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希腊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
伴随着该地区文明的进程,古代希腊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
1.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时代(公元前20世纪—前12世纪)
爱琴海域最南端,在希腊和北非之间,有如长舰一般横亘着一个岛屿,这就是著名的克里特岛,希腊文明的曙光就从这里冉冉升起。早在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就出现了最初的国家,每个城市国家都以王宫为中心形成。约在公元前16世纪,其中的克诺索斯国的米诺斯王朝统一了全岛,迎来了爱琴文明的第一个繁荣期。米诺斯王朝的农业、工商业和航海贸易都十分发达,并建立了强大的海军,且与埃及联系密切,其势力和影响遍及东地中海的广大领域。克里特人与后来的希腊人并不是相同的民族,但他们的成就和繁荣景象后来却一直被希腊人所钦羡。米诺斯王朝曾修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王宫,设计精巧、结构复杂、厅堂达1500间以上,被希腊神话称为“迷宫”,它的存在已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希腊的一则神话说,克里特岛的迷宫中有一个半牛半人的怪物,每年都要吃掉雅典被迫进贡的七对童男童女。大英雄忒修斯继承雅典王位后,决心除掉怪物,洗刷雅典人的耻辱。忒修斯乘船来到克里特,米诺斯王的女儿阿里阿德涅对他一见倾心,施以援手,送给他一个线团和一柄宝剑。忒修斯将线的一端系在迷宫入口,带着线团深入迷宫,杀死怪物,然后顺着放开的线原路出了迷宫。忒修斯的父亲埃勾斯在儿子行前曾与之有约:如果平安顺利返回船上挂白帆,否则挂黑帆。不幸的是胜利返回的忒修斯忘记了与老父的约定,没有让舵手挂起白帆。等在岸边的老父误以为儿子死去,纵身跳入了大海。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这海称作“埃勾海”,也即爱琴海。这则神话正反映了爱琴海孕育希腊文明的历史真实。
约在公元前1450年左右,操希腊语的入侵者占领了克诺索斯王宫,繁盛一时的克里特文明衰落了,此后,爱琴文明的中心由克里特岛转移到了希腊本土的迈锡尼。迈锡尼人是从欧洲内陆迁移到希腊地区的最早的一支希腊人,定居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000年。此后,又有其他操希腊语的人群陆续来到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是在克里特文明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直到公元前1600年前后才开始建立国家,其中心在迈锡尼城。迈锡尼王国在当时的希腊诸国中最为强大,对外作战时常被诸邦国推为盟主,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就是在迈锡尼领导下希腊诸国与富庶的特洛伊城的一次大战,发生在约公元前11世纪迈锡尼文明后期。战争持续了10年,希腊人虽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也元气大伤,北方的多利亚人乘机南下,灭亡了迈锡尼文明。
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为其后产生并记载下来的希腊神话和史诗提供了丰富多姿的素材。
2.“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前9世纪)
“荷马时代”因著名的“荷马史诗”产生于该时期而得名,这是古代希腊社会由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南侵的多利亚人和迈锡尼人同属希腊民族,但社会发展却落后于克里特和迈锡尼人,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他们征服希腊后的数百年间没有建立克里特-迈锡尼式的奴隶制国家,而是以氏族部落制的形式生活,中断了希腊地区的文明传统达三百年之久,因此,人们又将这一历史时期称作“黑暗时代”。但这种历史的“倒退”现象是相对而言的,多利亚人南下将冶铁技术带入了希腊,使该地区从铜器时代进入了铁器时代。铁器的使用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整个希腊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尽管从社会阶段的发展看,这一时期有“倒退”的一面,但希腊文明的恢复和加速发展却孕育于这个“黑暗时代”。
这一时期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3.古风时代(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这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和初步繁荣时期。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抒情诗和寓言。和其他文明古国或地区一样,希腊有着悠久的诗歌传统,诗歌的类型多种多样,并涌现出许多青史流名的著名诗人。早在年代无法确定的上古时代,希腊地区就有许多民间歌谣出现和流传,至今仍有断片残章留存,如《磨坊之歌》、《酿酒之歌》和《燕子之歌》等等。荷马时代之后的公元前8世纪末和7世纪初,著名诗人赫西俄德创作了叙事长诗《工作与时日》和《神谱》。前者以一个自耕农的立场,劝导诗人的弟弟要勤于耕作、正直劳动,不要巧取豪夺,其对乡村生活的表现透着亲切和温情。后者则是希腊文学史上对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最早描绘,功披后世。