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鱼头的麻醉随笔集》终于要付梓出版了。首先要感谢为此书出版付出了艰辛努力的王小燕女士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王华祖主任,从策划、组稿、查阅资料、核对内容直至文字校订,每一步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很多内容我早已遗忘,也被他们不知从哪里找了出来,令我非常感动。我也要谢谢我的学生顾卫东、罗艳、薛庆生等,他们陪我一路走来,收集和记录了很多我之前的文字,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多素材,也提供了很多思路,付出了很多劳动。
这本书原名《于布为教授麻醉随笔集》,是个中规中矩的书名。但王华祖主任提出建议,认为书的内容多为随笔,又有相当部分是和网友的论战,嬉笑怒骂,尽在其中,不妨以你的微信名“老鱼头”为书名,以为如何?我不假思索,便随口答应,遂有了这么一个不太规矩的书名。之所以随口答应,是因为这个“老鱼头”是我在读小学时的昵称,源自北京的一首儿歌:鱼头,鱼头,你被猫叼走喽?鱼头,鱼头,你被猫叼走喽!大概是唤起了儿时的回忆吧,就用了“老鱼头”这一网名。所以,读者阅读时也不妨以游戏之心情看待:觉得有趣,就看下去,觉得无趣,就随手一丢。
本书内容主要还是从比较严肃的学术思考和一些专业期刊的述评、专家笔谈、主编致辞等开始,大体反映了笔者对一些学术问题的看法或思考。然后是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不相干的评论,内容反映了我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我的学术思想形成的一些内外因素,包括我在第二军医大学求学的历程和离开部队的内心经历。坦白地讲,我的学术思想的形成是我到了瑞金医院工作以后的事,这是因为一方面是有了比较多的学术积累和经验积累,另外一方面也是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所带来的各方面压力使然。这个过程也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过程:求学的过程让我积累了初步的理论基础,长海医院的工作实践让这些理论有了实践的检验,离开长海医院到瑞金医院的过渡期让我有了时间去进一步思考并补充新的理论知识,瑞金医院的工作实践让我把新的思考进行了进一步实践检验,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自己对麻醉的认识,于是有了对于麻醉的“全麻本质的探讨”,也有了关于“理想麻醉状态”的讨论,从而形成了我全部麻醉学术思想的基础。接下来的部分是我的一些PPT,内容不过是当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自己学术思想的材料。这些内容,对于推动中国麻醉学科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大言不惭地说,中国麻醉学科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这些PPT所带来的全国范围内的学术思想的大讨论的结果。然后就是在“丁香园”上,关于我的学术思想的大讨论内容。其实,我在“丁香园”上和众多网友的论战,并非源于我的“好战”,而是“丁香园”版主们为了活跃一下学术气氛,拉我进园参与讨论,却没想到进去后就引发了一场大论战。本书收录了其中两次论战的内容,还有一次涉及循证医学的,可能内容和语言更加激烈一些,就没有收录。现在回顾这些讨论的内容,也觉得很有意义,它一方面活跃了“丁香园”麻醉版的学术氛围,另一方面无疑也促使参与讨论的广大麻醉医师开始深层次地思考麻醉背后的规律和理论基础,帮助他们完成从“匠”到“师”的蜕变,同时还对基层麻醉医师拓宽视野、提高技能和扩展思路起到了促进作用。这些讨论甚至可能是本书之精华所在,也未必可知。正如10年前我提出的“理想麻醉状态”现在已被学界广泛认可一样,相信我在这些讨论中提出的一些学术观点会经受住时间的验证。本书最后收录了一些真正的随笔,当然还有我就任上海市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会长后所做的一些工作的记录。
拉拉杂杂的写下这些,就此作为本书的前言吧。过去常有作者最后写下:谨以此书献给某某。我想我还是算了。等将来真出了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再献不迟!
老鱼头于布为
草于沪上
201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