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互联网信息产业经济分析
2.1 互联网信息产业的形成和特征
2.1.1 信息产业的含义
关于信息产业,国内外存在着不同的定义。综合起来,目前学者们普遍认同的说法是信息产业是一切与信息的生产、采集、加工、存储、流通、传播和服务相关的行业,他通过最新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创新手段为社会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
2.1.2 信息产业的形成机制
推动信息产业形成的因素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得信息成为现代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之一;社会产业结构朝着“脱工业化”的以信息、知识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社会成员对各种各样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信息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和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不断应用。这些内部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的。
同时,推动信息产业形成的还有诸多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扶持保证信息产业体系正常运转;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带动了发展中国家的信息产业的发展,同时国际合作的增多使得国际信息商品与服务贸易进一步地繁荣。
总之,综上所述,信息产业的形成以及发展机制可以用图2-1表示。
图2-1 信息产业形成机制示意图
2.1.3 信息产业的形成标志
信息活动的存在并不能成为信息产业形成的标志。这是因为信息的特征不能用来解释信息产业的特征,事实上,后者只有在信息活动为社会总资本提供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增加值时才得以形成。
总体上来说,信息产业的形成具有这样几个标志:信息产业部门独立化,其对应的经济活动已经不再从属或者依附于第一、二、三产业;信息产业整体化,已经初步形成门类繁多、种类齐全的有机整体;信息产业的劳动具有职业性和有偿性,劳动者固定而不是偶然地从事该项工作并且会收取相应的报酬;其核心技术基本上实现产业化和自主化。
2.1.4 信息产业的经济特征分析
信息产业从形成以来就有着其自身的相比于传统产业不同的特征。这一节我们主要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现代信息产业的特征。
1.信息产业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
信息产业的产品由于技术含量非常高,因此在生产出最终的产品之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发,并且生产商还要承担未知的风险,因此固定成本非常高。边际成本低体现在一旦产品研制成功,生产成本就会大大降低。这种特点决定了信息产品的销量一旦达到某种规模,生产厂商就可以获得比传统产业高得多的利润。
2.信息产品具有高异质性
高异质性是指信息产业的产品可以在功能、性能、版本和价格上体现出很大的不同,目的是为了迎合不同用户的需求。例如,在计算机软件行业,同一个软件产品可能会针对不同的用户设计出不同的版本。
3.高转移成本带来用户锁定
所谓的高转移成本,是由于多数信息产品都处于某个系统中,因此决定了单件产品只有与其他产品相互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于是用户在购买了某件产品之后,需要购买配套的硬件和软件。所以,如果用户希望改变已经购买的信息产品,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通常情况下,用户会将自己锁定于某一特殊的信息产品中而不再改变,这便是高转移成本带来的用户锁定。
4.网络效应
网络也是信息产业主导时代的一个特殊产物。有的学者将网络效应分为直接网络效应和间接网络效应,并认为前者是由互联需求带来的网络效应,后者是与互补产品有关的效应。其中,间接网络效应是信息产业所特有的,典型的例子包括宽带网络、在网络上提供的服务内容以及3G通信标准下的服务内容。当某种产品有直接网络效应时,用户可以从其规模经济得到好处。这种规模经济通常被称为买方规模经济。网络效应产生的最直接影响是正反馈效应,即当具有网络效应的产品投入市场时,由于用户考虑到风险因素,所以用户群一般很小,而市场容量的增长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随着用户数目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会从效益、利益中发现产品购买的价值而成为用户。
5.标准控制带来的合作伙伴锁定和竞争者抑制
信息产品与其他传统工业产品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的,也就是说许多信息产品为了发挥自身的作用需要与其他产品相互配合。这种配合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种形式。
纵向配合是指具有不同技术优势的厂商之间进行合作,以完成产品的生产。这期间会涉及到各个厂商产品之间的接口标准的制定问题。横向配合是指具有竞争关系的各个厂商联手进行合作、建立联盟并且开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