这一时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和个人意识的增强,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诗歌高度繁荣。希腊抒情诗系由民间歌谣发展而来,在当时都是可唱的。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分为笛歌和琴歌两大类。笛歌从内容上可分为挽歌、战歌和情歌,以双管笛伴奏;琴歌在形式上分为独唱和合唱两种,用竖琴伴奏。著名的抒情诗人有品达罗斯(公元前518—前442或438)、提尔泰奥斯(公元前7世纪)、阿那克里翁(约公元前570—前?)和女诗人萨福(公元前612?—前?)等人。他们的诗或抒发对希腊的热爱,表达激昂慷慨的战斗豪情,或吟咏自然之美和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赞叹,对后世欧洲抒情诗人影响久远。
在同一时期,希腊世界还广泛流行着许多主要通过描写动物之间关系来表现生活哲理的寓言故事,据说是由一个名叫“伊索”的释放奴隶所讲述的。但是,流传至今、共有三四百个小故事的《伊索寓言》故事集是由后人收集、改写和编定的,其中有些故事显然不属于伊索所生活的时代,还有一些故事明显是来源于其他民族。伊索寓言反映的是平民阶级的思想感情,既是当时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写照,又是对人们生活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著名的寓言如《农夫与蛇》、《狗和公鸡与狐狸》、《狮子与鹿》、《龟兔赛跑》、《狐狸与葡萄》等受到全世界各地区人们的喜爱。后世的著名寓言作家如法国的拉封丹、俄国的克雷洛夫等人均受到过伊索寓言的影响。
4.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中期)
这一阶段是希腊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全盛时期。在整个希腊世界诸城邦国家中,中希腊的雅典和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斯巴达是国土面积最大、势力也最强的国家。但斯巴达人尚武轻文,而雅典人则文功武治并重,成为希腊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文坛翘楚。雅典的民主政治日臻成熟,在伯利克利执政时代(公元前444—前429)达到了顶峰,史称“黄金时代”。宽松的政治环境,政府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使得众多学者、艺术家云集于此,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创作出了一大批堪称经典、令后人惊叹不已的杰作。在文学上,最突出的是古典悲剧和喜剧以及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文艺理论。
柏拉图(公元前428—前348)是一位出身雅典的哲学家,在政治上他反对民主制而主张贵族政治;而在哲学上他则主张“理念论”,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柏拉图认为理念世界是真实的,理念是万物的本原,物质世界是虚幻的。个别事物仅是一般理念的不完全的反映,而文艺作品是对个别、具体事物的摹写。因此,如果说具体事物是对理念的摹仿,那么文艺作品就是对理念摹仿的摹仿,是“影子的影子”,与“真理隔了三层”。柏拉图将诗人视为不足取的一类人,特别认为那些抒情诗人只能引发“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因此将诗人逐出了他的“理想国”,但“颂神和赞美好人的诗歌”不在他否定的范围之内。柏拉图写有对话40篇,《理想国》、《斐德若篇》、《伊安篇》、《会饮篇》等是其中的名篇,文笔生动、凝练,是古希腊时代著名的散文作品。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柏拉图最著名的学生,但却对柏拉图的唯心论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的名言是他的座右铭。亚里士多德以学识渊博著称,现存著作达47部之多,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他认为柏拉图的理念属于人的思维抽象领域,客观上并不存在一个理念世界。他写有《诗学》一书,在对以史诗和悲剧为代表的古希腊文学作出理论阐释和总结的同时,完整地提出了被后人概括为“摹仿说”的美学观。亚里士多德指出,现实世界而不是理念世界才是真实的,艺术的本质就是对现实的摹仿,因此,以现实为摹本的艺术也是真实的。文艺并不是对现实的表面复述,而是要描写现实中带有普遍性的东西。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是西方美学史上现实主义传统的开端,对后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5.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晚期—公元前2世纪中期)
希腊在经过古典时代的繁盛后,由于各城邦之间和各邦国内部的矛盾日趋激烈而逐渐走向衰落。公元前4世纪,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将势力向南部不断渗透,至公元前337年,马其顿成为了全希腊的领导者。公元前336年,20岁的亚历山大继承马其顿王位,在进一步巩固了对希腊世界的统治后,率军东侵波斯帝国,经10年征战,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使希腊文明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明发生接触和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就希腊文学而言,这一时期成就不大,只有米南德(公元前342—前291)的新喜剧和忒奥克里托斯(公元前310—前250)的田园诗对后世欧洲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古希腊神话
