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报表分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流动资产质量分析

一、流动资产的含义及构成

流动资产一般是指企业可以或准备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转化为货币、或被销售或被耗用的资产。在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上,按照各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依次为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存货、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和其他流动资产等排列和列示。

关于流动资产的含义,有下列几点需要说明:

(一)营业周期

一般来说,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劳务开始,到这些商品或劳务重新转化为企业的货币为止的时间。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如商业企业、批量生产的工业企业、服务业等,其营业周期通常小于一年。但仍有一些行业的企业,其营业周期通常长于一年,如造船企业、工程建筑企业等。流动资产与其他非流动资产项目的划分,通常按一年内能否或是否准备一年内变现或消耗来划分。但在企业营业周期长于一年的条件下,则应以营业周期为标准来划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二)流动资产与特定资产的物理特性

特定资产的物理特性,我们这里指的是有关资产的最终可利用性能:有的资产可多次反复被最终消费者使用(如冰箱、房屋等),而有的资产则可能被最终消费者一次性消耗掉(如一些日用办公用品等)。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企业而言,一项特定资产是否被列作流动资产,不取决于特定资产的物理特性,仅仅取决于企业持有该项资产的目的:如果持有目的是一年内或一次性消耗(表现为售出或一次性使用完毕),则应作为流动资产;反之,则应作为非流动资产。例如,对于生产汽车的企业,如果它生产出来的汽车是用于销售,则有关汽车应作为该企业的流动资产;如果它生产的汽车有一部分用于自己的运输活动,长期参加企业的经营周转,这部分汽车就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处理。

(三)流动资产的实际构成与管理要求

在实务中,流动资产的构成可能与我们前面谈的概念有一定差异,如对某些资产,虽然其耗用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但可能由于其单价较低,在管理上为了抓住主要矛盾,大部分企业均把这类资产作为流动资产进行管理,如对低值易耗品的处理。

二、货币资金质量分析

货币资金(cash)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停留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它具有可立即作为支付手段并被普遍接受等特性。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货币资金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存款、信用卡存款和在途资金。

在上述各项货币资金中,库存现金是指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并由出纳人员保管作为零星开支使用的现钞,它是流动性最大的货币资金;银行结算户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当地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账户上的货币资金;外埠存款指企业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时,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账户的存款;银行汇票存款和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或银行本票按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信用证存款指企业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向国外付款,委托银行开出信用证时存入银行信用证保证金专户的款项;在途资金是指企业同所属单位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汇、解款项,在月终时未到达的汇入款项;信用卡存款是企业为了便于开展经营业务而将现金交存银行后办理的各种信用卡中的存款。

货币资金质量,主要是指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质量以及企业货币资金的构成质量。因此,对企业货币资金质量的分析,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分析企业日常货币资金规模是否适当

为维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企业必须保有一定的货币资金余额。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过低的货币资金保有量,将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制约企业发展,并进而影响企业的商业信誉;而过高的货币资金保有量,则在浪费投资机会的同时,还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因此,判断企业日常货币资金规模是否适当,就成了分析企业货币资金运用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各个企业货币资金的规模(余额)应为多少才适宜?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我们只能说,企业货币资金的适当规模,主要由下列因素决定:

1.企业的资产规模、业务收支规模。一般而言,企业资产总额越大,相应的货币资金规模也就应当越大;业务收支频繁,且绝对额大的企业,处于货币资金形态的资产也会较多。

2.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的行业特点也制约着货币资金规模:银行业、保险业与工业企业,即使在相同的总资产规模条件下,也不可能保持相近规模的货币资金。

3.企业对货币资金的运用能力。货币资金如果仅停留在货币形态,则只能用于支付,其对企业资产增值的直接贡献将会很小。如果企业的管理人员善于利用货币资金从事其他经营或投资活动,则企业的获利水平有可能提高。

这就是说,企业过高的货币资金规模,可能意味着企业正在丧失潜在的投资机会,也可能表明企业的管理人员生财无道。

此外,需要考虑的因素还有:企业近期偿债的资金需求、企业的利润状况和带来的现金后果、所处的融资环境等。

(二)分析企业在货币资金收支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质量

货币资金在收支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质量,构成了对企业货币资金质量分析的另一重要方面。我们在前面曾经提到,国家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有关货币资金收支方面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有关的结算政策、现金管理制度,合理调度资金。但是,从企业微观财务管理角度来看,企业在收支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以及实际执行质量,则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货币资金运用质量。

