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创新系列教材商业交流与传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商业交流与传播

第一节 交流是现今世界的本质

一、交流的概念

“交流、沟通、传播”都是由拉丁文“Communis”一词转化而来,原意是指“共同”或“共通”。因此,交流、沟通、传播可以视为一种建立传送者与接受者之间共同性或一致性的过程。

交流、沟通、传播的定义很多,《牛津英文辞典》中,交流、沟通、传播的定义为“借说话、写作或形象对观念、知识的分享、传递或交换。”《哥伦比亚百科全书》中:“传播是思想及信息的运送,有别于货物与旅客的运输,传播最基本的形式是通过形象(观看)和声音(聆听)传递信息。”

图1-1 传播要给人以想象

中文的“交流、沟通、传播”都是从英文单词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从翻译角度来说,Communication通常汉译为“传播”、“传达”、“交流”、“通信”、“沟通”、“交换”、“交往”、“交际”乃至“交通”等。在英文中二者语义相通,但在中文中语义是有差异的。传播指单向发布,交流和沟通则指双向交流;交流表现为正式的,而沟通更多的表现为私下的非正式的。

二、每个人都需要交流

今天的世界是交流的世界,交流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每天的生活时时都在交流之中。交流对于我们提高工作效率和成功进行更深层次的交往是极其重要的。如工作中可能要求我们进行陈述、劝说上司采取特定的行动方式,以及在小组中有效地工作。

我们希望自己的一些关系变得持久。我们需要与自己的伴侣交流;我们与各个阶段成长中的孩子进行交流;我们与年迈的父母商量做出关于他们的决定。我们需要与大量影响我们生活的人有效地交谈:老师、医生、汽车修理工、推销员等。

交流在我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里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把它用于劝说、影响关系、通知以及分享、发现和披露信息。

尽管从一出生我们就在进行交流,但它却并不一定都是有效的。有时交流没有发挥作用,或者有时让听众厌烦。有效地交流对我们许多人都是一个问题。有效地交流是我们的工作和相互关系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维持和改善相互关系。通过交流,我们能发现他人的需要和表达我们自己的需要。任何相互关系都需要开放和准确的交流线路。只有当这种线路存在时,我们才会自由地表达重要的思想和情感。生活就要有交流,有效地交流就是去更充分地享受生活。在现代生活中,口头沟通和倾听是最重要技能。一项调查中,经理们回答他们工作中最重要的技能是做陈述、接受提问和进行回答,以及进行小组讨论。

现代的哲学认为世界是语言的(语言学时代),我们通过语言表达来认知我们的世界,交流是最重要的。人类的存在主体转为间接性主体,关系主体。交往空间成了真正的实体,进入交往的资源是由语言进行表达的,语言已涵盖了人类的全部理解:哲学语言、科学语言、视觉语言、行为语言,甚至无声语言,不可言说的语言。

图1-2 同音不同意——语言编码的一种常用技巧

三、交流的特征

交流的定义很多:

1.共享说:“交流是以言语交换思想或观念”(霍本)。伴随着这种交换行为,一个人原有的思想或观念也就变成与他人共同拥有的思想或观念。因此,“交流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歌德)。这样,交流也就是人类思想感情的共同分享、共同体验,着眼于交流的内容信息的共享。

2.传递行为说:“交流的意义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米勒)。这样,交流被描述为信息的“传递”行为或过程,要同他人交换思想感情以达到分享的目的,就必须要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而这个表达行为就是交流。

3.“影响说”或“劝服说”:“交流是某个人(交流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受传者)行为的过程”(霍夫兰)。这是把交流描述为影响他人的过程,是交流者有意识地影响他人的劝服行为或过程。

4.社会互动性说:既然交流是发生在交流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必然使双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交流是把互不关联的现实世界的各部分联系起来的过程”(鲁土奇)。

“当我们的信息成为某人认知领域的一部分(或与他的认知领域一致)时,就表示我们与某人之间产生了传播行为。”除非两者之间有这种信息与认知领域间的联结,否则传播就不可能发生。这个定义有两个重要的意义:

第一,传播是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包含一些要素以及彼此间的关系存在,可以用结构方式建立模式来探讨。

第二,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必须发展出一种思考上、观念上、意见上或态度上的共同性,这种共同性是指传播者与受传者间必须具有一种“共享”的关系存在。

交流过程是多层次、多方位的。概括地说,交流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四、交流历史与发展

交流活动是与生产力的发展同步的,生产力为交流活动提供物质条件,又对交流活动产生新的更高的要求。

劳动创造了人类语言,人类交流是在劳动协作对语言的需要过程中产生的,人类主要不是靠遗传信息,而是靠体外化、社会化的信息系统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人类能够将对自然和环境的认识作为经验、知识和文化,利用以文字为主的各种体外化媒体加以记录、保存和积累,通过教育和学习传授给后代。

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具有超越历史时间和空间的能力,表述过去,现在和将来;具有无限灵活性,具体的,抽象的甚至虚构的内容;具有发音的经济性;具有巨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创造新词语,科学语言、艺术语言、手语和计算机语言。