神话产生于人类社会的童年时期,原始氏族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认识能力是孕育神话的土壤和条件。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既是哺育人类的母亲,也是生产力低下的史前人类最大的敌人。当人类逐渐地从自然界中走出,自身意识开始觉醒之时,对外在的生存环境、对人类自身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朴素理解就必然导致后人所无法摹仿的神话的出现。在世界各民族的上古时期,都曾产生过本民族的神话,但是就流传至今的各民族神话来看,希腊神话无疑是最丰富多彩的。文字记载的希腊神话最早见于荷马史诗,其后,诗人赫西俄德的长诗《神谱》对宇宙的起源和神的谱系作了最早的描述,成为后来希腊神话作品的底本。此后,我们在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哲学和历史著作中也可以看到有关神话的记述。现今看到的希腊神话故事,又是在上述记载的基础上经后人的整理形成的。
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神的故事讲述的是诸如创世、诸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诞生、神与人的关系等等以神的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故事。赫西俄德记载下来的神话告诉我们,宇宙最初的形态是混沌一团,混沌神的名字叫卡俄斯。混沌中首先出现地母该亚,该亚又生出代表天空的天神乌拉诺斯。天神与地母结合生出六男六女,总名叫做提坦。乌拉诺斯仇视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将他们关在了地下。被激怒的该亚鼓动孩子们起来造反,并帮助提坦神之一的克拉诺斯打败父亲,救出了其他兄弟姐妹,克拉诺斯自己当上了神王。克拉诺斯随后娶自己的妹妹瑞亚为妻,但像父亲乌拉诺斯一样恶待子女,将瑞亚所生的孩子一个个都吞进肚里,因为他听说将来自己的一个小儿子会把自己掀下王位。最小的儿子宙斯出生了,母亲瑞亚将他藏了起来。宙斯渐渐长大,有勇有谋。他设法让父亲吐出了所有的子女,然后与兄弟姐妹们一道发动了一场与父亲的战争。经过10年的奋战,克拉诺斯终被推翻,新一代神王宙斯统治了世界。这样的神话显然是在人类蒙昧时代早期产生的,既带有原始社会血亲杂交的痕迹,也反映了母系社会的特征。到了氏族社会后期,父权制代替了母权制,社会的进程也在神话中得到了反映,新的一组神话——“奥林匹斯神话系统”出现了。在这个系统中,与宙斯有血缘关系的12位亲属为主要神癨。众神之王是雷电之神宙斯,神后是他的姐妹赫拉,他的兄弟波赛东掌管海洋,另一个兄弟哈得斯是冥府的主宰。宙斯的子女也各司其职,日神是阿波罗,月神和狩猎女神是阿尔特弥斯,阿芙罗蒂特是司爱与美和生殖女神,智慧女神则是雅典娜,赫菲斯托斯是工匠之神,神使是赫尔默斯,战神是阿瑞斯等等。诸神以这种组织化的形式共同居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林匹斯山上。这是父权制社会的一个缩影。
英雄传说的主角是半人半神的英雄,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观念。英雄传说带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是对氏族首领和祖先的赞颂,但同时也是后人想象力创造的产物。人们将祖先与神的血缘相联系,他们是神与人结合所生的后代,个个都是智勇双全,有超人的力量。英雄们为民除害,披荆斩棘,为集体的利益不顾个人得失,建立了丰功伟绩,得到一代代后人的景仰和崇拜,久而久之,便被神化了。古希腊的英雄传说,最著名的有建立了12件功勋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伊阿宋率众英雄夺得金羊毛的故事、忒修斯的故事、俄狄浦斯的故事等等。
神话与原始宗教信仰是密切相连的。古希腊宗教是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在各城邦的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所有希腊公民都是笃信宗教的。但是,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东方民族不同的是,希腊世界没有享有特权的祭司阶层,神庙中的男女祭司地位相当于城邦的公务人员,神庙的管理权掌握在城邦委派的公民团体手中。因此,源于古老的民间信仰形成的希腊宗教观念,在特有的希腊城邦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也使希腊神话具有了自己鲜明的特征,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神人同形同性论”。这种观念不仅使希腊神话较早就摆脱了兽形妖灵阶段,而且使神话体现出了较强的民主意识和以人为本、注重现实的精神。希腊宗教中的诸神,既不是由王或城邦的统治者所垄断的,也不是高高在上,只供人们敬畏的神癨,而是属于整个希腊世界所有公民并生活于民众之中的神,神性与人性之间是相通的,而不是二者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界限。反映到神话上,神拥有了男人或女人的形态,但又是人的完美体现,神的形象体现着人的智慧和美质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但另一方面神与人一样有着七情六欲。他们同样爱慕虚荣,嫉妒心很重,爱好风流,存有私心,例如贵为神王的宙斯常常下到凡间与美丽的女子偷情幽会,诸神为了一点小事不惜挑起战争,没有道理地偏袒自己喜爱的人等等。