我们这里所说的企业货币资金收支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制度,涉及企业货币资金收支的全过程。

在货币资金的收入方面,由于收款主要由销售而引起,因此,与货币资金收入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该涉及销售过程和具体的收款过程两个方面。主要包括:

1.对客户的选择(主要应评估客户的未来偿债能力);

2.对特定客户销售特定商品种类的决定;

3.对特定客户销售特定商品数量的决定;

4.销售数量与折扣等级的决定;

5.收款条件(预收、现销、赊销或组合)的决定;

6.商品或产品出库数量和质量的确定;

7.债权催收工作部门的确定;

8.具体收款环节以及会计处理。

在上述主要环节中,企业应当尽可能地由具有不同授权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以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或人员在收款业务全过程的互相牵制态势。

在货币资金的支出方面,由于付款主要由采购而引起,因此,与货币资金支出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应该涉及采购过程和具体的付款过程两个方面。主要包括:

1.对采购需求的确定(包括采购种类、数量、质量以及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确定);

2.对采购时机(合适采购)的确定;

3.对供货商的选择(主要应评估不同供货商在质量、价格、交货条件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质量差异);

4.从特定供货商采购特定商品种类的决定;

5.从特定供货商采购特定商品数量的决定;

6.采购数量与折扣等级的谈判与决定;

7.付款条件(预付、现付、赊购或组合)的决定;

8.采购商品或产品入库数量和质量的确定;

9.具体付款环节以及会计处理。

同收款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一样,在上述主要环节中,企业应当尽可能地由具有不同授权的人员或部门来完成,以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或人员在业务上的互相牵制态势。这是因为,在付款过程中,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质量,直接决定了企业接受产品(商品)或劳务的质量,并最终决定了企业的采购成本。

(三)分析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

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形成了企业货币资金运用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在企业由于没有遵守国家的现金管理制度而保留了过多的货币资金的条件下,企业可能会遭受失窃、白条抵库的损失;在企业违反国家结算政策的条件下,企业有可能遭受有关部门的处罚;在企业对国家有关货币资金管理规定的遵守质量较差的条件下,企业的进一步融资也将发生困难;等等。

(四)分析企业货币资金构成质量

企业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金额代表了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货币资金拥有量。由于物价波动、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原因,相同数量金额的货币资金在不同时点其购买力会发生变化。在企业的经济业务仅仅用记账本位币来完成的条件下,由于资产负债表金额的时点特性以及货币资金所具有的自动与资产负债表日的货币购买力相等的特性,使得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货币资金拥有量本身难以揭示出企业货币资金的质量。

但是,必须强调,在货币资金金额一定的条件下,我们仍然有可能对企业的货币资金的构成质量进行分析。在企业的经济业务涉及多种货币、企业的货币资金有多种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不同货币币值有不同的未来走向,不同货币币值的走向决定了相应货币的“质量”。此时,对企业保有的各种货币进行汇率趋势分析,就可以确定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的未来质量。

在会计上,货币资金由于其形态的特殊性,一般不存在估价问题,其价值永远等于各时点上的货币一般购买力。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质量分析

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尽管金融市场的存在并不是金融资产创造与交易的必要条件,但大多数国家经济中的金融资产还是在相应的金融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工具形成的资产等。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不包括货币资金和长期股权投资)时,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要求,将其划分为下列四类: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tradable financial assets)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主要是企业为赚取差价而从二级市场购入的各种有价证券,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企业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的目的就是将一部分闲置的货币资金转换为有价证券,从而获取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的超额收益;同时,又可以保持其高度的变现性,在企业急需货币资金时可以及时将其出售变现。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无论是在其取得时的初始计量还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后续计量都以公允价值为基本计量属性。企业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其公允价值变动在利润表上均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不仅要确认出售损益,还要将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

分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质量特征时,应关注其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着重分析该项目的盈利性大小。具体地说,应从如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1)分析同期利润表中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该项目的详细说明,通过把握因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而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正还是为负,来确定该项资产的盈利能力。

(2)分析同期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及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该项目的详细说明,通过把握因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而产生的投资收益为正还是为负,来确定该项资产的盈利能力。