人们首先利用口头语言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由于口头语言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的特征,因而运用口语形式交流远比凭借手势、体态等有效得多。但是,尽管口头语言具有把声音同它们所指的对象分离的特征,但它作为一种交流手段仍然不能离开发出声音的人而独立存在。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人类发明了抽象的符号系统——文字语言。文字保存时间较长而不像声音转瞬即逝。文字交流的贡献在于它解决了音声的即逝性,可以保存信息,促进了知识的积累,不再单纯依赖人脑记忆,而且突破空间局限。使文化传承不再依赖神话或传说,产生了文献。

汉字的交流功能包括:(1)由于汉字是以取象为主,声形相拼的形声字,它既是形象的语言又是声音的符号,因此具有一种超时空的功能,西方语言纯粹是信号,是声音的语言而不是对对象世界的模拟。粱启超认为汉字是使中华民族没有分裂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中国人的思维起着定势的作用;(3)中国形象思维,西方是抽象思维;汉字是我国古代一切诗歌,词曲,散文,对联,相声以及书法艺术等形式产生的土壤。

以文字进行交流离不开记录文字的媒介。笔墨纸张的出现进一步发展了人们的交流能力。手抄文字虽然比口头交流前进了一大步,但其局限性仍然很大。手抄速度过慢,手抄形式的文字交流不但无法使信息迅速流通,而且它的交流范围及信息量也大受限制。

印刷术的发明,是人类交流史上的又一次重大事件。现代机械印刷预示着现代交流媒介的诞生,书籍开始用机械印刷,大大加速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也扩大了交流的范围,并进一步便利了信息的储存,过去以手抄的报纸或新闻也开始用机械印刷,由于有了机械印刷,渐渐地不但可以定期出版,而且可每日印刷出版,成为日报。

人类电子技术方面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人类交流事业的发展。电报发明后,各国纷纷将电报应用到新闻交流中去,开始建立现代新闻通讯社。新闻通讯社的成立,为日报采集新闻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加速了新闻流通的过程。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于11月2日开始正式播送节目,这标志着图声并茂的电视媒介的正式诞生。20世纪50年代,世界电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彩色电视广播的新阶段。1962年,开始实现卫星转播。从而进一步实现了在相距遥远的地方之间进行瞬间可达的声音交流的目的。

1993年,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出台后,立刻引起世界各国普遍的关注和跟进,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交流媒体的概念被提出。1998年5月,在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年会上,“第四媒体”的概念正式得到使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会议上指出,在加强传统的文字和声像交流手段的同时,应利用最先进的第四媒体——因特网。

现在人类社会信息量倍增的时间仅需18个月。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成为人类全部知识的电子档案的照看者,具有预测能力的电子图书馆的管理员,新闻机构由新闻服务提供者转变成新闻分析中心。

网络交流是一种超越传统大众交流、融合传统人际交流、组织交流、大众交流特点并具有以往交流所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的新型交流。

图1-3 坐在刚刚刷完的油漆上——表示效果的手法

五、交流类型

交流是人类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信息的行为与过程。

交流有如下特点:交流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既是一种专门性的社会活动,又是一种广泛渗透到一切活动领域的伴随性社会活动,双向社会互动;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沟通与传播是一种行为、过程,也是一种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对于这样一个社会系统,我们仅仅停留在对它的抽象概括层次还远远不够,因为任何抽象概括都必然舍去对象本身多姿多彩的感性形态,必然影响到我们对于考察对象的具体把握。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类交流的实质,我们还需要回到较为具体的层次,从类型上来认识人类交流。

交流从分类上可以确立以下四种不同角度的分类体系。

第一,从信息角度看,交流实质上是信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流动变化。不同性质的信息的流动变化过程是极不相同的。新闻、舆论、广告、文艺、科技、教育、文化等不同信息的交流都有各自的活动组合。因此,根据信息的特质,可以把交流分为新闻交流、舆论交流、广告交流、文艺交流、科技交流、教育交流、文化交流等类型。

第二,作为表征事物存在方式与运动状态的信息。只有被各种符号系统组织为不同形式的信息(即符号序列)才能进行交流,因而我们可依据信息的表达形式——符号来对交流进行分类。即把人类在交流中所运用的符号分为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两种类型。

第三,人类交流离不开承载信息的物质工具——交流媒介。人类在所有交流活动中所使用的媒介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人体性,另一类是技术性。作为人体感知器官功能延伸的技术性媒介,有用于个人的,如电报、电话,有用于大众的,如报纸、广播、电视等,而用于个人的和用于大众的技术性媒介存在着本质差别。因此,根据媒介特质的不同,可以将人类交流划分为人际交流(人际、群体、组织)和大众交流两类。

第四,交流是人类的一种实践行为,离开了行为主体,交流就无从谈起。从行为主体的角度看,存在着以个人、组织、国家这样三个有本质区别的信息发送者。相应于行为主体的不同,交流也就可分为个人交流、组织交流、国际交流。

除以上四种外,交流按层次可以划分为个人层次、人际层次、群内层次、群际层次、组织层次和全社会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