希腊人是相信命运观念的,这在神话中也有体现,但神话同时也表明他们不是匍匐在命运脚下的奴隶,而是一个珍视个人荣誉,强调人的抗争,热爱世俗生活,积极进取,崇尚英雄气节的民族。希腊神话是把人放在中心地位的神话,凸显的是人的精神,回荡着昂扬、乐观、健康的现世气息,对其后的希腊文学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因此马克思曾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三、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两部,历经近千年才最后编定,在西方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古希腊历史上,曾有过一次真实的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时代,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初(一说为公元前12世纪末)。战争的双方是以迈锡尼城邦为首的希腊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联军和小亚细亚西北部的特洛伊人。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最后阿开亚人取得了胜利,特洛伊城被夷为平地,考古发掘已经证实了特洛伊城的存在和这场战争的发生。也正是由于在10年征战中,希腊方面元气大伤,才使北方的多利亚人有了南下的机会,并最终灭亡了迈锡尼文明。战争结束后,许多以此为素材的短歌和英雄歌谣在希腊世界,特别是小亚细亚一带广为流传,内容彼此关联,中心人物常常是战争中的部落首领和战功卓著的英雄。古代希腊有不少靠吟唱为职业的行吟歌手,这些民间艺人在一代代地传唱这些英雄歌谣时,加进了许多神话传说的内容。到了公元前9至8世纪时,相传在小亚细亚一带有一位天才的盲人民间歌手名荷马,在流传已久的英雄短歌基础上对大量有关特洛伊战争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润色,形成了情节完整、风格统一的两部史诗——《伊利昂记》和《奥德修记》,后人统称为“荷马史诗”。此后约两百年间,吟唱史诗的民间行吟歌手们都以荷马的弟子自居。直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僭主庇士特拉图时期,荷马史诗才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到了公元前3至2世纪的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里亚的几位学者对荷马史诗又作了校订,将两部史诗各分为24卷,史诗的定本终于形成并流传至今。
从荷马史诗目前的内容来看,我们并不能了解史诗所描述的战争的由来,需要从其他神话资料来补足其来龙去脉。根据希腊神话传说,特洛伊战争由“不和的金苹果”引发,由“木马计”结束。神话传说记载,希腊大英雄阿基琉斯的父母举行盛大的婚礼,遍邀诸神,却偏偏遗忘了好事的争吵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愤愤不平,当婚礼进行时,她来到席间,投下了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果然,神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芙罗蒂特为谁应得到这个金苹果争执起来,她们都认为自己才是最美的女神。三位女神请神王宙斯评判,宙斯也十分为难,让她们去找世上最美的男子、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裁决。她们找到了帕里斯,各自都向他许以优厚的酬谢。赫拉许诺,一旦金苹果判给她,帕里斯可以成为世上最伟大的君王;雅典娜答应可以让他成为世上最伟大的英雄;阿芙罗蒂特的酬谢则是让他得到世上最美的女子。贪图美色的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罗蒂特。美神没有食言,将帕里斯带到了斯巴达,帮助他拐走了绝世美女、斯巴达的王后海伦。此举激怒了整个希腊世界,各部落一致决定要助斯巴达王夺回海伦,洗刷耻辱。为此他们组织起一支10万人的庞大联军,公推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为统帅,以阿基琉斯为主将,乘坐一千艘战船,渡海攻打特洛伊。这场大战打了整整10年,此间,奥林匹斯的诸神也分成了两派,赫拉和雅典娜支持希腊,而阿芙罗蒂特当然支持特洛伊。希腊联军久攻不下,疲惫不堪。最后,伊大卡岛国的国王奥德修斯设下了著名的木马计。希腊联军佯装退兵,将一具巨大的木马留在城外。特洛伊人将木马当作战利品拖回城中。入夜,当城中一片狂欢时,藏匿在木马腹中的希腊精兵打开机关溜了出来,与埋伏在城外的军队里应外合攻下了特洛伊。大批特洛伊人沦为奴隶,希腊军队洗劫了城中的珍宝而去。希腊世界的各路英雄分头返回自己的家园,有的一帆风顺,有的却饱受长期的海上漂流之苦。
史诗的第一部《伊利昂记》是对这场战争进行直接描述的,但涉及的却不是战争的整个过程,而是集中笔墨写了10年里最后一年中51天的战事。史诗开始,就写到了希腊联军内部由于将帅不和到了危急的关头,诗人说:“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主帅阿伽门农依仗权势,夺走了猛将阿基琉斯的一个美貌女俘,被激怒的阿基琉斯宣布退出战斗。希腊方面缺了最能战的大英雄,连连失利,更抵挡不住特洛伊英雄、王子赫克托耳的勇猛进攻,围城的军队一直被追赶到了海边。阿伽门农派奥德修斯等人去见阿基琉斯,答应归还女俘并给予丰厚的礼物,请求和解,希望他重新出战,但阿基琉斯却傲慢地拒绝了。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向他借了盔甲,杀了上去,特洛伊人以为阿基琉斯来了,纷纷溃逃。帕特罗克洛斯一直杀到了城下,最终还是被赫克托耳所杀。阿基琉斯闻讯悲愤欲绝,让母亲请求匠神连夜为他打造了一副新的盔甲。他与阿伽门农当众和解,然后重新投入战斗。这一天,战事异常惨烈,双方混战成一团,尸体堵塞了河道。最终阿基琉斯在雅典娜女神的帮助下刺死了赫克托耳,将他的尸体拖在战车后羞辱。这种做法违反了神律,宙斯让他允许特洛伊王赎回儿子的尸首。白发苍苍的老王普里阿摩斯来到阿基琉斯面前,阿基琉斯顿生恻隐之心,感到与死去的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实际上惺惺相惜。双方同意休战21天,各自掩埋和悼念死者。《伊利昂记》在为赫克托耳举行的盛大葬礼中结束。
