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特殊“把”字句的两种可能解释

如果我们把上述“把”字句纳入位移图式及其隐喻拓展所产生的变体图式系统的话,那么,绝大多数“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能够得到统一解释的。现在还剩下不到40个“把”字句,我们姑且称之为特殊的“把”字句,主要有以下一些形式:

第一种:“把……+形式动词+动词”

(56)朗泉公司计划把县里的苹果、核桃进行包装销售。

(57)把舞台艺术不衰的魅力生动地加以展现。

(58)作者把蛟龙、猛虎作了人格化的艺术夸张。

第二种:“把……+动词+动量词”

(59)我向达斯先生提出把账结一下。

(60)他知道后,把爱人训了一顿。

第三种:“把……+动词重叠形式”在本文所收集的语料中,没有发现动词重叠的形式。众所周知,动词重叠是“把”字句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我们从崔希亮先生的文章中抄来下面3例作为补充。

(61)你把头发理理。

(62)你把衣裳换换。

(63)你把桌布洗一洗。

第四种:“把……+表完成性动词短语”

(64)各地政法部门都把近几年干警违法乱纪问题逐一列举,打印通报,并交给广大干警讨论处理。

(65)我们真怕电视把文学“娶”之殆尽。

(66)把这些工作出色地完成。

第五种:“把……+单个动词”

(67)把这张报纸创办。

(68)陈献智少将把象征他们年龄的19支蜡烛点燃。

(69)用青春和汗水把它培育和浇灌。

无论是句法形式还是语法意义,它们都与典型的“把”字句有明显的区别,该如何处理这种现象呢?这里,我们提出两种可能的解释思路,仅供参考。

4.1 凸显位移过程中的动力成分

我们认为,典型的“把”字句表现的是一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从甲点位移至乙点的过程,其凸显的焦点是物体(“把”后名词)位移终点(方向),所以,典型的“把”字句总是有补语成分。然而,特殊的“把”字句,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没有了补语成分,因而也就使物体失去了位移的终点(方向),物体的位移趋势被阻隔,在这些句子中,我们看不到物体发生位移的标志。这时候,“把”字句也就自然从凸显物体位移过程的终点(方向)转变为凸显动作行为了。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特殊的“把”字句,特殊就特殊在动词上,“进行/加以+动词”也好,“动词+动量词”也好,动词重叠也好,包括完结性动词短语和光杆动词,都是凸显动作行为的句法标志。由于“把”字句中补语成分的失落,动词的语义地位和表达作用便得到了强化。在这种情况下,“把”字句传统的“处置义”的解释似乎有了最合适的注脚。

4.2 简化位移过程的表达需要

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一个句法形式在言语表达层面的最终形成,是受多个层面因素制约的(徐枢,1993),句法框架、词汇选择(郑定欧,1999)、表达焦点、语气情态等等,都会对句法形式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果我们把所谓特殊的“把”字句放到整个“把”字句的系统中来观察,就会看到下面的情形:

(70)把滞留香港的民主人士安全地接到解放区。(从起点到终点的标准形式)

(71)孙文会把卸下玉米的“四轮”开到另一台地秤上。(省略起点的典型形式)

(72)你们谁也不能把家里的事告诉在部队的娃儿们。(动词“告诉”后隐含介词“给”的典型形式)

(73)服务队员们把破瓦一片片撤换下来。(泛方向空间的形式,开始向无终点虚化)

(74)他们把钢瓶刷了好几遍。(无终点,凸显动作行为的动量)

(75)把紧缺的资金更合理地使用。(无终点,单个动词凸显动作行为)

(76)我把你这小蹄子!此例摘自崔希亮(1995)。(动词省略)

从这些例句的排列顺序我们看到,“把”字句从标准形式到典型形式再到特殊形式甚至动词省略的过程,其实体现了完整的物体位移过程在言语表达中不断简化的趋势。这其中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由表达的特殊需要和动词本身的特殊性造成的。拿“把头发理理”来说,我们完全可以补出终点,说成“把头发理理干净”就是明证。

任何一个句法框架内,都会存在一些边缘的形式和意义,这是语言系统本身的范畴化特征所决定的。应当承认,“把”字句对位移图式及其变体的句法表现还是相当集中和整齐的。当然,我们也承认,这种相当集中和整齐的语义系统的勾勒,可能与本文所用的语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关。由于本文的语料集中来自《人民日报》,这种语料的新闻语体特征是很强的,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把”字句语料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还是相信,用位移图式去解释一般生活语料中的“把”字句,要达到90%左右的解释率,也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