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电影(Film)

电影通过摄像机将一系列在不同地点、从不同距离和角度、以不同方法拍摄的镜头排列组合起来,用特殊的电影表现手法和电影叙述语言叙述情节,刻画人物,是一种重要的大众传播方式。

从制作的角度来看,电影是通过摄像机以每秒钟拍摄若干幅画面(如24幅)的速度,将运动中的物体记录在赛璐洛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干燥等工艺加工成电影拷贝;最后在放映时,由于将不同胶片连续播放,而使观众看到物体的运动过程。

由于电影的样式繁多,有故事片、纪录片、美术片、戏曲片等,在这些种类中又包含若干片种,如文学、戏剧、绘画、建筑、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成分,所以电影被称为综合艺术。电影的主要特征包括:

●电影是集体创作的综合艺术,是编剧、导演、演员、美术、摄影、录音等多个创作部门艺术创造的有机配合。

●电影利用现有的一切艺术表现手法,具有很明显的美学性质。电影中有文学成分的描写和结构;有戏剧成分的对话、内心独白、形体动作、面部表情;有音乐成分的歌曲和与画面融合的视觉形象等。

●电影能为观众带来高品质、逼真的视听效果。

●电影是广泛的群众性文化。电影通过运动的画面和音响反映了世界各国的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等,通俗易懂。

●看电影是一种社会体验。它是唯一能够让观众大规模聚集在一起并接受相同的信息的媒介。看电影也依然是一种流行的约会形式。

●电影产业被大集团所控制,部分原因是商业电影的制作过于昂贵。

电影的劣势主要有:

●观看受时间、地点限制;

●制作周期较长、制作费用昂贵;

●内容之间缺乏连续性;

●内容多局限于文艺领域。

互文参阅:第九章词条13美国电影协会评级系统(p.311)

15.1 视觉暂留(Persistence of Vision)

视觉暂留是指人所看到的图像在视网膜上具有滞留性的特点,当图像在眼前消失之后,仍然能够在视网膜上保留0.1秒左右的时间。

电影就是利用人的眼睛的这种特性,因此虽然胶片上每画格中的影像都是静止不动的呆照,但是电影胶片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一系列静态画面就会因视觉暂留作用而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从而产生逼真的动感。

15.2 Phi现象(Phi Phenomenon)

Phi现象又称似动现象,是人类知觉系统的一种倾向性,它使人能够在两个一灭一亮的静止光源之间感觉到连续的运动。这是霓虹灯以及电影中运动错觉的基础。

15.3 电影时代的开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里昂的企业家、摄影师路易·卢米埃尔兄弟(Auguste and Louis Lumiere),在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的印度沙龙内(Grand Cafe on the Boulevard des Capucines in Paris),向社会正式公映了《火车到站》(Arrival ofa Train at the Station)、《工厂大门》(Leaving the Lumiere Factory)、《婴儿喝汤》(Baby's Breakfast)等大约10个电影短片,一共持续了20分钟左右,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这一天被当作世界电影的诞生日,标志着电影发明阶段的结束和电影时代的正式开始。

15.4 大卫·格里菲斯(David W.Griffith)

大卫·格里菲斯被誉为美国电影之父,他为电影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改变了卢米埃尔兄弟复制现实和乔治·梅里爱(Georges Méliès)复制舞台、以场景为影片构成的基本单位的做法,而采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和不同方位来拍摄所要表现的拍摄对象,以镜头作为构成影片的基本单位。

摄像机使视点得以解放,使电影突破了活动照相和复制戏剧的局限,是电影发展的历史性的一步。电影由此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艺术。

格里菲斯所摄制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a nation)(1915)和《党同伐异》(Intolerance)(1916)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名作。

15.5 无声电影(Silent Movie)

无声电影是指只有供人观看的画面而无声音的默片。在电影诞生的最初十多年内,人们只能观看到默片。

15.6 有声电影(Sound Motion Picture)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电影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使电影从无声电影发展到有声电影。这是电子工业的发展,即声频真空管和光电管的发明以及录音还音设备和技术逐步完善的结果。

有声电影的问世,使电影成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相结合的艺术,更好地满足了电影观众的审美和娱乐需求。

15.7 彩色电影(Color Film)

彩色电影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问世,是电影史上第二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电影能再现真实的色彩世界是由于1935年发展出具有特殊感光性能的彩色胶片工艺。

世界上第一部大型彩色影片是改编自英国作家威廉·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长篇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的《浮华世界》(Vanity Fair),由导演鲁本·马摩里安(Rouben Mamoulian)于1935年摄制。40年代初以后,彩色电影开始遍及全球。

15.8 数字电影(Digital Movie)

数字电影脱离了传统的胶片,是以数字的形式制作、传输和放映的。数字电影的制作有三种方式:计算机生成、用高清晰摄像机拍摄以及将用胶片拍摄的影片扫描转为数字格式。之后,将数字电影母文件压缩成适合流动放映的大小,再由各经营院线通过卫星传输到地方卫星接收站,放映点可以直接通过卫星接收影片文件,也可以由地方卫星接收站通过专业存储设备发送到放映点,最后通过数字电影放映设备播放。