史诗的第二部《奥德修记》即是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木马计的设计者奥德修斯回家的艰辛历程,时间的跨度同样也是10年,但诗人只写了最后40天的故事,其余有关奥德修斯的经历都是通过倒叙的手法叙述出来的。史诗开始时,希腊世界中最智慧的英雄奥德修斯尚未回到家乡伊大卡,四处飘零。在家乡,他忠贞的妻子佩涅罗佩正不堪贵族们要她改嫁的纠缠。原来,身为国王的奥德修斯长期不归,贵族们觊觎他的王位和财产,于是100多个求婚者包围了他的妻子,整日在他的家中狂欢作乐。这天,神王宙斯终于决定可以让奥德修斯回到家乡。智慧女神雅典娜飞临伊大卡,要奥德修斯的儿子特勒马科斯外出寻父,年轻的特勒马科斯走遍了希腊的许多地方却找不到父亲。原来,他的父亲已被温柔多情的卡吕浦索女神软禁在自己的岛上达七年之久了。卡吕浦索爱上了奥德修斯,执意要他留下,还许诺他可以长生不老,但奥德修斯仍然一心要回到家乡。宙斯的神谕到了,卡吕浦索无奈放行。奥德修斯归心似箭地乘上了回乡的木筏,孰料海神波赛东掀起巨浪打翻了木筏,奥德修斯在雅典娜的帮助下飘到了斯克里亚岛。那里的国王待他如上宾,在盛大的宴会上,有行吟歌手吟唱起特洛伊战争英雄的故事,奥德修斯禁不住泪如雨下。他向国王和宾客们讲述了自己10年来惊心动魄的经历:战争结束后,他率部下踏上了回家的旅途,结果误入了忘忧果之乡,人一旦吃了那里的果子就会忘记自己的故乡。奥德修斯费尽心力才使部下离开了那里,却又进入了海神波赛东的儿子、放牧巨羊的独眼巨人的领地。巨人抓住了奥德修斯和他的一个部下,智慧的奥德修斯用计刺瞎了巨人的独眼,逃了出来,从此得罪了海神。此后,奥德修斯曾制服喀耳刻岛上的魔女、经受住了塞壬妖女歌声的诱惑、奋力闯过卡律布狄斯大漩涡。在太阳神的岛上,饥肠辘辘的部下宰杀了神牛,遭致宙斯雷电的击打,全部葬身海底,孤身一人的奥德修斯又漂流到了卡吕浦索的海岛。故事讲完后,在座的人无不为奥德修斯的经历动容。国王以礼物相赠,并派船送他回家。在雅典娜的安排下,奥德修斯父子想见,抱头痛哭。了解了家中的情况后,奥德修斯化装乞丐回到家中,将求婚的贵族全部杀死,一家人终于团圆。
两部史诗对氏族部落时期的社会生活作出了多方面的反映,因此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从其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伊利昂记》的时代稍早于《奥德修记》的时代,当时的希腊社会已开始向阶级社会过渡,出现了贵族和平民两个阶级,但奴隶制尚未形成,阿伽门农等贵族首领的权力受到氏族长老会和部落民众大会的限制。而在《奥德修记》中,则可看出奴隶制已开始萌芽,奥德修斯被作为一个能够仁慈对待奴隶、自己不脱离劳动的理想的有产者形象被加以歌颂。主人公对妻子的深厚感情和妻子对丈夫的忠贞以及奥德修斯杀死求婚贵族的描写,在史诗中被作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而肯定,这表明保护私有财产和维护一夫一妻制度已成为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并逐渐被人们开始接受下来。
荷马史诗被称为“英雄史诗”,但两者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伊利昂记》写战事,重在表现英雄的勇武;《奥德修记》写海上的冒险经历,重在展示英雄的智慧。这恰恰是古希腊人英雄观的反映。史诗时代是氏族社会的末期,只有那些代表了部族共同的理想和集体的利益,又具有过人的勇敢和智慧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爱戴,被后人当作英雄崇拜。同时,上古时期的英雄们也一定具有天真质朴、率性而为的特点,不失其个性特征。《伊利昂记》中出现了众多的人物,但占据中心位置的无疑是阿基琉斯。这位希腊联军中最勇敢善战的骁将,性如烈火,武艺高强,让特洛伊人闻风丧胆。只要他一出战,战局就立刻改观,希腊联军就所向披靡。他当然有自身的弱点,为了一个女俘,一度退出战场,在战事最危急的时候,不肯与阿伽门农和解,对联军的失利作壁上观。但是,阿基琉斯仍然是一个典型的氏族部落时期的英雄。重视个人荣誉是那个时代的普遍观念,他感觉自己的尊严受到阿伽门农的伤害,愤怒使他铸下了大错。然而,当他一旦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时,立刻以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他当着全体战士的面与阿伽门农尽释前嫌,为挚友的死而深深自责。阿基琉斯清楚地知道神谕,预见到自己的鲜血必将洒在特洛伊的土地上,但他仍然坚定地走向战场。为了希腊的利益、为了替挚友报仇,他宁愿战死在沙场之上。阿基琉斯是暴烈的,但也不乏柔情。他为朋友的死亡哀痛不已而追杀赫克托耳,但面对恳求收回儿子尸首的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的满头白发时他又禁不住动了恻隐之心。正因为在阿基琉斯的身上,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对部族的责任感既矛盾又和谐地统一在一起,这个人物才成为了一个鲜活生动的英雄形象。赫克托耳是史诗中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另一个英雄,他的个人命运与对城邦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使这个形象有一种异常悲壮的色彩。