当然,若此项投资的规模过大,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有人为地将长期投资划转入该项目挂账之嫌,以“改善”其流动比率。我们可以从其规模的波动情况、现金支付能力、投资收益构成等方面进行判断。

四、应收票据质量分析

在我国,应收票据(notes receivable)是指企业因赊销产品、提供劳务等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下收到的商业汇票而形成的债权。

应收票据在确认时,由于依据的是赊销业务中债权人或债务人签发的表明债务人在约定时日应偿付约定金额的书面文件,并具有法律效力,因而受到法律的保护,具有较强的变现性。商业汇票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其实质是一种商业信用行为,其本身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在到期之前,企业如果需要资金,可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后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贴现,取得现金,因而也从另一个方面保证其具有较强的变现性。

在分析应收票据的质量特征时,在强调其具有较强的变现性的同时,必须关注其可能给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的负面影响。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贴现具有追索权,即如果票据承兑人到期不能兑付,背书人负有连带付款责任。这样,对企业而言,已贴现的商业汇票就是一种“或有负债”,若已贴现的应收票据金额过大,也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在分析该项目时,应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的相关披露,以了解企业是否存在已贴现的商业汇票,据以判断其是否会影响企业将来的偿债能力。

五、应收账款质量分析

应收账款(accounts receivable)是指企业因赊销商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形成的商业债权。这种债权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

对相当多的企业来说,销售自己的产品或劳务时,不外乎采用预收款(如广告业)、赊销和现销。因此,债权规模与企业经营方式和所处行业有直接联系。例如,处于商业行业的零售企业,相当一部分业务是现金销售业务,因而其商业债权较少;而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则往往采用赊销方式,从而形成商业债权。

企业赊销商品,就是向购买方提供了商业信用。因此,企业的信用政策对其商业债权规模有着直接的影响:放宽信用政策,将会刺激销售,增大债权规模;紧缩信用政策,则会制约销售,减小债权规模。

但同时还应注意的是:企业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其发生坏账(不可回收的债权)的可能性也越大,可以进一步断定,企业在放宽信用政策到一定程度之后,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并不一定能最终带来企业盈利的提高。因此,合理确定信用政策,在刺激销售和减少坏账间寻找赊销政策的最佳点,是企业营销策略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应收账款项目来说,分析其变现性的大小是对其进行质量分析的关键。

对应收账款变现性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对债权的账龄进行分析

对债权的账龄进行分析,是最传统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对债权的形成时间进行分析,进而对不同账龄的债权分别判断质量:对现有债权,按欠账期长短(即账龄)进行分类分析。一般而言,未过信用期或已过信用期但拖欠期较短的债权出现坏账的可能性比已过信用期较长时间的债权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小。账龄分析表如表3-2所示。

表3-2 账龄分析表

这种分析,对确定企业的坏账情况,制定或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十分有益。

(二)对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

在很多情况下,企业债权的质量,不仅与债权的账龄有关,还与债务人的构成有关。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债务人的构成分析来对债权的质量进行分析。

对债务人的构成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债务人的行业构成进行分析。由于不同行业的成长性差异可能很大,处于同一行业内的企业往往在财务状况质量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对债务人的行业构成分析至关重要。

(2)从债务人的区域构成进行分析。从债务人的区域构成看,不同地区的债务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建设条件以及特定的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对企业自身债务的偿还心态以及偿还能力有相当大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法制建设条件较好以及特定的经济环境较好地区的债务人,一般具有较好的债务清偿心理,因而企业对这些地区的债权的可回收性较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法制建设条件较为薄弱以及特定的经济环境较差(如正面临战争)地区的债务人,其还款能力较差。

(3)从债务人的所有权性质进行分析。从债务人的所有权性质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对其自身债务的偿还心态以及偿还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许多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4)从债权企业与债务人的关联状况进行分析。从债权企业与债务人的关联状况,可以把债务人分为关联方债务人与非关联方债务人。由于关联方彼此之间在债权债务方面的操纵色彩较强,因此,对关联方债务人的偿还状况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5)从债务人的稳定程度进行分析。从债务人的稳定程度来看,稳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一般比较好把握,但同时也要关注其近期是否发生了财务困难。一般的,稳定债务人过多,通常意味着企业的经营没有太多起色。而临时性或不稳定的债务人,虽然有可能是企业扩展经营业务的结果,但其偿债能力一般较难把握。

