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12 口语和书面语的语用界限
在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别并不是绝对的。事实上有相当多的词汇在两种语体中是相通的,例如:“母亲”、“妈妈”、“妈”、“娘”、“mother”、“ma”、“mamma”、“mum”、“mammy”这几个词,意思相同,但语用色彩和功能却有差别,我们很难说汉语的“妈”仅限于口语,英语的“mother”仅限于书面语。有些句式的用法也很难严格分清,知识分子使用的语言尤其如此。一般来说,语体是通过文章或者谈话的整体风格来体现的。
翻译中什么时候用口语体,什么时候用书面语体,除了看原文的体裁外,还要考虑原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语言风格,说话人的身份、素养、感情、语气和场合。应该使用口语体的地方却使用了书面语体,译文就显得咬文嚼字,装腔作势,书呆子气十足。反过来说,应该使用书面语体时却用了口语体,译文读起来就显得显得轻率、随便、不得体、缺乏20修养。
符合规范的书面语体也可以转换成口语体,例如演讲、报告、讲座、广播稿、祝酒辞或外交谈判等。口语体和书面语体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现象。
口语和书面语是语言的两种形式,历史发展阶段不同,使用的方式和场合不同,交际分工不同,但是没有好坏之分。现代《圣经》翻译家主张在翻译《圣经》时尽量使用大众熟悉的口语词汇和句式,主要是出于布道和传教的需要,因为教众常常在做礼拜时听牧师讲经,有些国家常在电视和广播中安排宗教节目,因此对《圣经》的口头讲解有很高的要求。
了解并掌握好各种语体很重要。这是一种长期的修养过程,有了这样的本领翻译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困难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