他知道,是弟弟帕里斯诱拐海伦才引来了这场战争,也知道自己不是阿基琉斯的对手,更预感到了城破之日包括自己的娇妻弱子在内的特洛伊同胞所将遭受的悲惨境遇,但是作为特洛伊全城人民的支柱,也为了一个战士的尊严和荣誉,他仍然坚定地走向必死的结局。整部《伊利昂记》的英雄群像也是如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种崇高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主义精神。《伊利昂记》金戈铁马、慷慨悲壮、气势恢宏,而《奥德修记》则在雄浑壮阔的背景下又不失缠绵浪漫的阴柔之美。《奥德修记》是以一个英雄的命运穿起的史诗,海洋是它主要的舞台,奥德修斯经历的12次险境或诱惑均与大海有关。古希腊人是一个面向海洋的民族,变幻莫测的海神波赛东实际上是他们对以海洋为代表的自然力崇拜和敬畏的产物。奥德修斯是智慧和勇敢的化身,他面对险境和各种引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用自己热爱家乡故土的坚定信念,一次次化险为夷,表现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杰出智慧和豪迈精神。这是这部史诗的真正感人之处。
荷马史诗是长篇巨作,但结构巧妙,剪裁富于匠心。长15693行的《伊利昂记》和12110行的《奥德修记》都是选取最后一年几十天中的故事加以叙述,而对其余有关内容则采用简洁的穿插或倒叙手法交代清楚,避免了臃肿、拖沓的平铺直叙,始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史诗既有对宏大场面、英雄群像的粗犷描绘,也有对局部和个人情态、心理的细致刻画。作品中运用了大量富于想象力的优美比喻——被后人称之为“荷马式比喻”——和诸多反复出现的描述性短语。两部史诗均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英雄诗体。这些艺术上的特征既表明了它的民间创作传统,也可看出后代文人加工过的痕迹。荷马史诗在古代希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希腊人的百科全书,它特有的魅力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消逝。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希腊的艺术和史诗“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四、古希腊戏剧
古代希腊的戏剧分为悲剧和喜剧两种,它们的希腊文原文分别是“山羊之歌”和“狂欢之歌”,二者皆源于古老的民间酒神祭典。希腊盛产葡萄,用葡萄酿酒也有悠久的历史。在希腊神话中,酿酒的技艺是由宙斯之子狄奥尼索斯传授给人的,因此,民间盛行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崇拜。在古希腊,年年都有盛大的民间祭祀酒神的庆典,祈祷葡萄园能有好的收成。相传,酒神出行时,身边有一个半羊半人的森林之神相伴,身后还会有许多女人追随,她们身披兽皮,头戴长春藤编制的花环,疯狂地跟着酒神从一地到另一地。于是,每当乡村祭祀狄奥尼索斯时,民间歌手们便装束上羊皮,胸前挂着山羊角,头戴长春藤花冠,走在群众游行队伍的前列载歌载舞。这些民间歌手一般在50人左右,并有一个歌队长领唱,所唱的歌被称作“酒神颂歌”。后来,在表演中出现了一个与歌队长应答的“应和人”,这就在歌的演唱中增加了对话的部分。古希腊戏剧就是由这种带有民间宗教色彩的祭祀仪式逐渐发展出来的,具体说来,悲剧的前身是“酒神颂歌”,而喜剧的前身则是祭神的歌舞和滑稽戏。
悲剧和喜剧虽然同出民间,但二者在古代希腊是有严格的界限的。悲剧在发展过程中树立起正统的地位,多取材于神话传说,表现人与命运的抗争或涉及重大的社会、道德伦理问题,风格崇高、悲壮,以美好事物的毁灭引发观众的怜悯与恐惧之情;结构上多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统一性,比较严谨;语言则追求高雅和规范。喜剧多取材于现实,风格夸张、滑稽、怪诞,生活气息浓郁,重在揭露丑恶的人与事或讽刺人性的弱点,让观众在笑声中去否定那些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和无价值的事物。喜剧在结构布局上比较松散和随意,时有插科打诨和荒诞的情节,语言比较粗俗。因此,悲剧更适合奴隶主贵族的审美口味和教育民众的现实需要。
在古希腊的戏剧艺术中,悲剧占有突出的地位。悲剧的演出在当时以雅典最为发达,在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在卫城上修建了可容纳三万人的巨大的露天圆形剧场。每年春季,城邦当局还组织盛大的戏剧比赛,获奖者得到不菲的奖励和民众的欢呼赞誉,同时还向观剧者发放观剧津贴,以鼓励民众看戏。希腊戏剧的兴衰是与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发展相一致的,雅典政府提倡和支持戏剧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以此来弘扬民主政治的思想,反对暴政,激发人们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和战胜敌人的豪情,因此,戏剧是当时雅典公民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元前5世纪是希腊悲剧的鼎盛时期,在雅典活跃着许多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前456)、索福克勒斯(公元前496—前406)和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5—前406)是其中最杰出的三位剧作家。