数字电影与传统的胶片电影相比,具有一些优势:

●数字电影图像清晰,音效高度保真。

●可避免出现胶片老化、褪色,确保影片永远光亮如新,确保画面没有任何抖动和闪烁,使观众再也看不到任何画面的划痕磨损现象。

●数字电影节目的发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胶片,既节约发行成本又有利于环境保护。

●以数字方式传输节目,整部电影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损失。一旦数字电影信号发出,无论有多少家数字影院,也不管它位于地球的什么位置,都可以使观众同时欣赏到同一个高质量的数字节目。

互文参阅:第四章词条17.4数字技术(p.108)

15.9 电影的发展路径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经历了:

●拍摄视点的解放;

●从无声发展到有声;

●从黑白发展到彩色;

●从普通银幕电影发展到宽银幕电影、立体电影、环形电影、全息电影,以及今天的利用电脑特技来拍摄、制作的新电影和利用数字技术制作、放映的数字电影。

15.9.1 宽银幕电影(Widescreen Motion Picture)

宽银幕电影在银幕上画面的宽高比大于标准35毫米普通电影画面的宽高比(1.375∶1),它的画面宽高比一般在1.66∶1到3∶1之间,银幕宽度在10—20米之间,其视角更广阔,场面更恢弘。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影通过电视屏幕迅速进入家庭,电影院里的观众开始大量流失,为了让他们重新回来,好莱坞的电影公司发明了宽银幕电影和立体电影。

15.9.2 立体电影(Three-D)

立体电影是利用人的双眼视角差和会聚功能等特性进行拍摄,从而在放映时产生立体效果的电影。与普通电影用一个镜头从单一视角拍摄、影像都在同一平面上不同,立体电影是由两幅画面组成的,这两幅画面从类似两眼的不同角度拍摄。当观众戴上眼镜观看时,左眼看到的是从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的是从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双眼的会聚功能,合成为立体视觉影像。

15.9.3 全息电影(Holographic Movie)

全息电影是用全息摄影的方法制作和显示的电影。影像是立体的,有纵深感,亮度范围比普通摄影和电影大得多,观看全息电影不用戴任何特殊的眼镜。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影是记录物体表面上的光强分布,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两束光在感光片上叠加产生干涉,感光底片上各点的感光程度不仅随强度也随两束光的位相关系而不同。所以全息摄影不仅记录了物体上的反光强度,也记录了位相信息。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与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

15.9.4 环形电影(Circamara)

环形电影又被称为“环幕电影”,是在围绕电影院圆形内壁、呈360度的环形银幕上放映的电影。环形电影由多台摄像机同步摄制,并通过多台放映机同步放映,有三台、五台、九台、十一台等多种。环形电影院的放映机装置在环形银幕上方的放映室中,观看时,观众站在放映厅中央,四面观看。因为视野开阔,具有多声道立体声效果,因此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由于环形电影放映设备复杂,因此放映时间只在半小时左右,不能放映普通影片。

15.10 蒙太奇(Montage)

蒙太奇来自法语词Montage的音译,原来是指建筑学中的构成、装配,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有组接、构成的意思。一般来说,电影蒙太奇的基本内涵就是镜头的分切与组合。因此当不同的镜头组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含义。

随着电影的发展,蒙太奇的内涵也不断丰富和拓展,包括影像与影像、影像与声音、声音与声音、色彩与色彩、光影与光影之间的关系。

凭借蒙太奇的作用,电影享有时空的极大自由,甚至可以构成与实际生活中的时间、空间并不一致的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蒙太奇是电影创作的主要叙述手段和表现手段之一。

15.11 长镜头(Long Take)

长镜头是用一个镜头连续地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拍摄而形成的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在统一连续的时空里展现相对完整的动作或事件。

长镜头理论由法国电影评论家安德烈·巴赞(AndréBazin)提出,他认为传统的蒙太奇手法是按照编导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人为地对影片进行剪接,强迫观众接受编导者的思想,但是电影的最大优点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因此,他指出不要把时空随意割裂,应该把事件的全部真实过程拍下来,让观众自己欣赏、品评。这就造成了长镜头的出现,即通过人物和摄像机的不同调度将某个完整的事件在一个镜头内表现出来。长镜头理论又被称为场面调度理论、内部蒙太奇。

15.12 院线制(Theater Chain)

由一个发行主体(如电影公司或制片公司)和若干电影院组合而成,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的发行机制。其经营模式类似于传统商业中的“连锁店”。这个发行放映联合体有三个基本的特征:

●具有共同名称;

●具有共同产权或进行统一管理;

●具有系列电影院。

变动比例(Sliding Scale)

变动比例是在电影放映人与发行人之间的、一种详细规定了电影院(电影放映人)将保留多少票房收入的商定。

15.13 收入分享(Revenue Sharing)

收入分享是指录像店与电影公司分享影片租金的过程。