(6)从债务人的信用构成进行分析。在现实生活中,银行等机构经常对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价。一般来说,信用等级较高的债务人,其还债能力较强,企业相应的债权质量也就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信用等级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与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动态变化、资本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人力资源结构的动态变化密切相关。

(三)对形成债权的内部经手人构成进行分析

一般来说,企业外部报表信息的使用者,由于受所掌握资料的限制,不大可能对形成企业债权的内部经手人构成进行分析。但是,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完全可以实施对形成债权的内部经手人构成进行分析。

大量的实践表明,形成债权的内部经手人对企业债权的质量影响重大。因此,对形成债权的内部经手人的构成进行分析,通过考察其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既可以为管理者合理调配企业内部的工作安排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也可以引导企业的管理者较早地关注企业债权质量较差的区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四)对债权的周转情况进行分析

可借助于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等指标进行分析(具体指标计算可参见后面章节)。在一定的赊账政策条件下,企业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越长,债权周转速度越慢,债权的变现性也就越差。

(五)对坏账准备政策进行分析

由于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是应收账款净额,因此,在分析应收账款的质量时要特别关注企业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新准则强调应收账款作为一项金融资产,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进行减值检查,将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1.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

(1)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2)债务人违反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3)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4)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5)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

由此看来,企业的应收账款是否发生减值以及减值程度的大小取决于该项目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而不再过分强调所采用的坏账准备计提方法。

2.应收账款的减值测试方法

(1)对于金额重大的应收账款,采用个别认定法。

(2)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的应收账款,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或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这里所说的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应根据企业对应收账款的风险关联程度进行深入分析,如以相同账龄的应收账款为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或者以同一企业集团、同一地区或国家的企业的应收账款为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这与以往的应收账款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有一定差异。

(3)对于单独测试未发生减值的应收账款(包括单项金额重大和不重大的应收账款),应当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再进行减值测试。

由此可以看出,新准则下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计提含有较强的人为因素,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对该项目的主观判断,因此,不能排除企业在此方面存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会计报表的相关附注,结合当年的实际业绩以及审计报告内容,分析判断其合理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判断该项目的质量。

思考】 对坏账准备计提的效应分析

在本章后的案例分析4中,部分内容涉及了坏账准备。阅读案例分析4后,请思考和讨论:

1.企业集中计提坏账准备对当年度财务报表的哪些项目有影响?

2.这种巨额计提坏账准备背后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六、存货质量分析

存货(inventory)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可以看出,存货的最基本特征是,企业特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而不是自用或者消耗。这一特征使存货明显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

企业的资产是否作为存货处理,不取决于资产的物理特性,取决于企业持有特定资产的目的:如果持有目的是短期周转、销售或快速消耗掉,则应作为存货处理。

存货的构成在不同企业中是有差别的。在工业企业中,存货包括库存、加工中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外购商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以及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而商品流通企业的存货则包括在途商品、库存商品、加工商品、出租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以及材料物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以及企业委托代销的商品。

关于存货质量的分析,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通过持有和使用存货,希望达到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周转、顺利实现销售获取盈利、降低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波动风险(起到安全、缓冲和储备的作用)等诸多预期效用。作为企业盈利的物质载体的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大,对于公司的风险影响和财务状况来说至关重要。存货项目通常要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会给企业带来持有成本(机会成本、仓储成本等)和持有风险(过期风险、降价风险等),因此,如何在保证正常生产经营运转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存货持有量并保持存货价值,尽可能加速存货周转,将成为存货管理至关重要的方面。

对存货的质量分析,结合该项目本身的物理属性和预期效用,应当从盈利性、变现性以及周转性等三个方面重点进行分析,但首先要以分析存货的物理质量、实效状况和品种构成为基础。

(一)对存货的物理质量分析

存货的物理质量指的是存货的自然质量,即存货的自然状态。例如,商业企业中的待售商品是否完好无损、制造业的产成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相应产品的等级要求,等等。