埃斯库罗斯出生于雅典附近的一个贵族家庭,青年时代就开始了悲剧创作。据说他从25岁开始就参加戏剧比赛,但直到40岁才获得第一次桂冠,此后连续获奖12次。政治上他拥护民主派,但由于不满于民主派的进一步改革,曾两次客居西西里南部的叙拉古王国宫廷,并于那里辞世。埃斯库罗斯有“悲剧之父”的美誉,是他首先在悲剧中增加了第二名演员,使对话成为戏剧的主体部分。他缩减了合唱队,基本形成了戏剧的结构形式,此外,他还首创了舞台背景,使用华丽的服装和高底靴,并使演员的面具初步定型化。有记载说埃斯库罗斯一生共创作了70部悲剧和笑剧,另一说是90部,但传世的只有7部完整的悲剧:《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阿伽门农》、《奠酒人》和《报仇神》,他的创作是对雅典奴隶主民主制建立时期社会生活的反映。《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是埃斯库罗斯最著名的作品,他将神话中一个原本只是保护陶工的小神普罗米修斯塑造成了一个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理想的高大英雄,成为西方文学画廊中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马克思曾盛赞剧作家笔下的普罗米修斯是“哲学的日历中最崇高的圣者和殉道者”。剧中写到普罗米修斯由于为人类盗取天火惹怒了新登基的神王宙斯,威力神和暴力神奉旨将他拖到了高加索山,火神把他钉在了山崖之上,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却顽强不屈。懦弱的河神俄刻阿诺斯前来,劝他向宙斯屈服,但被严词拒绝。他豪迈地预言,被宙斯追逐、被赫拉迫害的人间美女伊娥的第13代子孙、大英雄赫拉克勒斯必将砸碎锁链,使自己获得自由。由于他掌握着宙斯将要被推翻的秘密不肯泄露,宙斯派神使赫耳默斯对他进行威逼利诱,称如果他不肯合作,等待他的将是深埋峡谷、被鹫鹰啄食肝脏的可怕命运。普罗米修斯辛辣地嘲讽神使的奴颜婢膝,坚决不从。宙斯无计可施,大发淫威,天崩地裂中,英勇的普罗米修斯消逝于雷电之中。在埃斯库罗斯的笔下,神王宙斯成了一个专制、残暴、仇视人类的暴君形象,敢于反抗、宁可忍受无边的痛苦而决不低头的普罗米修斯则是文明的缔造者和人类保护神的典型。普罗米修斯这一高大的悲剧英雄千百年来一直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面对专制暴力和个人利益,真正的英雄绝不会放弃原则和真理而苟且偷生,获取荣华富贵。作为希腊悲剧艺术的第一位代表,埃斯库罗斯的悲剧总体上尚显粗糙。他的人物单纯高大、性格单一,缺少发展变化,神化色彩浓郁;歌队还起着重要作用,带有比较强烈的抒情气息;戏剧结构尚嫌简单,情节不够曲折。诗句庄严,感染力很强,但时有夸张的色彩。总的来说,雄浑、悲壮、豪迈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风格。
在三位悲剧诗人中,索福克勒斯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他被人们称为“戏剧中的荷马”,足见其地位在剧坛的重要程度。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最繁盛的时期,他的剧作反映了古代希腊“黄金时代”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风貌,提倡民主精神,最典型地体现了希腊古典时代的英雄观念和对于人的理想。他在戏剧艺术上的高超造诣更给后世剧作家以深刻的影响。索福克勒斯生于雅典一个工商业主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精通音乐和诗律,与雅典民主派的著名领袖伯里克利交谊深厚。据说他28岁就在戏剧比赛中击败埃斯库罗斯而得了头奖,此后又多次摘取桂冠,是获奖最多的希腊悲剧家。他在埃斯库罗斯悲剧艺术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大步。他增加了第三个演员,从而使对话和动作真正成为了戏剧最重要的部分,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使戏剧的矛盾冲突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因素。歌队在他的悲剧中不再处于旁观者的地位,而是成为戏剧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据说索福克勒斯创作了120余部剧作,但今天能看到的只有7部,其中《安提戈涅》和《俄狄浦斯王》尤为出色,而后者更是被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赞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俄狄浦斯王》同样取材于古老的神话传说。忒拜国王拉伊俄斯得到神谕,他的儿子将会犯下弑父娶母的可怕罪孽。于是拉伊俄斯在儿子俄狄浦斯生下后,即用铁丝穿捆了他的脚踵,命仆人将这婴儿弃于荒山野岭。仆人出于怜悯,将孩子送给了一个牧羊人。后来,没有子嗣的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玛斯将他收为养子,但孩子并不知情。俄狄浦斯长大成人后,也从神谕中得知了自己将犯下违背人伦的大罪。为了逃避这一可怕的命运,他远走他乡。在一个三岔路口,他与一位老者争执并将其误杀,孰料被杀之人竟是他的生父拉伊俄斯。随后,他用智慧除掉了危害忒拜百姓的狮身人面女妖斯芬克斯,被拥立为忒拜王,并娶了前王的王后伊俄卡斯忒,而她正是他的亲生母亲。神谕终于全部变成了现实。后来俄狄浦斯得知了真相,刺瞎自己的双眼,请求放逐,以示自惩。
悲剧表现了人的自由意志与残酷命运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展示出不屈服于命运的真正的英雄主义精神。剧中的俄狄浦斯勇敢而坚强,智慧而正直。他不仅有能力为百姓除害,而且是一个贤明、爱民的国王。为了使忒拜城的瘟疫停止,拯救百姓的生命,他按照神谕认真追查弑父娶母的凶手,即使当所有疑点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时,也仍然不顾自己的利益,继续追查下去。百姓爱戴这样的国王,称他为“最高贵的人”。按照古代希腊人的理解,命运是不可抗拒的,因此,俄狄浦斯无论怎样挣扎,只能是在命运的网罗中越缠越紧,他的悲剧是一定要发生的。然而此剧的立意不在于此,它揭示的不是人的绝望感,而是作为有自由意志的人的不屈精神。俄狄浦斯的行为是悲壮的,因为他无辜地承受着命运的打击;俄狄浦斯又是高贵的,因为他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仍奋起抗争,捍卫人的尊严与荣誉,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正体现了人性的伟大和崇高。俄狄浦斯是理想的人的典型。
