水根做陪,因为男主人不在家是不能开桌请客的。

就像是电影里的主角一样,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人,男主人,男主角。女人只能卿几句话,不能上桌陪,只能把水根叫回去。

水根在正月期间,经常是刚到西家坐落,幼娟就来叫了,家里来谁了,娘叫他回去,没办法,水根只好喝碗酒,吃几筷子菜,抬屁股走人。

“水根啊,听说那前梅的梅家兄弟跟你拜把子啦?还把梅家千金许配给你当媳妇?”

“水根啊,你发达了,可别忘了我们这些穷亲戚哦,当初你爹赌钱输光被人打,还是我帮他挡住的……”

“……”

就连水根准备的红包-压岁钱,原先装备了一百好几十个,都发个精光不够,又装备几佰个,铜元没有了,拿银元去换。

每天家门口来一堆小孩,都说是小辈,伸手要红包

“表叔新年好,恭喜发财”

“表舅新年好,财源滚滚来”

“堂舅新年好,”

“程大爷,新年好,恭喜发财”

“……”

每天十几个,有少年,有小孩,有认识的,有些根本不是这几拨人带来的。

各样的称谓拜年,随后就是一只只伸出来要红包的,还脏兮兮的小手。

刚开始还辩认“谁家的?”后来实在太乱,也就不认了。

“好好,新年好,大伙都别挤,每人都有,嘿嘿。”

水根手里红包很快发完了。

“幼娟,快去屋里把红包给我拿来,快!”

“……”

“呵呵,水根在发红包啰!”

“程爷在发红包啰!”

这一呼,把周边墙角猥缩的大人们都围上来看热闹。

水根家里折腾没几天,娘累趴下躺床上了。慧娟和幼娟累得直不起腰来。

没办法,好在程水根还有手下兄弟们,吴老三,朱林根他们及时安排家属来帮忙……

后来,程水根听吴老三他们悄悄在议论,这种现象在农村乡下叫“吃大户”,水根心里想:我这是哪门子大户?家里还是一屋子男女混住,实在是冤枉呀,水根一时也想不通……

虽然除夕夜已经过了,但年的味道却并没有在乡村消失。

整个正月,乡村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之中,走亲戚,访朋友,唱大戏,耍龙灯,好不热闹。

这年的味道,要过了正月后才渐渐淡下来,

程水根发现,乡村农户家庭里,从腊月到正月,这整整两个月,年味都在乡村的上空弥漫着。节奏很慢,腊月是准备过年,正月是享受过年。

乡村的年味,永远飘在每一个农人的心间。

家家户户的兴奋与欢乐在静谧的油灯下流淌。灶膛里燃着一家的红火,炸圆子、炒蚕豆、煮花生,浓浓的香味把小村熏染得芳香醉人。灶膛里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把来年的日子烧得旺旺的,他们大口吃着肉,大碗喝着酒,划拳的吆喝声响彻整个村庄。

炒上几个菜,边吃边聊,乡村男人们除了吃喝,就是赌钱,一年千辛万苦积攒点钱,全输在赌桌上了。

农村一年四季,除了春、夏、秋的农忙时节紧张之外,大部分闲时间,尤其是冬季,这闲散的劳动力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办工厂,让大家人人有事干,在工厂打工赚钱养家糊口。

如果搞个密集型劳动的产品工厂,既搞活了经济,又解决了闲散劳动力的问题,还解决了懒散喝赌的恶习。

程水根这几天也在家里苦思冥想,如何建设美丽家园。慢慢的他也学会了抽烟,抽烟有时能缓解自己的压力。

衣兜的烟原是用来应酬的,偶尔抽上几根,慢慢的成习惯啦。现在思考会习惯性的摸烟点燃,然后吐出袅袅绕绕的烟雾,并吹上一口让它散去。

某天,他在家门口的空场上抽烟思考。

忽然,他的眼光停留在不远处堆积如山的河蚌壳。

这河蚌壳日晒雨淋的已经变色、发霉、发臭。

河蚌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以及氧化钙。

CaCO3=高温=CaO+CO2气体符号,就是煅烧石灰石哦。

这是大学本科时再基本的化学反应式,也经常做实验。

这石灰石又称生石灰,CaO,是常见的无机化合物。

生石灰加水,就生成熟石灰,Ca(OH)2,也就是建筑材料中的无机胶凝材料,相当于现代的建筑用水泥。

民国那时候的水泥称之为‘洋灰’,全进口,非常昂贵。

就地取材,建造一个石灰石厂的设想,在程水根脑海里初步形成,下面就是要搞一个可行性分析研究。

主意既然定下,第一步着手做一下原材料的调研。

水根安排吴老三他们去调查,先调查本村的,然后再摸邻村的。

几天后,吴老三他们将调查情况呈报上来了。

程水根将其汇总情况是这样的:

江浙一带是贝壳类水产品特别丰富,一般是春夏季节吃螺蛳、田螺,河蚌;秋冬季吃河蚬又称黄蚬,是一种淡水贝类,适合生长在软土质河床,其繁殖快,量大,价格低。

每到秋冬,一船船黄蚬从邻县运入,很便宜,每斗2个铜元,普通老百姓都消费得起。

长年累月,老百姓将这些贝壳都堆倒在几个固定凹地或干涸支河的沟里。

在乡下农村没有生活垃圾一说,人畜粪便是肥料,有点剩饭剩菜的都变成猪饲料了。

所以在这些个垃圾堆里挖出来的几乎是贝壳类物质。稍做清洗就是原材料。

第二步,就是要选择一个场地,来建厂。

程水根带着吴老三他们,经过周密考察,选择了一块荒地,它位于东、西、南、北四个埠头村的交叉点上。又邻近一条支河,大船也可以自由进出,若是建一个码头,上下货都很方便。

第三步,就是找村乡头面人物商议,荒地使用及码头建设等事宜。

商议之事,当然由水根亲自出面。

他第一个要找的人物,就是西埠头村的保长,他的三爹程法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