对存货的物理质量分析,可以初步确定企业存货的状态,为分析存货的盈利性、周转性和变现性奠定基础。

(二)对存货的时效状况分析

对存货的时效状况分析,是指对时效性较强的企业存货的时效性状况进行的分析。与时效性相关的企业存货,是指那些盈利性和变现性与时间联系较强的企业存货。

按照时效性对企业存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1)与保质期相连的存货,例如食品。在食品中,保质期限较长的时效性相对较弱;保质期限较短、即将到达保质期的食品的时效性相对较强。

(2)与内容相连的存货,例如出版物。在出版物中,内容较为稳定、可利用期限较长的(如数学书籍等)时效性相对较弱;内容变化较快、可利用期限较短的(如报纸、杂志等)时效性相对较强。

(3)与技术相连的存货。这里的技术,除了我们熟悉的科学技术以外,也包括配方、诀窍等无形资产。同样是与技术相连,有的存货的支持技术进步较快(如电子计算机技术);有的存货的支持技术则进步较慢(如传统中药配方、药品配方、食品配方等)。支持技术进步较快的存货的时效性较强,支持技术进步较慢的存货的时效性较弱。

(三)对存货的品种构成分析

在企业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的条件下,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可能有较大的差异。过分依赖某一种产品或几种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因产品出现问题而使企业全局受到重创。

因此,应当对企业存货的品种构成进行分析,并关注不同品种的产品的盈利能力、技术状态、市场发展前景以及产品的抗变能力等方面的状况。

(四)通过对存货的毛利率走势进行分析,考察存货的盈利性

存货的毛利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在存货项目上的获利空间,也反映了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初始获利空间。毛利率下降,或者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或者意味着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出现了转折,或者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当然,企业年度间毛利率的变化也有可能是企业通过低转或高转成本、改变存货计价和盘存方式等手段,人为进行利润操纵的结果。在对存货进行质量分析时,应尽量剔除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

(五)通过对存货的期末计价和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分析,考察存货的变现性

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质量方面的含义是其反映了企业对其存货贬值程度的认识水平和企业可接受的贬值水平。

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预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预计费用后的价值。这就涉及对预计售价、预计完工成本以及销售所必需的预计费用等因素的估计。既然是人的估计,在很多情况下,就难以避免受当事人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分析,考察存货的变现性时,应首先对其计提的合理性进行判别。一方面,要特别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利用存货项目进行潜亏挂账的问题。一些企业利用存货项目的种类繁杂、金额庞大、重置频繁、计价方法多样、审计难度大等特点,采用种种非法手段,将背冷呆滞商品、积压产品、残品等已经失去了变现性的存货及违规行为(如不符合财务制度的费用开支),通过在存货项目中长期挂账,来隐蔽潜在的亏损局面。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察企业是否通过存货跌价准备计提进行巨额摊销,为来年的“扭亏为盈”提供机会。

此外,还要关注报表附注有关存货担保、抵押方面的说明。如果企业存在上述情况,这部分存货的变现性就会随之受到影响。

(六)通过对存货周转率进行分析,考察存货的周转性

存货周转率是一个动态的内部管理指标。其反映一定时期的存货流转的速度。从公式上看,它是销售成本和平均存货水平的比值,通常越大越好。尽管存货周转率为一数值,但它同样是一个动态运营的反应。因为销售成本决定于公司的采购成本、转换成本、其他成本和成本计算方法,而平均的存货水平也是连续运营作用的综合结果。企业关注的焦点在于减少存货和加速流转。减少存货可以有效减少资金占用和降低经营风险,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加速流转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创造更多的价值。在周转一次可以产生毛利的情况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越高,一定时期的盈利水平也就越高。

思考】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盈亏确定与管理质量

在本章后的案例分析3中,前两项均涉及企业存货问题。

请思考和讨论:

相对于存货的短期周转性质,企业出现较大存货跌价准备反映了什么?