《俄狄浦斯王》标志着古希腊悲剧艺术的成熟。索福克勒斯始终将英雄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其悲剧命运的发展置于全剧的核心,人物形象鲜明、丰满。此剧的“倒叙式结构”更是匠心独具,历来为评论者所称道。剧作家不是平铺直叙展开戏剧情节,而是从故事将近结尾处写起。戏剧一开始就从忒拜城瘟疫降临、百姓在痛苦呻吟的境况切入,把“谁是凶手”这个尖锐的中心问题凸显而出,而将俄狄浦斯的身世倒叙出来,使得戏剧结构紧凑,矛盾冲突高度集中,节奏毫不拖沓,全剧一气呵成,剧情扣人心弦。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曾受到亚里士多德、维吉尔、莱辛、歌德等著名人物的高度推崇。现代杰出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根据《俄狄浦斯王》提出了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结”,在赋予这出古老悲剧以现代气息的同时,也给现代西方文学批评以深刻的影响。
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则创作于雅典奴隶主民主制由盛而衰时期。他也是贵族出身,早年研究过哲学,与智者学派交往,并受到该学派的影响。他与希腊悲剧艺术的第二位代表索福克勒斯生活于同一时代,但思想却远较索福克勒斯激进,是民主倾向最强的剧作家。晚年由于反对雅典当局的好战政策而不能见容于祖国,流落并客死在希腊北方的马其顿。据说他写过92部作品,得奖5次,流传至今的尚有18部,《美狄亚》、《特洛伊妇女》、《希波吕托斯》、《伊翁》、《酒神伴侣》等都是他的著名作品。其中《美狄亚》是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取材于希腊传说中伊阿宋的故事。在传说中,伊阿宋为了盗取金羊毛来到了科尔喀斯,当地的公主美狄亚对他一见钟情。为了对伊阿宋的爱,美狄亚用巫术帮他得到了金羊毛。美狄亚的父亲追赶逃离的伊阿宋,美狄亚千方百计阻止父亲的追逐,甚至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弟弟。与心上人到了希腊后,美狄亚又帮助伊阿宋报了杀父之仇,两人因此被从城邦中驱逐。悲剧写的主要是此后的事情。当戏剧开始时,两人正客居在科林斯城邦,并有了两个儿子。贪图富贵的伊阿宋已经变了心,为了财富和地位,他要休了美狄亚另娶科林斯王克瑞翁的女儿为妻;而为了扫清女儿的障碍,克瑞翁也要将无依无靠的美狄亚和她的两个孩子赶出科林斯。悲愤欲绝的美狄亚苦苦哀求,狠毒的伊阿宋竟无动于衷。绝望的美狄亚决意报复负心的郎君和残忍的对手。她先假意认错,麻痹对手,然后让两个孩子给公主送上有毒的锦袍和金冠作为贺礼。公主穿戴上之后立刻燃起了烈火,克瑞翁上前来救女儿,父女同被烧死。随后,为惩罚伊阿宋,也为自己的孩子免遭仇人的毒手,美狄亚亲手杀死了两个儿子,随后乘龙车飞走。《美狄亚》这出悲剧给人强烈的震撼,剧作家将传说中的大英雄伊阿宋变成为一个忘恩负义、贪图权势富贵的卑鄙小人,而对在夫权、神权、政权三重压迫下的美狄亚则寄予同情。美狄亚敢爱敢恨、聪明坚强,尽管疯狂复仇的连串举动令人惊愕,但由于剧作家细致地刻画了美狄亚走投无路的绝望心理的发展过程,让观众在觉得可信的同时仍然对她感到同情。此剧表明了欧里庇得斯对妇女低下处境的关切和对造成这一家庭悲剧的社会不公现象的谴责。欧里庇得斯在西方戏剧史的发展上贡献良多。他扩大了希腊戏剧的题材范围,对女性和家庭问题给予特别的关注;他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特别是对女性极端心理的深入揭示比较成功,动作和心理的结合使他的悲剧人物血肉丰满,性格也更加复杂;他关心人的现实境遇,使戏剧更贴近生活本身。可以说,到欧里庇得斯的笔下,古希腊悲剧终于完成了由埃斯库罗斯写神、英雄到索福克勒斯写理想的人,再到欧里庇得斯写现实的人的过程。
古希腊喜剧的形成在悲剧之后,直至雅典城邦进入危机时代它的繁荣期才到来。讽刺丑恶人物和针砭时弊是喜剧的特色。古希腊喜剧取材于现实,揭示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较多地反映出下层平民和普通百姓的思想意识。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前385)是古典希腊喜剧的代表,有“喜剧之父”之称。传说他有44部作品,获奖7次,现存作品有11部。他是雅典附近的一个小土地所有者,因此,他的喜剧作品也多表现希腊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他以诙谐的笔调处理严肃的题材,奠定了喜剧寓庄于谐的基本审美风格。《阿卡奈人》和《鸟》是阿里斯托芬两部著名的作品。前者涉及战争与和平问题,写于雅典与斯巴达城邦战争中的第六年,通过一个自耕农在两国交战时单独与敌人媾和保住自己一家幸福生活的荒诞剧情,表达希腊下层百姓的反战立场。后者则是一部幻想性极强的喜剧。剧中写林中飞鸟们建立了“云中鹁鸪国”,鸟类实现了没有压迫和奴役、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生活,以此来反衬现实社会的不公和不义。这个“云中鹁鸪国”堪称西方文学史上最早的乌托邦思想的表现。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人物性格夸张,但来源于现实,情节离奇,语言贴近民间口语,诙谐、生动。他的作品可谓雅俗共赏,特别受到农民和其他普通百姓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