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一、比较优势

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即便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劳动生产率的绝对优势,只要不同商品生产的绝对优势的程度不同,就可能展开贸易。李嘉图将这一生产特征概括为“比较成本”或“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者机会成本来确定。

商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指的是一国不同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比率,具体表示为两种产品的人均产量或小时劳动的产量之比,公式为:

如果一个国家某一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同一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则该国在这一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其他国家在这一产品上处于比较劣势。根据表2-4中中美两国的劳动生产率状况,可计算出两国大米和小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如表2-5,中国大米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是9/8,高于美国大米的相对劳动生产率5/6,所以中国在大米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处于比较劣势。中国小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是8/9,低于美国小麦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所以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处于比较劣势。

表2-5 相对劳动生产率

相对生产成本指的是一单位某产品的要素投入与一单位另一产品的要素投入之比。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该国在该产品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根据表2-4的劳动生产率可计算出两国不同产品的相对生产成本,如表2-6,美国大米生产的相对生产成本高于中国大米生产的相对生产成本,表明中国在大米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中国小麦生产的相对生产成本高于美国小麦生产的相对生产成本,表明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表2-6 相对生产成本

机会成本指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的数量。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他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机会成本,则该国在这一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表2-7是根据表2-4的生产条件计算出来的各国不同产品的机会成本。中国大米生产的机会成本低于美国大米生产的机会成本,表明中国在大米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美国小麦生产的机会成本低于中国小麦生产的机会成本,表明美国在小麦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表2-7 机会成本

用三种方法衡量的每一国家的比较优势产品都相同,就是说,用任意方法都可以找出一国处于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的产品。

二、贸易模式与收益

基于比较优势概念,李嘉图认为只要各国具有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就会产生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具体形式是,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和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一样,都是建立在以下基本假定条件下的。不同在于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基础不仅限于两国之间生产技术或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别,只要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存在相对差异,就可能展开贸易。每一国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根据表2-5到表2-7反映的各国的比较优势产品,中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大米并出口,美国专业化生产小麦并出口。

表2-8 单位产品的要素(劳动)投入和国内交换价格

李嘉图认为,贸易互利的首要体现就是节约劳动时间。可以从进口单位商品中所获得的劳动时间节约量来分析。按照上述生产条件,两国展开贸易,中国将专业化生产大米,美国专业化生产小麦,假定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价格是1R∶1W,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大米和美国的小麦按照1∶1的价格进行交换。中国自己生产1吨小麦需要9个小时,现在用1吨大米换回1吨小麦,实际上只用了8个小时,所以小麦进口比中国自己生产节约了1小时;美国自己生产大米需要12小时的劳动投入,现在用10小时投入生产的1吨小麦可以换1吨大米,比美国自己生产大米每吨可节约2小时。如表2-9,可见,通过贸易,两国都节约了劳动时间。

表2-9 单位进口产品所节约的劳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