请结合存货金额变化与企业当期和未来的利润变化之间的关联度以及企业对存货的管理质量等进行分析。

七、其他流动资产项目的质量分析

(一)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prepaid accounts)是企业按照购货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单位的货款而形成的债权。在会计上,预付账款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入账。企业在计算坏账准备时,在债权中不包括预付账款。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预付账款债权不会构成流动资产的主体部分。如果企业的预付账款较高,则可能与企业所处行业的经营特点和付款方式相关;也可能是由企业以往的商业信用不高引起;当然还有可能是企业向有关单位提供贷款的信号,如果是属于这种情况,则该项目很有可能成为不良资产区域。

然而在供货商较为稳定的条件下,企业的预付账款应该按照约定转化为存货。因此,正常的预付账款质量较高。

(二)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other receivables)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和预付账款以外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包括没设置“备用金”科目的企业拨出的备用金、应收的各种赔款、各种罚款、存出的保证金、应收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应向职工个人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预付账款转入等。

其他应收款既为“其他”,就应该不属于企业主要的债权项目,数额及所占比例不应过大。如果其数额过高,即为不正常现象,容易产生一些不明原因的占用。为此,要借助报表附注仔细分析其具体构成项目的内容和发生时间,特别是金额较大、时间较长、来自关联方的其他应收款。要警惕企业利用该项目粉饰利润、大股东抽逃或无偿占用资金及转移销售收入偷逃税款等行为。在这些情况下,“其他应收款”中的主要内容就成了无直接效益的资源占用,无论是从盈利性,还是从变现性及周转性来看,其质量均较低。因此,要特别关注这一“小项目”中潜伏的“大危机”。

但是,应该看到,在一些对外投资比较广泛、自己较少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自身的财务报表中,较大规模的其他应收款实际上可能代表了投资方对被投资企业提供的经营资金。此时,比较一下投资方自身报表与合并报表中“其他应收款”的相关金额,如果合并报表数字小于投资方自身报表数字,则差额基本代表了投资方向被投资方提供的资金。此时,其他应收款的质量将取决于被投资者的盈利能力和质量。

思考】 大规模其他应收款的去处(案例资料来源:海信科龙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报告)

从第二章的资产负债表可以明显看出,在母公司(即投资方)自身的报表上,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以及总资产的规模较大。比较一下合并资产负债表和投资方自身资产负债表的数量差异,我们会发现,二者差异巨大。

请思考和讨论:

这种差异代表了什么?投资方的资金最终变成了什么?

(三)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应收股利(dividends receivable)反映公司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公司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也包括在此项中。

应收利息(interests receivable)反映公司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公司购入到期还本付息债券应收的利息,不包括在此项内。

由于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的可回收性强,变现性较高,因而一般都会有较好的质量。

(四)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current portion of non-current assets)主要包括长期债权投资等。由于其有明确的到期日,因而一般来说,该项目的变现性较高,质量较好。

八、流动资产整体质量的分析

关于流动资产整体的质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关注经营流动资产的周转状况

这里的经营流动资产,是指企业的流动资产减去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后的部分。经营流动资产的周转状况对企业的营业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直接的贡献。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包含较大比重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情况下,流动资产周转率已经不能恰当地反映经营流动资产的周转状况了。因此,应该用经营流动资产的周转率来衡量其周转状况。

(二)关注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

1.考察营运资金与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可以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即营运资本、营运资金、净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即流动比率)来考察。也可以用速动资产(即流动资产减存货)除以流动负债(即速动比率)来考察。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保持在2∶1比较适宜,速动比率保持在1∶1比较适宜。但是,除了考虑企业会计期末的财务信息是否有代表性以外,还必须考虑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具体情况,以及企业所处行业的具体经营特点。

2.考察流动资产的有效性

流动资产的有效性,可以从剔除不良流动资产、充分考虑存货质量入手:应该将基本不能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其他应收款”以及呆滞“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剔除,并充分考虑企业存货的周转和毛利率的状况。

3.考察流动负债的“沉淀”状况

与流动资产中的债权不能完全回收一样,企业的某些流动负债也有可能最终不用支付。这些不用支付的负债,可以作为长期负债来看待,从近期需要支付的债务中剔除。

4.考察企业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会计处理的恰当性

在企业出于某些目的,在某些会计期末过分高估或者低估各项减值准备、高估或者低估预计负债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保证程度会被严重歪曲。此时就不能按照基本的流动比率或者速动比率来判断企业流动资产的质量。

5.考察营业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平衡性

从根本上说,营业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平衡是至关重要的。考虑到营业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口径上的差异,一般来说,在稳定发展阶段,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金额大于其同期营业利润,将使企业的现金周转处于良性状态。

思考】 对流动资产质量的思考(案例资料来源:海信科龙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度报告)

以第二章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并比较合并资产负债表。然后思考和讨论:如何看待海信科龙流动资产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